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共同主办的2025年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启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10月全市消费帮扶金额超290亿元,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促进北京和支援合作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拉萨的牛奶、和田的核桃、玉树的牦牛肉、长治的小米、兴安盟的大米……活动现场,来自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山西、辽宁等地的数百款优质特色农副产品亮相宣传推介活动。“ 昨天,我们刚刚跟门头沟区商务部门召开了对接座谈会。下一步,我们的产品将走进门头沟区的超市。同时,门头沟区还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帮我们打开销路,尽快把我们的产品投入到北京市场。”西藏藏地吉龙农业公司总经理李生龙介绍,近年来,依托首都大市场大平台的优势,结合高原特色开展精准帮扶,该公司通过对接大型商超和电子平台,参与拉萨特色产品进京等系列活动,显著提高了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当地超过1000名农牧民就业,“今年公司收入增长了35%至40%。”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活动期间,邀请北京食品企业积极互动参与,将支援合作地区生态、食材禀赋与北京老字号品牌、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联手打造多维产品矩阵,共同拓展消费合作新赛道;通过美食品鉴、直播带货、对接洽谈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产销精准衔接,现场采购帮销支援合作地区产品和服务金额2800余万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聚焦“京选好物,一县一品”主题,通过搭建“一站式”产销对接平台,为北京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采购主体和广大市民带来一场亮点纷呈、便捷实惠的消费盛宴。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围绕消费帮扶“帮销、促产、疏浚、解困”四大领域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帮扶模式、加大支持力度,将消费帮扶与保障首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供给有机结合,推动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上行外销,在促进当地脱贫群众和农村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首都市民提供了更多优质实惠的餐桌选择。今年1—10月全市消费帮扶金额超290亿元,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促进北京和支援合作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本市将聚焦消费帮扶,促进北京和支援合作地区双向赋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发挥“京选好物,一县一品”品牌效能,助力北京支援合作地区打造优质产品,实现当地农副产品“出村进城”、特色文旅资源“出圈成名”,同时更好满足首都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活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