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举办之际,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广东省,突然宣布拿出35亿元财政资金助力国补政策,用于家电、汽车等消费品补贴刺激,政策将持续到2026年3月。这对于已经进入“国补”刺激周期的家电产业来说,到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蔡青 撰写
最近,在全国多地的家电国补政策进入调整周期4个多月后,广东省却突然出手,宣布拿出35亿元用于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的补贴刺激,政策周期从今年11月持续到明年3月,公开助力家电“国补”政策的实施和延续。
具体到家电产品的补贴,此次广东地方政策则是单台家电最高补贴10%、金额最高1000元,补贴品类为八大类:电视、空调(含取暖器)、冰箱、洗衣机、电脑、扫地机器人、家用灶具(含油烟机)和热水器。并不是今年家电“国补”扩容后的“12大类家电”。
通过一些家电企业的推广促销信息,家电圈还发现,在多地国补面临“抢不到”和“摇号也难中”的背景下,广东省补政策竟然可以面向全国消费者领取,而不像之前国补政策实施中“本地化”限制。
处在2025年末,2026年初这样一个产业新拐点,从实施一年多中央财政主导的家电国补政策,到广东省突然自主拿出35亿地方财政补贴家电,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家电行业的持续热议和家电厂商的高度关注。其中,在家电圈看来,来自家电厂商的三个问题很有意义。
一是,家电国补政策在2026年是不是会持续?目前来看,概率较大,而且可能还会有新的手段升级和内容变化。如果国补政策明年继续实施,相应的手段和方法是不是可以更精准,更科学、更有序地落地,避免因为政策调整引发的家电市场消费“高开低走”。比如,将全年的国补资金根据之前的销售情况,合理地分配到每个月度,当月用不完就滚动到下月,保证有购买需求的用户能领到“国补”资格,更要保证中央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二是,广东之外,其他省市接下来是否也会跟进,推出“地方版补贴”,接力国补?在家电国补政策之外,2026年一些有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财政,是不是也会针对消费刺激,特别是一些高端、高品质、智能绿色等产品的消费刺激,可以自由推出专项补贴政策,形成“国补大覆盖+省补专项覆盖”的财政助力格局。此外,家电企业、平台商家也可以阶段性地结合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策略,推出“企补+商家补”等政策,最终多方合力扎根一线市场推动整体经营的健康、有序和稳定,真正盘活家电存量市场的有序释放。
三是,接下来家电市场的竞争,特别是家电存量消费的盘活,是否已经意味着进入了一轮“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新周期之中?目前来看,家电圈认为,相关厂商已经非常肯定地顺应了这一轮的“政策主导+市场跟进”市场运营期,重点就是围绕政策补贴和扶持的方向进行发力。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加速家电厂商的两极分化。虽然很多中小厂商一直在抱怨,国补政策的推出加速了大厂商的市场洗牌,但是商业规则就是“弱肉强食”,难以扭转。
面对已经提前打响了2026年家电市场新战役,家电圈认为,相关厂商还要注意两个变量:第一,电商税落地,是为了构建线下线上公平的税收环境和市场环境,压缩过去20多年以来线上交易平台的“灰色地带”,从而达到整治市场低价、恶斗等内卷。那么,相关家电厂商必须要注意的点,就是未来在一线市场竞争中的边界和底线守护,千万不能陷入拼低价的泥潭之中。当然,最关键的就是经营的合规,不管是线下线上都要避免“偷税漏税和瞒报”,一定要合法守法经营。
第二,一线存量市场,特别是老用户的抢夺与激活,必须要放弃之前的“游击战”思维,而是要建立起全新的持久战经营策略。很多时候,家电厂商均是追求“以快制胜”,探索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局面,但是对于存量市场的抢夺和激活,特别是老用户则需要“文火慢炖”才能逐步培养信任与信心,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什么走捷径的策略。要稳稳地、持续地投入,最终才能收获“日久见人心”的结果。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