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刘强东老家,京东不能失守之地,外卖改变了什么?
创始人
2025-11-17 21:12:38
0

说起今年全国人的集体记忆,“ 外卖大战 ” 这事儿一定是能排得上前三的。

如今,外卖大战似乎已见分晓。10 月,美团和淘宝闪购的市场份额趋于稳定,据媒体报道日均单量在 7000~8000 万单浮动,京东则在 1100 万单左右。从某个角度看,京东的暴起,反而给阿里打了一针肾上腺素。

对比 “ 秋天第一杯奶茶 ” 时友商日订单破亿的规模,京东外卖似乎滑到了牌桌边缘。但,依旧有一些城市显得格外独特。

8 月,我们到江苏宿迁调研,这里一度出现了 “ 满 18 减 19 ” 的反直觉大额券,是号称京东外卖密度最高、全中国点外卖最便宜的城市。

这里是刘强东的老家,京东外卖最不能失守的地方。我们试图以宿迁为一个窗口,呈现这场大战中,上亿的订单数据消与耗殆尽的千亿补贴,给那些 “ 士兵 ” 和提供弹药的人们,带去了什么。

外卖大战是先从争夺商家开始的,地推代理成了最先赚钱的人。2025 年春节刚过,开店的店家就已经收到了京东要做外卖的消息,最让他们兴奋的一个重点是:0 佣金入驻。

骑手启明对知危说,3 月份,地推拉到一家商家的收入是 198 元,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而且宿迁的商家入驻意愿比别的城市更高,短时间内上线了大量商家,甚至导致审核周期从三四天延长到一星期。

对于商家来说,多一个线上平台似乎没有任何坏处,更何况是京东。

舆论战争是猝然打响的,4 月份随着京东上线百亿补贴,商家发现那时线上的利润甚至高于线下了。启明还记得京东骑手的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4 月 21 日,刘强东穿着红色的骑手服,请骑手吃火锅,烟雾蒸腾间举杯向骑手敬酒的视频在网上迅速发酵,“ 希望京东全职外卖员超过 100 万 ” 的豪言犹在耳边。

那段时间,启明去店里取餐头都是昂着的,有时候赶时间不小心碰到别人,大爷不满,“ 小伙子送个外卖急什么,找个班上吧。” 他会指指胸前的 logo,“ 京东啊,京东挺好,没假货。”

最早做京东骑手要 “ 走后门 ”,需要有介绍人介绍,队长把每个小队人数控制在 20 人,敬酒视频后,申请人数猛增,小队规模扩容到 100 人。6 月份左右宿迁主城区( 宿城区和宿豫区,不包括下辖三县 )有 15 个全职小队,每个小队在 60~70 人,不到一千人,8 月中旬全职骑手大概在 1200 人左右。

他笃定地告诉知危,宿迁( 主城区 )是京东全职骑手密度最高的城市,宿迁 120 万户籍人口,平均 1000 人里就有一个京东全职骑手,“ 哪个城市能比?”

那段时间,几平米的熟食店破天荒的外卖桌子堆不下,柜台后四个员工不停打包。冒菜店的小票机不停地打印小票,长长的小票流到了地上,从垃圾桶里溢了出来。

以往生意好的店常常需要借东西,打包盒不够了,米饭不够了,配的饮料没了······那时候连商贸城生意最差的店,也没有余粮了。店家们以为自己是军火商,为平台提供同样的弹药,只要战争不停,弹药就一直被需要。

最白热化的战场是奶茶一条街。这里在当地鼎鼎有名,扇形的宝龙广场构成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斜边,在这 200 米的斜边上开着 22 家奶茶店,点缀着各色小吃店,形成了宿迁市中心的 “ 心脏 ”。外卖大战拱了把火,有头有脸的奶茶品牌必须挤在这立足,别管面积和位置,有的品牌一家店是不够的,以至于一个门面传出租金 40 万一年的天价。

清晨,街头是可以望到街尾的,地面正被环卫工人用水管反复冲刷。很快,这里就会被黄色,蓝色,红色外卖服的三原色包围,外卖员最讨厌等待,奶茶是等待时间最短的餐。有那么一瞬间你不得不佩服系统的精妙,外卖大战让骑手像工蚁一样形成了流水线作业。

