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间,一大批家电企业、商家,在与外界交流、分享时,总喜欢说,要坚定地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那么,对于众多家电厂商来说,目前在一线市场上,又有哪些事情是“难而正确的”,是“值得去做的”?
池栾 撰写
不只是今年,未来3年甚至更长时间,所有家电厂商,面对一线市场竞争和用户抢夺,纷纷给出的方向和答案,就是要敢于去坚持并尝试“难而正确的事情”。
那么,对于众多厂商而言,到底哪些才是“难而正确的事情”?又如何能够快速推动这些“难而正确的事情”落地实施?通过与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沟通,家电圈梳理了相关的道路与方向:涉及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手段提升,以及外部的直达用户体验服务能力创新,还有连接内外部的抓手和纽带优化与创新。
事一:坚定地打造好产品与好服务
对于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多年以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好产品与服务。 离开产品和服务,搞任何的营销创新和管理变革,都是“空中楼阁”。
这两件事情难不难?对于很多厂商来说,看似不难,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家都有了成熟的体系、手段和方法,可以快速见效。但是,在家电圈看来,这两件事情其实很难,最难的原因就在于:面对内外部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市场和竞争,能保持着打造“好产品、好服务”的定力和底线不动摇。
无论是“好产品还是好服务”,在家电圈看来,就一个要求:持续坚定的“以专业视角、用户化思维、科技化手段、场景化交互”,站在用户利益和用户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去打造“好产品与好服务”。
这种标准不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是用户的体验标准和品质标准,都是相对主观的。如果非要给这个标准再增加一项要求,那就是基于厂商的战略定力,保持长期性、可持续性,尽最大可能避免动荡与波折,守住并守好“好产品与好服务”的品质与诚信底线。
事二:持续地贴近用户并洞察用户
用户对于家电厂商的价值,不用多说。现实的尴尬在于,很多家电厂商手中拥有大量的新老用户,却不知道怎么利用和开发。只有在“货卖不动、货卖不出去”的低谷期,众多家电厂商才想着要讨好用户,但手段也是老一套的降价、降价再降价。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所有家电厂商心中非常清楚,用户的价值和作用,无可替代。只是经营用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件持续性的工作,既需要长期性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可以说是,有风险也有挑战,甚至还会出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局面。
所以,经营用户必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持续的想办法,贴近用户,靠的是产品的体验和厂商持久的服务能力;二是靠近用户之后,要想办法持续洞察用户,真正将“以真心换真心”的理念落地,让用户拥有收获感、价值感与体验感,甚至还有长期交互下的惊喜感。
贴近用户、洞察用户,对于家电厂商来说,靠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持续耐心、耐力与投入”,以及完善的体系支撑和组织拉动,最后则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定力。
事三:明确地提升经营管理的颗粒度
过去很多家电厂商持续、高速发展,不是因为能力和水平的卓越,而是来自外部的经济、政策、人口和消费等诸多时代红利推动,加速了整个产业和市场的井喷式发展,让一批敢于抓住机会、敢闯敢干的家电厂商获得了迅猛发展。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面对一个充满未知的全新时代,有人说“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还有人说“正在走向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但几乎所有的意见都指向,面对全新的时代,不能重复过去的动作,否则就是在“死胡同”中挣扎与沦落。
所以,家电厂商必须要对内提升、完善和强化“经营管理的颗粒度”,简单理解就是管理工作要做细致,要有温度还要有法度,必须要“力出一孔”坚定执行与探索;而经营工作要做精准有效,不能继续盲目、野蛮扩张和投入,更不能忽悠、欺骗与动荡,一定要将市场经营分层化、精细化、数据化,实现精准的测算和科学的投入。
最后,送给所有还想在家电行业生存、发展的家电企业和商家:迷茫,就是借口,就是给自己的懒惰与害怕寻找理由。所有家电人,不能“不想做小事,只想做大事;不想做手边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不想做繁琐的事,只想做繁荣的事”。未来,只有重新审视自己并脚踏实地一条路可走!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