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火了五年,山姆让消费者失望了。
随着2024年下半年沃尔玛将战略重心定为增长和利润后,与此前深耕一线城市“慢慢来”的策略不同,当下的山姆管理层们也开始为了寻求更性感的增长曲线、更丰厚的回报而努力。
在增加付费会员数、增加销售额、向全渠道扩张等策略之下,山姆中国带给沃尔玛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公开信息显示,山姆在中国有近900万会员,这些中国的会员们在去年一年为山姆贡献超过1000亿的营收,让它成为中国首个突破千亿规模的外资零售企业。

(图 / 沃尔玛中国官网)
不过,在风光无限的另一面,山姆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
今年年初开始,从山姆自有品牌产品接连默默下架,到悄悄上线变成了法风“PANPAN”的盼盼、拥有时尚洋气名字“ChaCheer”的洽洽,再到产品品质或规格开始缩水,山姆的选品策略就不断触及消费者的神经。
最近,作为中国首个突破千亿规模的外资零售企业,山姆的扩张策略与品质把控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一枚好丽友派惹怒过一次的山姆会员,终于积攒着失望,再次在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换帅之际借由山姆App的改版爆发了出来。
风波背后,终于有一些年轻人不再执着于山姆讲述的新故事,而是默默离开,转身投向那些“新选项”。
成为山姆会员的第三年,魏海晴清晰感受到山姆选品品质下降,于是果断决定不再续费山姆会员。
在今年年初,魏海晴最先发现的是在山姆线上下单的肉制品品质开始下降。以前,她总会专门去山姆挑选肉类,无论是鲜嫩多汁的牛排,还是口感醇厚的猪肉,都能让她十分满意,“但今年以来,我开始发现买的肉品质不行,经常有以次充好的情况,肉会很肥。”
后来不止是肉制品,在水果品类她也开始有类似感受,“买了好几次山姆的蓝莓,但吃起来都太酸了,导致我对山姆的水果也很失望。”
魏海晴还记得两年多以前第一次去逛山姆时的场景,她“蹭着”朋友的会员卡,推着巨大的购物车,走进山姆9米高、3米以上主通道、面积在6500平方米以上的运营空间里,感觉处处充满新鲜感。

(图 / 沃尔玛中国官网)
彼时,一家传统大卖场的SKU是1-2万件,在山姆,这个数字只有4000左右,因为精挑细选,它每个商品品类只会保留1-3个精品。
魏海晴觉得山姆的试吃体验是新鲜的,具有清晰健康配料表的烘焙、零食是新鲜的,量贩式日用品、家电和服装也感觉新鲜,最重要的是还有不错的质价比。

(图 / 沃尔玛中国官网)
鉴于山姆那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丰富多样的商品种类,还有那看似严格把关的选品标准,逛过这一次,魏海晴就支付了260元的普通会员年费,自己办了山姆会员卡。
接下来的两年里,逛山姆几乎是魏海晴每月必备的“节目”,在过年山姆的产品更是她送亲戚年礼的首选,“平时去线下一次总要花四五百块钱,过年买它自有品牌的红色礼包送亲戚,一次最少要花费两三千。”
后来虽然因为距离的原因不怎么去山姆线下购物,但她还是会一个月在线上山姆App购物一次,为了凑单免运费,每次花费300元左右。在她的印象中,山姆以前很善于满足她对独特的追求。
而随着魏海晴感到山姆选品品质下降,她开始不怎么用山姆了,“我的山姆卡在8月份到期,但其实我从年初以后就很少用山姆了,线下更是再没去过,所以山姆会员到期我就没有续费了。”
山姆会员小花也开始对山姆的“鸡贼”感到失望,“澳洲谷饲肥牛火锅片,在店里看到其表面是新鲜大片的肥牛,买回来后拆开底下几层都特别肥,完全没法吃。买来的冷冻薯条,很多很短的碎薯条。连芥末夏威夷果也变得不好吃了,皮厚。”
越来越多的山姆会员们生出相同的困惑,山姆那些独特又颇受好评的自有品牌爆款,总是悄悄下架,反而上新了很多国产零食的所谓大包装专供山姆版本,“我开山姆会员是为了图省心、明星品不错且上新快、方便买进口零食或者山姆自有品牌,但现在它却有往烂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山姆的品控在走下坡路的路上愈走愈远。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山姆相关投诉超1.3万条,其中食品品质问题成为消费者诟病的重灾区。不少消费者反馈,在山姆购买的食品存在诸如产品发霉、奶粉有异物等质量问题。