宿迁奶茶街的清晨 知危 / 摄

他们都是 “战士”,各为其主,当然也可以自由流动。关于骑手的数据永远是不准的,有的人三家都干过,有的人穿着黄色的衣服,接着红色的单子,这家疲劳期到了,开另一家的。放弃,再进入,骑手是一个不歧视任何人的职业。

“ 战争 ” 的一部分意义是让 “ 战士 ” 有活儿干。

街上不准机动车通行,购物中心特地开辟了外卖员停车位。

保安难得跟骑手站到了同一战线,会对路人说 “ 嘿,找别的位,那是给外卖的。”

外卖员停车位 知危 / 摄

在宿迁,寻找一个外卖单王并不容易。一要找对地方,二要选对时间。

我和 “ 雅迪战神 ” 刘哥早晨 8 点约在宿迁的奶茶一条街上。

我等了一会,与刘哥在街尾的 “ 巡茶 ” 碰了面,来之前他顺便接了个超市的单。那天是八月的一个周六,如他所说,淘宝闪购后来居上,依旧在不要钱一样的发券,美团的超市券则更加猛烈,周末的竞争不属于京东外卖。

在骑手圈子里,“ 单王 ” 并不仅仅指每天接单最多的人,这里面总有那些努力熬时长的人。14 个小时是常态,18 个小时也不是极限,只怪一天只有 24 小时。刘哥跑单讲究质量,五六月巅峰时不到两小时跑了 75 单,平均每天能跑 300 单。

刘哥精于短时高单数,还懂得厚积薄发 “ 养号 ”,利用拒单的权利让系统记住自己喜好的固定路线,即使前一个月被罚的基本不赚钱,一旦养成就是源源不断的好单。月入两万多的那阵儿,从河南跑来讨生活的 18 岁新人拿着几条烟登门求教,刘哥留下了一条,算是认下了这个徒弟。

他给我看 5 月底一个南京的网红来宿迁拍的视频,视频中他胳膊像晾衣杆一样挂着 26 个外卖,眼里没有感情,只有单子。

现在,他把日跑 100 单作为收工的及格线,不再计较熬时长,“ 下工 ” 时截一个系统排名第一的图,保留一份单王的自信。

刘哥微胖但不臃肿,是那种家里饮食周全养出的圆润,尤其发型梳的顺,如果不是电动车里挂着外卖,很难看出他是骑手。他几乎不穿黄色的制服,我上午远远看他,不紧不慢的,末了,饭桌上打开手机,百单又到手,那份从容,让人觉得他做骑手,也是暂时的,实际上他做骑手也不到一年。

和他的交谈并不顺利,我们坐在奶茶街对面夜市的椅子上,总是没聊几句就被零星的外卖单打断。

在这儿,进入夜市需要通过的 3 层商铺形成了一个 5 米见方的小广场,是各路骑手的聚集地。广场边上的彩票站生意兴隆,刘哥有时候闲的没事会买上几注,但从没中过。

晚高峰在小广场等待的骑手 知危 / 摄

这里餐饮店铺众多,都是十来平甚至摆两张椅子就成为 “ 堂食 ” 的小吃店,一家卷饼店一份有肉有烤肠有蔬菜的卷饼套餐,平台和店家自己补贴完,只卖两块钱。一些店铺的门头还挂着红底白字 “ 东哥老家餐饮行业必须支持京东外卖 ” 的横幅,不多,但走一阵儿总能瞧见。

我好奇这是商家自发行为还是别的原因,一个老板说三四月份入驻京东外卖的商家会收到这样的横幅,挂不挂并不强制,那时候京东外卖免佣金,商家挂着还能招徕生意。其实这有意无意形成了某种 “ 战前 ” 的氛围,也成了一些新闻报道的来源。

挂着 “ 支持东哥 ” 条幅的门店 知危 / 摄

在这样氛围中,像启明这样的骑手,也考虑起了京东。启明放弃了一个下午的跑单时间和我见面,穿着一身红,以为是京东的制服,走近一看,原来是安踏的红色运动T恤,以假乱真。

他 3 月 20 日开始就从美团转投京东跑单,但不想做全职,觉得要求多,赚的又比小队多不了多少,还要交五险一金。虽然没做全职骑手,但启明完整见证了京东外卖短暂的辉煌和单量的迅速下滑。

