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最近的举动让人很困惑,内塔尼亚胡的决定更是让人不解,居然下令全面禁止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入军事基地。
他给出的理由显得很牵强,说是担心数据泄露,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实则不过是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其实,今年年初,以色列军方曾对这些车进行过所谓的“安全净化”,切断了所有的外部数据传输通道,但现在他们却连自己当时做过的事情都不承认,反而说这些车上有摄像头和监听设备,这种逻辑根本不值一提,简直像是笑话。
而且,这次禁令的范围更是让人吃惊。根据以色列媒体的报道,约有700辆车被禁止进入,主要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且这些车大多分布在军方和政府的敏感岗位上。以色列政府还要求在2026年初前将这些车辆全部撤换,这显然是一场有预谋的驱逐行动。

这条禁令出台后,很多以色列民众感到很震惊,因为中国品牌的汽车已经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据统计,中国汽车在以色列的市场占比高达81.1%,进口量超过了65000辆,几乎成为街头的常见车型。普通老百姓选择中国品牌车,主要是因为这些车性价比高,既好用又便宜,谁在意这些政治问题?但现在,政府却凭空提出“安全”问题,强行干扰民众的正常生活。
内塔尼亚胡应该是知道这样做会影响到本国利益,但他还是这么做了,显然是为了讨好美国。美国和中国是宿敌,而以色列与中国的联系相对较少,所以内塔尼亚胡只能利用这个机会向美国示好,借此摆出一副姿态。
更荒谬的是,连以色列自己内部的人都不相信这个说辞。比如,特拉维夫国防部基里亚总部的保安部门的官员们,依然开着中国制造的名爵电动车上下班。如果这些车真有安全隐患,那他们岂不是在把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
更可笑的是,以色列军方自称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了这些车的通讯系统,这意味着它们并没有什么安全隐患。结果,竟然把一个技术处理过的小问题炒作成“国家安全事件”,实在荒谬至极。

以色列的做法充满了自相矛盾。明明他们自己还在使用中国品牌车,却说这些车存在安全风险,真是自打脸。很多经济学家看得很清楚,直言以色列这场禁令将自食恶果。
的确如此。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失去区区700辆订单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对以色列而言,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根据贸易数据,2024年以色列从中国的进口额达到了135亿美元,中国已经是以色列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如此重要的合作伙伴,竟然为了某场政治秀而轻易放弃,实在是不值得。
有人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认为内塔尼亚胡此举可能是为了选票。毕竟他正面临政治危机,急需在外交上获得“存在感”。针对中国下手,不仅能讨好美国,还能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算是一个不错的政治算盘。

不过这种做法尽管在短期内或许能奏效,但长期来看却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旦民众发现电动车价格上涨,出行成本上升,反弹的力量将比现在更为强烈。

看似强硬的禁令,实际上却暴露了以色列心中的不安。它揭示了在中美博弈中,中小国家的尴尬处境。夹在两大强国之间,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会得罪其中一方。一旦做出取舍,便很难再找到平衡。

中国方面也不会对以色列的污蔑保持沉默。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肖军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以色列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安全风险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全球多个国家都在正常使用中国电动汽车,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问题。中国方面不能接受没有事实依据的指责,更不会容忍政治化的打压。

这一回应直指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荒唐行为。
事实上,以色列也不是第一次做出类似的举动。几年前,他们曾将民用传呼机改装成爆炸装置,用于打击真主党。如今,他们又以“数据安全”为借口,封杀其他国家的民用车,仿佛是在打着“贼喊捉贼”的旗号,玩弄双重标准。
从长远来看,虽然中国汽车企业不太会因为失去700辆订单而受到严重影响,但以色列却在全球化的今天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已经是以色列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失去中国市场,对以色列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