(图 / 山姆品控“暴雷”了)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朱晓静似乎忘记了她曾说过,“商品力是最重要的,商品力是一切的基础,是一切的前提。它比门店改造重要,比电商流量重要,比品牌公关重要,比配送时效重要。”
在山姆的官网中,其介绍自己是一家全年尊享优品的高品质商品公司,自有品牌Member’s Mark以高质量且具竞争力的价格回馈会员,为全球会员精选30多个国家的生鲜食品。
但现实却是扩张战略下的种种策略,正不断背离它的品质承诺。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山姆选品问题频出,与其近两年的高速扩张直接相关。2019年1月,山姆在中国才只有23家门店。但是到今年年底,门店将超过60家,翻了一倍多,会员数量从约300万暴涨至900万。

(图 / 山姆会员商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快速扩张的背后,每家新店都背负着巨大的业绩压力。
今年8月,沃尔玛全球首席执行官董明伦在业绩会上表达了对业务的信心,上调其2026财年净销售额预期,预计增长3.75%至4.75%。
于是,为支撑快速扩张和更高的销量,山姆在内部管理上频频发生变化,甚至越来越具有国内品牌的“狼性”。
有山姆内部员工向凤凰网科技透露,自山姆关键岗位换血后,内部也迎来了一批原盒马、家乐福员工,自此,一股“KPI至上”的文化开始在内部蔓延。
有内部职能岗实习生表示,其在员工关怀活动中被要求一个人搬完山姆两大笼车(包含牛奶、饮料、面包零食)物品,并在20分钟内洗完共12箱小西红柿、阳光玫瑰。还有店面短期员工反馈,由于时常面临被开警告单等威胁,员工们不敢反抗。
为快速扩张,其门店前期筹备时间也开始压缩。商业媒体《零售圈》的负责人宋九亮曾表示,按照山姆在中国早期的节奏,从选址、拿地开始,开起一家新店需要3到5年的筹备期。
据了解,山姆在1996年进入中国,之后的前23年里才开了24家店,平均一年一家。在2020年和2021年,山姆新开了12家店。而今年,山姆新开门店将达到10家。
与此同时,其还简化了品控流程,如审核周期压缩等。据媒体报道,其选品最新的标准是从新品开启市场调研到最终摆上货架,最慢不能超过半年。
久谦中台数据库调研同样显示,其选品周期不会晚于6个月。而更早以前,打磨一个新品的平均周期可以放宽到12个月左右。
如今,似乎一切都在给扩张让路,以至于不惜牺牲选品与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山姆似乎越来越傲慢,并忽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我想要的山姆是选品依旧保持原来的质量,然后又能兼顾方便与快捷,而不是现在这样选品越来越本土化(上新更多的国产零食品牌),反而没有它的优势了。”魏海晴向「创业最前线」直言。
在河北永清的李欣也向「创业最前线」解释了今年不续山姆会员的原因,“一是去一趟山姆要开车去天津,很不方便;二是虽然山姆里有好吃的,但踩雷的也不少,量大浪费钱。家里只有三个人,消耗慢。”
山姆仓储式会员店诞生于1983年的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在美国,郊区化发展下的地广人稀、车轮文化盛行、住宅面积大且拥有充裕储藏空间,正好和大包装囤货机制相契合。因此,像山姆、开市客这样的仓储式会员店普及率很高。
但国人出于对新鲜食材的看重,更倾向于“现吃现买”、购物频率甚至每天1次,这样的“少量高频”的消费习惯,天然和山姆的“两周一次大采购”相冲突。以至于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一种“买得起、吃不完、扔了心疼、吃完后悔”的体验。