京东外卖骑手主要分为全职,驻店,商圈和达达小队。所谓小队( 达达小队 ),可以大致理解为全职骑手的储备人员,属于第三方众包运力达达的形式,并非京东直接雇佣,驻店和商圈骑手也不是京东直接雇佣。如果对标的话,驻店和商圈类似于美团的畅跑。

这天,启明的后台终于从达达的 Logo 和蓝色界面变为红色的京东秒送,启明说这是京东外卖这半年最大的改动。

我担心搅了他的工作,“ 现在跑一下午没多少钱。” 他安慰我,给我看系统里排名最高的同事的单数:7 个半小时跑了 38 单。“ 这只是他背单的时长,身上有单才会算时间,算上等待的时间他今天应该工作超过十小时了。” 启明补充道。

京东对骑手的出勤和排班有明确规定,比如班次从 10 点到晚上 24 点,14 个小时的班次内,两个小时之内必须出勤一单,全职骑手每天需跑够 35 单。根据每单的单价不同,这位京东小队的 “ 单王 ” 截止这天的收入应该在 150~200 块之间,平均一小时 15~20 块钱。

现在这样的收入和四五月相比,就像宿迁的房价一样,腰斩都算好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宿迁人,启明对京东的情感总是在摇摆,他考量着措辞,像一个天平一样评价着京东外卖的优与劣。

他的认知里京东的 “ 人治 ” 更多一点,比如提前点送达,比如说拒单存在争议的时候,这骑手只要拍照留存了证据,上传,系统往往更倾向于骑手。

而其他平台,类似的行为处理,系统简化了证据提交,更依赖于历史行为或其他信息直接进行判定,骑手事后进行申诉。

但也可以这么看,这其实是京东在有限条件下,做出的平衡和妥协。系统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支撑判断,就必须加入多的步骤,一定程度的保障骑手的利益,毕竟,竞争的初期,骑手是争夺的重要资源。有不少还留在京东的骑手都提到了这样的 “ 人治 ”,一定程度上,这给骑手维护自己的利益留下了空间。

宿迁在江苏的北边,不南不北,一边讲着中原官话,一边是江淮方言。1996 年这个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成立之后,经济长期垫底,第一产业比重高,2022 年才以 GDP 4112 亿反超连云港,摆脱 26 年的末尾局面。

据《 史记·项羽本纪 》记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下相就属宿迁。不夸张的说,自从楚霸王项羽之后,宿迁最出名的人,就要数刘强东了,这里年纪大点的称呼他刘总,年轻的喊他东哥,很少有企业家能与自己的家乡如此紧密的联系。

网约车司机会给来客讲乡亲们给刘强东凑 76 个鸡蛋上大学的故事,高兴的说,全国的京东员工培训都要来宿迁。

2009 年,刘强东把分散各地的客服人员搬迁至宿迁,成立京东集约化客服中心,并开始游说带动众多互联网企业把客服中心落地宿迁,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刘强东曾经说,“ 成立之初,京东客服快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全招完了。”

宿迁市政府举双手支持,甚至一开始因为没地儿,客服中心直接放到了宿豫区管委会的裙楼里。之后陆续建立了京东智慧城、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京东对于宿迁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启明建议我往东边看看,京东产业园周遭,才是全国京东外卖密度最高的地方。如果说宿迁其他地方京东、美团、饿了么占比大概在 3:4:3 的话,京东产业园附近京东外卖员占比超过 6 成,虽然公司并没有强制规定员工必须使用京东外卖,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京东外卖。

为了应对这场外卖大战,京东全球客服中心的 9 号门,专门开辟了有 350 个格子的外卖存放点,但远远不够,挂在栅栏上的外卖排成了一排。

忙碌拥挤的京东产业园 9 号门取餐点 知危 / 摄

大龄新人骑手阿牛哥刚下班就点开外卖 App,骑着电动车上班了,他现在工作生活半径基本上都在京东产业园。

“ 一个单子是网吧的,另一个······也是网吧的。今天你来了,有好单。” 他眯着眼看了半天手机。

阿牛 50 岁整,每天上午 10 点上班前前跑一个多小时,下午 6 点下班再跑四个小时。就算在京东产业园周围,像阿牛这样的小队骑手,之前新手保护期的时候,一天能跑 50 单,现在也已经落到了一天 10 单以内。

