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5年1-10月厂商零售榜单中(侧重于国内市场实际销量),吉利汽车累计销量214万辆,仅次于比亚迪名列第二,销量同比增速56.2%,整体市占率达到11.1%。
更值得点赞的是,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优势更大,在1-10月新能源零售榜单中,吉利汽车零售销量125万辆,同比增幅98.4%,新能源市场份额升至12.4%。

解释一下吉利销量的含金量。
首先一点,吉利虽然排名第二,不过这个第二含金量很高。因为和销冠比亚迪差距很小,市场份额差距仅有3.6%,和比亚迪共同构成销量超过200万辆的唯二集团。与此同时,吉利和后面其它车企拉开了差距,1-10月份销量超过排名第三的一汽-大众接近90万辆,超过奇瑞汽车100万辆,几乎是长城汽车同期销量两倍多。
按照市占率,吉利汽车目前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0%,这个比例大概和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全球比例差不多,市场地位非常突出
而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吉利汽车增长质量同样优秀,尤其产品均价大幅度提升,车单价从十年前的6.8万元增加到12.3万元,毛利率则提升到11%,经营质量非常不错。
吉利能够迅速做大做强,根源在于二十年如一日,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
早在燃油车时代,吉利持续多年投资,研发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核心技术,并通过技术进步,提升车辆性能,进而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在新能源时代,吉利累计投资近千亿,建成包括五大设计中心、五大研发中心、五大试验基地在内的全球技术网络,形成从架构、三电、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的完整开发路径,形成覆盖纯电、混动、醇氢等多路线的技术体系。

在新能源动力领域,吉利研发的雷神 AI 电混 2.0 系统通过 EM-i、EM-P、醇氢 EF 三条差异化路线,充分覆盖用车场景:
其中EM-i AI 电混以 47.26% 的全球量产超高热效率,帮助银河 A7实现 百公里 2.67升的亏电油耗;EM-P AI 电混则以独立三电机四驱构型,助力银河 M9 达成 4.5 秒破百的优异性能;全球独创的醇氢 EF 技术,凭借 48.15% 的热效率和 - 40℃超低温启动能力,为北方冬季提供了低成本新能源解决方案。
而在智能科技领域,吉利率先完成全域 AI 布局,成为极少数可以实现覆盖算力、算法、数据的 AI 车企,支撑起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的全场景落地,不仅覆盖了城市NOA、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关键能力,也在银河系产品中率先落地了端到端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系统。

如此,通过在关键核心动力和关键智能驾驶的突破,吉利掌握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金钥匙。典型比如刚刚上市的星耀6,搭载了馈电能耗不足3升的插混系统,搭载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集成7nm制程的“龙鹰一号”芯片,限时起步价格只有6万多元。
在刻苦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同时,吉利还充分整合全球资源,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2010年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获得沃尔沃在安全/底盘/品控和动力系统方面的技术积淀,而在整合沃尔沃过程种,吉利实现对于沃尔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自己苦修内功的同时,也积极学习其它各大门派的优势长处,兼容并蓄,终于成长为一代宗师。
在吉利汽车快速发展中,品牌战略也在逐渐成熟,走过一条“从少到多,又从多到精”的整合之路,形成吉利汽车和极氪科技两大并列集团公司,成就吉利汽车的基础架构。
早期,吉利汽车奉行单品牌和多品牌混行战略。而在新能源时代,吉利汽车开始了品牌扩张,先后推出多个全新品牌:2016年推出领克品牌;2018年推出几何品牌;2021年推出极氪品牌;2023年推出银河品牌,此外还拥有新能源皮卡品牌雷达和高商务出行品牌翼真。
多品牌战略虽然使得吉利迅速扩展阵地,形成多“生孩子打群架”局面,但是也带来品牌内耗。

2024年,吉利开始品牌收缩,并于2024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之后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品牌整合:
几何并入银河:银河升级为独立品牌;
领克并入极氪,组建 “极氪科技集团”,形成 “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的双品牌协同;
雷达、翼真两大品牌则并入吉利汽车集团。
通过大刀阔斧的重组,吉利汽车的公司架构迅速重整,并组建了吉利汽车集团和极氪科技集团。吉利汽车集团面向大众主流市场,极氪科技集团则主攻高端豪华新能源市场。
通过品牌和管理架构重新梳理之后,吉利品牌架构变得更加清晰。品牌数量减少,同时品牌定位更加清晰,避免了内耗。而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可以集中资源,避免内耗,提升效率,共享技术平台,共享核心技术,避免重复研发。
在产品营销方面,既可以实现资源协同,也分别强调了不同品牌独立性。从之前“多生孩子打群架”的混战,升级到架构精简/品牌清晰的精锐集团军。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上百家车企、几百家品牌激烈竞争。尤其家用A级轿车市场、家用紧凑级SUV市场、家用新能源轿车等主流赛道,竞争高度白热化,每年大批车型都会淘汰出局。这种过于激烈的竞争,甚至导致很多车企会战略性放弃:
比如比亚迪目前全力征战新能源市场,基本放弃了燃油车;
很多合资品牌则相反,被迫困守燃油车,在新能源方面举步维艰;
长城汽车优势集中在SUV,对于竞争惨烈的轿车市场选择回避;
很多新势力品牌更倾向率先推出个性化车型,尽量避开主流赛道的竞争。
吉利汽车则集中力量打硬仗,占主流,全面进入主流赛道,培养了一群精兵强将,自身也变得更加强大。

比如在燃油A级轿车市场,这块市场是核心主流赛道,贡献了包括捷达,桑塔纳,朗逸,宝来,速腾,卡罗拉,思域,轩逸等大批明星车型,因为竞争过于惨烈,很多自主品牌直接绕着走。吉利没有,不但没有绕着走,而且开始了持之以恒的全力攻打,屡败屡战,不断提升,派出一款款智勇双全的车型,对核心赛道进行全面围剿,并最终取得优势。
目前在A级燃油车市场,吉利帝豪成为自主功勋级车型,是销量最高的自主品牌车型之一,现在已经发展了四代,累计销量超过400万台,第五代帝豪也将在11月份正式上市。
星瑞轿车则比帝豪定位更高,直接与合资同级车展开激烈竞争,并且以更低价格前提下,提供了更大空间,更高配置,更出色性能,成为市场代表车型。
而在家用SUV领域,2025年前三季度SUV批发销量排名中,星越L累计销量接近20万辆,排名前三;博越L累计销量超过15万辆,排名前五;星越L+博越L的组合,已经成为中国家用SUV市场的双子星座。

比如在新能源市场,吉利星愿已经成为不带任何定语的销冠,上市一年,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9月份销量超过5万辆,一款车型的销量超过很多车企的总和。
刚刚上市的星耀6,成为又一把进入新能源家用轿车核心主场的尖刀,车长超过4.8米,轴距2756毫米,馈电能耗不到3升的一部A+级插混轿车,限时起步价格也就6.88万元,几乎又是一款横扫市场的爆款。
2025年10月份,吉利银河品牌销量127,476辆,同比增长超过100%;1-10月份,银河品牌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并贡献了银河M9/银河星耀8/星愿/银河A7/银河星舰7等7款销量过万的车型,而刚刚上市的星耀6,几乎必然也会进入万台俱乐部。
仅仅二十多年前,吉利刚刚创业时候,面对的都是怀疑和嘲讽,甚至连获得一纸准生都是千难万难。二十多年后,吉利汽车在中国汽车大潮中,从小到大,由弱及强,走过了一条奋发有为的道路,终于从卑微草根成长为参天大树,从微不足道的小舢板,成长为民族汽车工业的脊梁。给吉利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