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1月19日讯(记者 陆鹏鹏)随着新一轮寒潮席卷多地,羽绒服再度成为街头巷尾的必备品。然而,今年消费者在选购时普遍感到“钱包一紧”,不仅高端品牌价格高不可攀,就连以往主打性价比的品牌,价格也悄然上涨。
“月薪两万,却买不起一件羽绒服”不再是一句玩笑话。在寒潮来袭的当下,这成了许多消费者的真实写照。

羽绒服集体涨价
国产品牌迈入“千元时代”
“去年在网上看中的一款羽绒服还不到一千,今年同款直接涨到1399元,一下子贵出四百块。”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展示她的购物记录时感叹。另一位刚购入羽绒服的年轻白领则表示无奈:“一件充绒250克的鸭绒服花了两千多,这价格都快能买两只活鹅自己加工了。”
实体门店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越来越多消费者反馈,如今在商场里,千元以下几乎找不到绒量充足、品质过硬的羽绒服。“稍微像样点的款式,标价都在1500元以上,现在买件厚实点的国产羽绒服,也要花掉月薪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从线上平台到线下门店,近年来羽绒服市场价格正在“肉眼可见”的上涨。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羽绒服平均单价由438.6元涨到656元。2023年,羽绒服平均售价普遍上涨至500元到800元。
到了2024年,羽绒服价格再度上涨,其中终端销售均价在0-500元、1000-2000元以及3000元及以上的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价在1000-2000元的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相较于上年同期提升最为明显,上升了1.82个百分点。
国产品牌波司登涨价尤为明显。2017年,其主力产品均价约500元,2025年,主流产品价格已上升至1500-2500元。

与此同时,雪中飞、雅鹿、鸭鸭等传统高性价比品牌,也纷纷推出了售价在1000元乃至2000元以上的产品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定位千元级别的款式,其填充物仍以鸭绒为主,这在数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彼时消费者普遍认为,千元价位应对应品质更高的鹅绒填充,鸭绒产品若定价过高则毫无“性价比”可言。

动辄万元一件
国际高端品牌价格依旧坚挺
目前,高端羽绒服市场主要分为三类品牌。以加拿大鹅、盟可睐为代表的国际奢侈品牌。以始祖鸟、北面、迪桑特为代表的专业户外品牌,以及逐渐转型高端化的波司登、高梵等国产品牌。

与性价比品牌的涨价潮相比,以加拿大鹅、盟可睐等为代表的国际高端羽绒服品牌,价格依然坚挺。
根据各品牌在主流电商平台的价格,加拿大鹅的主力款式价格在8000-15000元之间,盟可睐的主力款式则从8000-28000元之间,牢牢占据着高端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始祖鸟、猛犸象、迪桑特、北面等品牌的核心产品价格也能轻松越过五千元大关,万元级的羽绒服、羽绒夹克也不在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羽绒服的“万元俱乐部”正在持续扩容。除国际知名品牌外,近年来部分国内头部品牌推出的高端系列产品也陆续进入万元价格区间,展现出本土品牌向上突破的市场动向。
一吨60万元!鸭绒价格狂飙
生产一件羽绒服需100只鸭
对于大多数羽绒服来说,涨价根源在于其核心填充物,羽绒原料的价格波动。羽绒服的填充物多以鸭绒、鹅绒为主,成熟度相同情况下,鹅绒的质量大多好于鸭绒,原料售价也更高。
据羽绒金网数据,截至11月19日,含绒量95%的白鸭绒631.89元/公斤,含绒量90%的白鸭绒559.32元/公斤,含绒量85%的白鸭绒516.84元/公斤,七日涨幅0.85%,同比去年涨价7.6%,灰鸭绒涨幅更是高达9.58%。
相比之下,价格更高的鹅绒反而比去年更便宜了,截至11月19日,含绒量95%的白鹅绒1060.29元/公斤,含绒量90%的白鹅绒938.52元/公斤,含绒量85%的白鹅绒867.24元/公斤,同比去年降价14.66%,灰鹅绒降幅更是高达20.68%。

按照今日价格计算,一吨白鸭绒最高63万元,一吨白鹅绒最高106万元。

“受羽绒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今年羽绒服出厂价普遍上调了30%以上。”一位江苏南通的服装生产商向记者透露。
该厂家进一步解释称:“由于猪肉价格持续降低,消费者更倾向买猪肉,市场对鸭、鹅等禽类的需求减少,直接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全国鸭的出栏量已从2019年的48.78亿只降至2023年的42.18亿只。禽类养殖规模的显著收缩,导致作为副产品的羽绒原料供应同步收紧。该负责人总结道:“鸭出栏量降低,羽绒产量随之减少,羽绒服自然也就涨价了。”
另据半岛都市报报道,一件成人短款羽绒服,差不多需要100只鸭的绒,成本飙升致正规厂家出厂价逼近千元。
原料价格持续波动
对高端品牌价格为何影响有限?
在当前羽绒服市场中,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加拿大鹅、盟可睐等价格超过万元的国际品牌所占据;千元的中端市场则主要由波司登等品牌把控,至于千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大众市场。
面对高成本与高竞争的双重压力,许多厂商不得不主动调整生产结构。“目前行业内不少同行已放缓羽绒服生产,将目标转向棉服。”有厂家告诉记者:“高价羽绒服走不动量,而棉服成本可控,利润空间更稳定,正成为更多厂家的务实选择。”
为何原料价格波动对高端品牌定价未见明显影响?
资深服装从业者风华告诉蓝鲸记者,对于高端羽绒服而言,原料成本在最终售价中的占比相当有限。
他以一款售价万元的羽绒服为例解释道:“衣服的鸭绒填充物成本大约在200-300元,仅占总成本的3%左右。而品牌方在设计研发上的投入,比如人体工学剪裁、功能性面料的开发,可能要占到15%;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营销成本约占30%;渠道运营和门店体验约占25%;剩下的则是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
“高端羽绒服卖的从来不只是保暖功能。消费者购买的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就好比顶级奢侈品包袋,原料皮革的成本在售价中的占比同样微乎其微。高端羽绒服市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逻辑和定价体系。”风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