小队里多是年轻小伙子,建筑工地的工人,还有些出来赚外快的宝妈,他自觉和小队的其他人合不来,独来独往。

阿牛踩过了几乎所有的坑。第一次抢单,因为京东是全城的单子,阿牛抢到了七八公里外,等送过去,客人已经上班去了,阿牛拉下老脸说明情况,对方免了投诉。

最让人无语的是毫无改进的地图,对于新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实际位置和定位隔着几条街的,一个小区差十几栋的,如果不是熟悉地形的老骑手,最后这几十米永远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些投诉平台上,出现了系统定位和实际位置相差 600 米,900 米导致超时的投诉。

和京东外卖地图相迥异的是,美团越来越精确的地图,骑手们甚至怀疑精确到了方圆十米,半年前担心超时有骑手还能在马路对面提前点个送达,现在完全没办法,点下按钮的时候会弹出 “ 未到指定位置会被处罚 ” 的提醒。

这种 “ 智能 ” 还体现在故意 “ 不智能 ”。阿牛还送过一个美团的单子,沿途修路快半年,实际配送只能绕行,所需时间更长,但是绕行运费就要增加,顾客就要多花钱,阿牛报备无果。于是,这条实际被封闭的路在系统上成了通途。

送餐的阿牛 知危 / 摄

吐槽完,阿牛话头一转,但是京东外卖,也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总有人需要五险一金。

阿牛不需要这个,跑京东外卖,阿牛主要是为了支持刘强东。阿牛和刘强东是光明村的老乡,还是同学,对刘强东,他有些别样的情感。

1980 年代的光明村分成 10 个生产大队,适龄儿童都被聚拢在一起,一个班一个年级,大概 40 人,从一到五年级,有 200 号人上学。那个年代并没有固定的教室,生产队开会的地方,放粮食农具的地方,老师家里,哪里空着上哪里。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上学,女孩子上的也少,有的上到三年级不上了,有的上完五年级识几个字就回家结婚了。

刘强东曾经回忆,因为太穷,当时过年买的猪肉家里炼了猪油,家人为了防止小孩子偷吃,吊到了房梁上。

现在回想起来,阿牛觉得,那种一视同仁的穷,除了苦,也没有太多记忆了,但刘强东的成功让他反复的回想那些日子。

因为刘强东的父母常年跑船,所以他常住外婆家,恰好和阿牛一个大队,常常一起玩。当时班里分两派,一派是刘强东,一派是阿牛的同桌王大留,领导力十足,两伙人一群群的出门,上树下河,无所不作,只不过同样是调皮,刘强东还加了个学习好。

阿牛留了级,勉强上了初中,初二就辍学回家了,刘强东又从来龙中学考到宿迁中学,一路考进了北京。

他载着我,路过了一排别墅群,他指指说,现在刘强东的亲戚们都住在里面。别墅的外墙,一排农妇打着灯摆摊,卖些农产品,笑着闲聊,说说粮食的贵贱,热热闹闹,外卖大战和他们无关。

别墅墙外摆摊的人们 知危 / 摄

战争还在继续,商家们却很难抽身了。

于嫂并不喜欢京东智慧产业园里面的年轻人,她觉得很多人 “ 不老实 ”。比如拍一张飘在饭上的头发的照片要求退款,备注一些离谱的消息( 比如西红柿鸡蛋里加牛腩 ),无法满足就差评·······这几个月,于嫂感觉平台对于用户更宽容了,因为这样的事情变得多了起来,即使一份米饭套餐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个位数,牛腩饭降到十块钱出头。

外人都觉得单量剧增,平台补贴,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于嫂叹了口气,这是她开店的第二年,房租一签三年,一年 11 万 5,还请了两个人,去年净亏 7 万 6,今年京东外卖 “ 0 佣金 ” 和补贴让她过了几天好日子,截止 8 月勉强保本,但 8 月已经开始偿还前几个月赚的钱,上个周末单日净赔 700 块。单子多总比没有好,跑量是没办法的事,一份饭利润三四块。