(图 / 山姆会员商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山姆的东西一般分量都大,很多食物保质期还比较短,我经常头脑一热就买了。到家却为了消灭囤货,顿顿吃一样的,心里老想着:冰箱里还有新买的食品没吃。”李欣表示,这样反而有过度消费的嫌疑。
山姆中国若想守住29年积累的护城河,答案或许不在于财报的增长曲线,而在于能否回归会员价值本质,以品质和消费者需求为锚点重构服务生态,在规模扩张与用户需求之间建立新的平衡法则。
时间倒回到2020年,疫情之后的囤货热潮下,山姆开始活跃在大众视野。
此后经年,山姆会员们一举将山姆捧上神坛——2024年,山姆在中国的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业绩近三分之二。
在山姆爆火的几年里,仓储会员店的赛道虽然开始越来越拥挤,但都挡不住山姆会员的热情。

(图 / 沃尔玛中国官网)
2019年,Costco入驻中国,37天就收获20万会员用户;2020年,盒马X会员店开业,是本土第一个尝试仓储式会员制的超市;2021年,家乐福会员店首次开业,本土仓储式会员店fudi在北京迎客。同时,麦德龙也开始在全国多地布局会员店。
那几年里,山姆最火的瑞士卷、麻薯面包等网红产品,也开始出现在盒马X会员店;山姆的网红烤鸡和小青柠汁,也被家乐福会员店复刻。但山姆会员还是只爱山姆。
“从其他门店购买的好像就不是那个味儿。”李欣向「创业最前线」回忆道,山姆的采购并不只是单纯地搬运,而是让供应商生产符合山姆标准的产品,“更健康也更有品质。”
彼时,靠着严苛的供应链标准和优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涌入山姆。

(图 / 沃尔玛中国官网)
2020年,山姆会员数量达到了300万,2021年,山姆会员数量达到了400万,现在山姆会员数量更是翻了一番还多。仅会员费这一项收入,就有超20亿元。
在这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媒体报道,一批山姆代购们通过代购山姆自有品牌爆款商品,而过着“日入5000元,月入10万元”的滋润日子。
不过,随着山姆独家商品减少,中国其他零售品牌却一直在这方面努力。
《中国自有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显示,2022-2024年,平均每家零售商每年新开发自牌产品数从83个增至142个。显然,自有品牌已成为商超转型的重要方向。
当山姆自有品牌占比下滑,曾经的辉煌正面临诸多强劲对手的严峻挑战,新的市场变局已然拉开帷幕。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竞品在和山姆抢市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山姆的老竞争对手开市客Costco2024年在中国大陆经营了7家门店,比2023年的5家增加2家,全年销售达到87亿,平均每家门店的销售为13亿。
德国品牌奥乐齐也依靠和山姆类似的选品逻辑,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它的商品种类常年维持在2000个左右,只有山姆的一半,自有品牌覆盖率超过80%。且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其选品有更高的性价比,2024年,它推出数百款9.9元的单品。
盒马也通过多年来在供应链、门店运营、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受到用户欢迎。2025财年,盒马整体GMV超过750亿元。
就连最近,互联网大厂们也把战火烧向了线下超市——美团的“快乐猴”、盒马NB的“超盒算NB”,以及京东的折扣超市,他们虽然不像山姆、盒马一样将客户定位为中产,但超低的价格、极度精简的SKU和更快的配送体验,依旧让众多消费者侧目。

(图 / 快乐猴超市官方微信公众号)
这次,山姆最火的瑞士卷、麻薯面包等网红产品,出现在了更多的线上、线下渠道,但已经有山姆会员默默离开山姆,转身投向更多的“新选项”。
“我之前会经常在山姆买零食、烘焙产品,但现在我发现这两个品类的可替代性太强了,我在京东旗下的7FRESH七鲜和盒马购买过相关产品,感觉品质也不错。”魏海晴说道。
与此同时,山姆的代购们在互联网上的声量也在大幅减小。
“今年以来,我家楼下山姆代购的生意明显觉得一般了。”小花向「创业最前线」解释,之前她代购一件商品的收费是5元,经常供不应求。但现在,她代购一件商品的收费已经降到1元,“但感觉生意还挺一般的。”
当越来越多的国产零售品牌越做越好,曾托举起山姆这个神话的中产们,却正有转向的趋势。
“真不想续费了。”看着山姆发来的续费短信提醒,安清说道,“感觉山姆产品的吸引力对我来说越来越低了。”
*注:文中题图来自沃尔玛中国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