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在澄海本地就能治好我的病痛!”在汕头市华侨医院(澄海区人民医院)病房内,77岁的陈先生对着查房的医生竖起大拇指。日前,在广东省中医院陈博来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该院骨科中心开展澄海地区首例关节镜辅助单孔脊柱手术(AUSS)为其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陈先生三年的腰腿病痛得以缓解,患者术后首日即可下地活动。

陈先生在邱锋搀扶下锻炼行走能力。南方+ 张晓宜 拍摄
此次手术顺利开展,是医院骨科中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汕头市华侨医院骨科中心依托与广东省中医院开展协作,加上自身技术积淀,推动高难度脊柱疾病微创诊疗精准化,让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切实惠及基层患者,四级手术率比去年翻了一番。
疼痛持续三年 术后重获“行走自由”
“这几年情况越来越糟,最多只能走5米,大多时候只能躺着看电视。”陈先生回忆道,三年前自己被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伴随严重腰腿痛和行走困难。由于存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情况严重。
为何无法治愈?陈先生解释,他曾辗转市区多家医院,医生均建议做传统开放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但高龄带来的手术风险,加上对需要“打钉”的传统手术心存顾虑,他一直没下定决心治疗。随着病情加重,他的双腿肌肉出现明显萎缩,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经朋友推荐,他来到汕头市华侨医院骨科中心就诊。
接诊后,骨科中心副主任邱锋很快联合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中心带头人陈博来教授会诊。考虑到患者年龄大、身体耐受度有限,而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风险较高,团队最终决定采用AUSS技术。联合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中心林涌鹏教授,为他实施了AUSS下的腰3/4、4/5椎板开窗及双侧椎管扩大减压术。
这场手术仅用2小时,比传统开放手术时间大幅缩短。让陈先生和家属意外的是,手术只留下一个2厘米、拇指大小的切口,出血量仅约40毫升,远低于传统手术。术后第一天,陈先生在腰部支具保护下就能顺利下地,困扰三年的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并于11月11日顺利出院。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群中高发的致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以来,传统开放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虽能有效缓解神经压迫,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恢复周期长等弊端,尤其对高龄、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显著增加。
此次AUSS技术的顺利开展,填补了区域内该类先进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汕头市华侨医院在高难度脊柱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对于粤东地区的脊柱疾病患者而言,这项技术的普及意味着无需远赴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缓解“看病难、看病远”的民生难题。
省级资源协作 四级手术率翻一番
此次AUSS技术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广东省中医院与汕头市华侨医院的深度合作。去年11月21日,“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中心汕头协作中心”“陈博来教授名医工作室”在汕头市华侨医院正式揭牌。如今合作满一年,医院在诊疗能力上有了显著变化。
据了解,协作中心成立后,双方围绕脊柱微创技术、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等关键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广东省中医院定期派遣专家团队到院坐诊、带教手术、会诊病例、教学查房和开展学术讲座,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澄海。汕头市华侨医院则选派骨干医师赴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加速人才梯队建设,实现技术与人才的双向提升。

陈博来教授到汕头市华侨医院坐诊。受访者供图
协作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进步。邱锋回忆,去年一位69岁的老伯,腰椎间盘位置出现大块组织阴影,影像学报告考虑是椎间内肿瘤,但患者没有任何肿瘤相关症状,难以区分是椎间盘突出还是肿瘤。陈博来教授凭借丰富经验,判断是突出的椎间盘而非肿瘤,让患者顺利接受了手术。“这样的疑难病例诊断,正是省院协作带来的底气。”邱锋说。
在陈博来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汕头市华侨医院骨科中心技术创新成果颇丰,已广泛开展全脊柱内镜手术、经皮内固定、PVP/PKP、颈椎后路Key-Hole等多项微创技术,形成了系统、规范、成熟的微创脊柱诊疗体系。未来,双方还将继续拓展合作领域,细化协作内容,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落地基层,为区域脊柱疾病患者带来健康保障。
南方+记者 张晓宜
,一键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