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高效运转
机械手臂不停挥舞
在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
平均每56秒就有一辆新车驶出生产线
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内
刚刚下线的星愿、领克Z20等新能源车型
“整装待发”、奔赴市场……
汽车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整车产量62.8万辆,同比增长28.6%,整车产值679.43亿元,同比增长12.96%。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量16.54万辆,同比增长248.95%。
数据的背后不仅是一台台“成都造”汽车从生产线加速驶向全球市场,更是成都经开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区域产业支撑的铿锵足音。如今,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正以强劲动能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看企业
“链主”车企产销“加速跑”
在位于成都经开区的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两款“明星”车型是公司产销“主力军”。领克Z20作为领克首款纯电SUV,去年底上市即“爆单”,两个月实现交付量破万台;新导入的吉利星愿车型连续多个月份成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
销量上去了,产量和产值自然“水涨船高”。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整车17.87万辆,同比增长195.6%,产值153.21亿元,同比增长154.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4.69万辆,同比增长626%。“预计2025年全年,公司将实现整车产量23万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汽-大众在长春总部外的首个整车制造基地,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2009年落户成都经开区。2019年捷达品牌创立并落户成都分公司。目前,该公司拥有捷达VS5、VS7、VS8、VA3、VA7以及全新速腾等汽车产品。截至今年9月,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包括捷达品牌)已累计生产整车68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三方携手推动企业向电动化加速转型。“根据规划,捷达品牌将在2028年前推出5款全新产品,其中包含4款新能源车型,首款新能源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成都经开区最早引进的整车企业之一,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亚洲龙轿车、普拉多越野车以及柯斯达中型客车。近年来,公司持续引进新车型、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逆势增长。今年1至9月,公司累计产量同比增长89.4%。
探寻成都经开区各大车企产销“加速跑”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即是“新”,新车型、新技术、新路径……企业不断“成长进化”的过程,也正是成都经开区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向“新”而行,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看产业
区域汽车产业“上下贯通、量质双升”
作为全省汽车产业主阵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成都经开区已聚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东风神龙等9家整车企业,博世、中创新航等关键零部件企业5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68家,占比36.78%,构建起百万级整车生产平台和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近年来,面对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新浪潮、新挑战,成都经开区确立了“稳油补电、存增并进、整零并重”的发展思路,在巩固传统制造优势的同时,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全面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成都造”汽车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推动汽车产业“量质双升”、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今年,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可谓“大动作”频频——
在2025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生态链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17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133.5亿元,覆盖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与此同时,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焕新升级、东风集团新能源车型加速导入、吉利新能源整车基地全面启动,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中创新航二期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产业链上下贯通、协同并进,推动汽车产业能级大幅提升。
下一步,成都经开区将
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部署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瞄准前沿方向
加快转型步伐
完善产业生态
不断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行动
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龙泉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