本文字数:4446字
阅读时间:8分钟
职业楷模,有口皆碑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为“孤岛”。中国保险公司高层纷纷离沪转赴香港,不久又撤往内地,先后在重庆、桂林、昆明、贵阳、成都等地拓展保险市场。宋汉章在重庆上清寺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总管理处,负责大后方业务,过福云留守上海总公司,管辖沦陷区范围,中保名义上一分为二,实际上互有通联。凡业务设计均由上海负责筹划,凡时局战略全由重庆宋汉章掌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保险公司在香港及东南亚各地的营业机构先后停业。1944年6月,中国保险公司被日本军事管制,起初过福云被威逼与日本合资共建新“中国保险公司”,继又被饬令向汪伪政府办理登记注册,都被过福云以先需改组、无权更改等借口敷衍,始终未与日伪合作,亦未向汪伪政府备案注册,它保持了白璧无瑕,也就避免了其他金融机构后来遭遇的“附逆”清算——抗战胜利后,宋汉章及重庆管理处复员上海,重又合二为一,中国保险公司业务一度大有发展。


《保联》1939年第1卷6期对过福云
热心群众联谊活动的报道
这一时期,过福云热心群众联谊活动,暗地里支持租界里的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7月,“保联”聘67岁的过先生为总顾问,他积极推动和亲力亲为协助“保联”的各项文娱教育活动,第三届征求会员运动委员会还推选其担任总队长,他站上了前台,尽己所能,为“保联”的发展起到了榜样号召作用。1943年10月,他还当选上海保险业消费合作社第四届监事。


过先生还为《保险月刊》撰写了专论
《五十年前上海保险情形杂忆》

过福云为缅怀胡詠骐病逝而亲笔悼词
《保联》月刊隆重推出“人物志”专栏,将过福云树为保险业界的旗帜,作为接受人物专访的第一人,在《保联》1939年1卷6期中刊登专文,宣传过福云的事迹、经历及照片,彰显其职业精神。

《保联》第一卷第六期对过福云的宣传简介
1942年5月,金融立法进程中,过福云与丁雪农、郭雨东、张德钦、傅其霖、金性初、陈巳生等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筹备会委员联名致函南京政府行政院,表示拥护《保险法》《保险业法》《保险业法施行法》的提案,赞成依法规范保险市场。
1942年11月,鉴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商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再保险关系完全中断,为了寻求自保,中国保险公司联合宝丰、泰山、中孚、长城、华业、兴华、新丰、中一、大华等九家华商保险公司成立理事会,设立“久联保险集团”及其办事机构,并公布《久联办事处章程》,核定自留额、固定合约、分保总数或总额,协助中小保险公司解决分保问题,使他们能够接受大额保险业务。久联与当时的太平分保集团、华商联合分保集团,以及后来组建的五联、十五联等一起,团结互助,构筑起凝聚民族保险业强有力的力量、形成战斗堡垒,有力推动了华商保险业自立自强,抵制了日寇妄想掌控上海保险市场的企图。
抗战胜利后,重庆国民政府东旋,新的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于1945年11月4日指派过福云(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总经理),与王晓籁(中国人事保险公司董事长)、蔡燮昌(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冯佐芝(上海联保保险公司经理)、姚铭如等5人组成保险公会整理委员会,依法接管和整理保险业,饬令在汪伪政府注册的保险公司,一律停业清理,获准登记改组后方可继续营业。到1946年2月25日,过福云参加“上海市保险商业同业公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当选为常务理事。
我们可以从“过福云先生七旬晋八华诞暨从业六十周年纪念会”的空前盛况来做经典版回放:1948年9月18日,时逢中秋,全国保险公会联合会、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和上海市“保联”三家业界团体,联合发起庆祝活动,借宁波旅沪同乡会礼堂举行隆重典礼,到场嘉宾达700余人。典礼结束后,由孙文敏筹划组织“保联”平剧社社员串演平剧折子戏,精彩纷呈。

《保险知识》特辟“庆祝过福云先生
从业六十周年纪念特刊”正背

邵兢主编的《保险知识》编印“庆祝过福云先生从业六十周年纪念特刊”,保存了这次贺寿中的相关贺词文章,供后来者追慕品味,领略先贤们的风采。

在这次庆典时中国保险公司部分同仁假座
上海万寿山酒楼聚餐合影
(由吴玉祺题识,前坐者左3过福云,
左4宋汉章,左5陶声汉)
在贺寿庆典上,“保联”平剧社演出了精彩节目。会后尊重过福云的意旨,将本次活动所收的礼金、礼品(折价为现金),包括每人金圆券肆元的入场券票款,均全部充作“过福云教育基金”,继续溥益后学,善德善行,略见一斑。
本文节选自《追寻——“保联”先行者的足迹(续集)》
供稿:林振荣
编辑:于小涵
中国保险学会
构建保险大社区
微信:iicbx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