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典(湖南科技大学)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免密支付”业务通过简化支付流程,大幅缩短了交易时间,提升了用户的支付体验。在提高便捷性的同时,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在业务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一些用户也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服务主体、广大用户发出倡议:支付服务主体应进一步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11月12日 央视新闻)
“默认开通”是对用户权益的隐性侵犯。免密支付的核心矛盾,在于“便捷性”被异化为“强制性”。部分平台将免密支付设为默认选项,是利用用户嫌麻烦的心理,模糊了授权的边界:用户往往在不知情、未主动确认的情况下,就被绑定了免密扣款协议。这种被动开通,不仅剥夺了用户对自身支付安全的控制权,更让一些小额扣款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启用,成为侵害用户财产权益的灰色地带。“不得默认开通”是对支付行业乱象的纠偏,更是对用户权益的守护。
“去默认”是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良性选择,免密支付的便捷性,本是移动支付的优势,但“默认开通”的乱象,正在透支用户对行业的信任。当用户频繁遭遇莫名扣款、自动续费,不仅会对单一平台失去好感,更会放大对整个支付行业的安全焦虑。此次倡议推动“去默认”,实际上是帮行业消除弊端:只有以用户权益为核心规范业务,才能让免密支付的“便捷”成为加分项。对支付机构而言,放弃默认开通的短期流量,换来的是用户长期的信任与行业的良性循环,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去默认”之外,还需补上安全感知的短板,让免密支付既便捷又安全,仅靠取消默认还不够。一方面,支付机构需强化主动提醒:开通前明确告知扣款相关内容、限额、取消方式;扣款时应实时推送通知,让用户对每一笔支出心中有数。另一方面,用户也需提升安全意识,主动检查已开通的免密协议、设置合理限额,避免一开通就遗忘。
免密支付“不得默认开通”,不是对便捷性的否定,而是对“合理便捷”的校准。支付服务的权益回归到以用户为本,才能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的初衷。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上一篇:生鲜打折日清,超市“留客”密码?
下一篇:广汽能源与支付宝签约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