“ 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这句话适合大多数低价竞争的行业。

堂食单量骤减是没办法的事情,已经降到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于嫂为那些来店里吃饭的顾客都准备了水果。一种中国餐饮业独有的怪现象是线上加配送的业务比线下还要便宜,而当初平台申请必须有堂食空间。于嫂觉得这是可笑的悖论。

作为个体经营者,于嫂觉得自己永远也竞争不过连锁门店,京东外卖的店铺展示是品牌售出的总单数,用户点餐时手机滑过的前几屏,永远是那些售出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单的品牌店铺,全年 0 佣金的优惠也仅限于那些优质的连锁品牌店,个人店铺毫无优势。

我谎称自己想开个早餐店,她苦口婆心的劝我不要做复杂的事情。首先是区位因素,街口已经有两家早餐店,现在进没什么优势,而且对年轻人创业来说,做早餐也更辛苦。“ 现在小年轻不吃早餐了,起床最多路摊边买个豆浆包子,你何必专门租个店只做早晨几个小时的生意?” 她给我出主意,做奶茶,或者做轻食,不用开明火,摆摆盘,好看又健康,利润也高。

于嫂的店在这个美食城算是在主干道上,位置不错,但是她的隔壁已经关了家店,贴着旺铺出租,当然依旧也有店铺在装修。

附近一家已倒闭的早餐店 知危 / 摄

跑量带来的 “ 繁荣 ” 总比没有强。她用手画了个圈,“ 你别看这几个月热闹,这儿真正赚钱的没几家店,骑手扎堆的永远是那几家。”

但你也想象不到人家把利润降到了多低,成本控制到多低,品牌店算得过来这个账,小店算不过来,也没办法算。

晚上 7 点多,刘哥收工了,一般这个点他都会回家陪儿子。我和启明喊他一起吃饭,他犹豫了一下,带上了一起跑单的朋友,也是单王级别。而另一位想约的饿了么单王,一位 50 多岁的大哥,因为太忙,没能到场,刘哥说他一天跑 17 个小时。

点完菜,三人看了会儿饮料的价格,决定叫个外卖到隔壁自提。

如今京东跑单不多,启明有自己的小事业,他在尝试拍抖音,随机点餐,线下突击探店,看看人家的卫生状况如何。

视频横冲直撞,甚至和商家引起一些小摩擦,在当地外卖圈有点名气。一些观者叫好,真实,也引来一些人的反感。刘哥看过视频,好奇地问,“ 是不是剧本?”

启明正色,“ 怎么会是剧本?”

“ 那家夸盖浇饭的店不是广告?”

“ 不吹不黑,都是真实的。” 启明摆摆手。

刘哥斜眼看了看,不置可否的一笑。

风卷残云过当,刘哥谈论起几个宿迁本地的网红,仿佛朋友一般,又说起自己原来也是开 MCN 公司的,再往下就只顾闷头吃了。

我还想再问,启明打断了,“ 做这行各有各的难处,我们不问过去。” 我点头。

启明长着一张娃娃脸,视频的开头总挂着五官夸张的笑脸伴随着怪叫,有人评论 “ 看你视频心情都好了。” 实际上启明没那么能笑,几年前父亲意外去世,他从外地回来,选择了跑外卖,照顾着弟弟妹妹和悲恸的母亲。

单子少的时候,他就拍探外卖店后厨的视频,快速涨了几千粉丝,他没想好怎么变现,想粉丝多起来总归可以卖些土特产。他声称坚持实事求是,但是质疑的声音也多了起来,红榜店视频下面,“ 又接广子了?”,黑榜店视频下面则是涉事店家的谩骂,私信约他线下见面好好聊聊。

做同城探店,水深,人们要求他把肚子里吃了几碗粉剖开来看。

9 月开始,他没有再更新了。

启明的背影 知危 / 摄

阿牛偶尔会后悔自己的目光短浅,当时放不下眼前的生意,当初刘强东创业的时候,跟着他闯,那些出去的人,自己的亲戚朋友,都赚了盆满钵满。

当时村里主要的谋生手段,就是跑船,也就是挖砂,宿迁偌大的骆马湖为周边人带来了丰富的黄砂资源,往往集一家人之力购一条船,最不济的也是 40 米的木船,在 2000 年左右一年也能赚个万把块。坏处是,钱都压在船上了,想要跳出来,需要有魄力,刘强东创业的时候,家里人把船卖了,支持了他。

阿牛觉得自己就缺乏魄力,想的多,做得少。

后来,2015 年的时候,为了环境保护,骆马湖全面禁采。阿牛佩服刘强东跟着政策走,家人卖船是歪打正着,但是做物流,做外卖,给大家上五险一金,都是政府鼓励的事,所以 “ 人家不光聪明,也能成功,聪明和能成事还差着远。”

晚上十点,他打开手机,点了最后一单送达。他朝我晃晃,这是今年刘强东回村给大家发的手机。

他其实挺喜欢拍拍短视频,之前和同事拍些段子和配音,感觉生活有意思许多,后来解散了之后,他想和老婆一起拍,总是被拒绝,说他 “ 要求太高,闲的没事干。”

阿牛现在有个儿子,在外求学,阿牛盘算好了,以后也不用儿子养老,现在住的这套房就是他给儿子往上走的资产,能走到哪儿算哪儿,但是村里的老房子万万不能卖,人生不知道什么变数。

“ 别看你今天光鲜靓丽的,说不定三代以后都没了。” 他盘算说。

离开宿迁的那天,在宝龙奶茶一条街卖的最好的奶茶店东方墨兰前面,我问招徕生意的小妹,怎么招牌奶茶网上点不到外卖了?

她回 “ 单子太多了,做不来。”

我冒犯:“ 外卖便宜啊,比线下买便宜多了,有人点线下的吗。”

她愣了下,说 “ 明天就恢复了,你明天买吧。”

这趟宿迁之旅回来之后,我一直想这些事该怎么写到一起,想得直挠头但不得其解。

一晃眼,俩月过去,双十一了,人们希望又一个流量高峰出现,而于嫂隔壁的 “ 旺铺 ”,还没有租出去。

相关内容

图解丨内蒙古一超市被员工偷...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一超市因员工监守自盗倒闭,超市资产出现200多万元...
2025-11-17 23:09:12
双11的下一幕:直播电商进...
本周,“史上最长”双11落下帷幕。今年双11,不仅是大众消费热情的...
2025-11-17 23:09:09
利群股份:公司时刻关注零售...
证券日报网讯 利群股份11月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2025-11-17 23:09:09
中国长城资产与华润资产签约...
观点网讯:11月17日,中国长城资产发布,中国长城资产北京分公司与...
2025-11-17 23:09:09
AI+ 消费机器人公司灵宇...
近日,AI+ 消费机器人公司灵宇宙完成 2 亿元 Pre-A 轮系...
2025-11-17 23:09:07
毕马威:“颜值经济”已成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11月17日,毕马威发布《“颜”值经...
2025-11-17 23:09:07
11月17日沪消费品(00...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7日,沪消费品(000103)指数报收于85...
2025-11-17 23:09:05
11月17日创新消费R(4...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7日,创新消费R(470041)指数报收于2...
2025-11-17 23:09:04

热门资讯

双11的下一幕:直播电商进入深... 本周,“史上最长”双11落下帷幕。今年双11,不仅是大众消费热情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在大力提振消费、...
11月17日沪消费品(0001...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7日,沪消费品(000103)指数报收于8512.43点,跌1.12%,成交2...
姚景源:投资转向民生,消费迎来... 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嘉泽新能(601619)披露持... 截至2025年11月17日收盘,嘉泽新能(601619)报收于4.5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3%...
画说热点|教育部预警:谨慎赴日... 近日,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近段时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多发,治安形势和...
为啥一到冬天,新能源汽车实际续... 天一冷,电动车在北方就容易“趴窝”,出现两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续航掉得特别快,充电速度变慢。 针对这事...
原创 上... 你有没有注意过,走进上海古北街头,仿佛一脚踏进了东京。满眼的日文招牌,寿司店、居酒屋、便利店鳞次栉比...
叫板美团外卖、淘宝闪购!刘强东... 11 月 17 日消息,刘强东在海南的品酒会上直接扔出重磅消息:京东外卖要搞独立 App 了,还同步...
成都名川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成都名川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涛,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
榆林科创新城产业发展私募股权投... 近日,榆煤基金顺利完成榆林科创新城产业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科创新城投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