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报道,1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
1.
会议指出,增强供需适配性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有效举措。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需求已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鲜明特征。
国家统计局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科技进步与消费理念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快速壮大,服务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撑。
以服务消费为例,在国庆、中秋假日效应因素带动下,10月份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今年1-10月份,服务零售额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凸显服务消费的强劲韧性。

7月18日,人们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内参加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新华社发
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关键期,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消费领域空间广阔,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新兴赛道加速崛起,为消费扩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供给与消费升级需求之间仍存在 “落差”:低端供给过剩、优质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缓解,部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未能跟上消费需求升级步伐。
在此背景下,将优化供给与扩大有效需求有机结合,通过增强供需适配性激活消费潜力,成为畅通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指出“增强供需适配性”是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标志着政策思路正从以往侧重于单向的“刺激消费”或“扩大生产”,转向追求供给与需求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

10月17日至19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华社发
2.
为此,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和增值服务,持续拓展新的消费增量。
——要积极支持企业扩大特色、高品质消费品供给,加快安全、性能、绿色等标准更新升级,完善认证体系。
——要围绕细分市场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发展一批柔性制造工厂,推动生产高效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要。
——要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提振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次国常会的系列部署,核心在于通过创新供给、发展个性化与定制化生产,既精准满足消费者现有需求,又主动创造新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同时,针对细分市场的精准供需匹配,能够有效减少生产浪费、实现精益化生产,缓解部分领域供过于求的问题,为消费持续增长营造更健康的市场生态。
伍超明认为,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要通过两方面的路径来实现:一方面,用消费升级来引领产业升级,让市场需求成为产业创新的指挥棒;另一方面,则通过创造优质供给来激发和满足多元化的新需求,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强劲动力。
在他看来,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议通过部署,形成一套系统性的“组合拳”:
一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强化人工智能的融合赋能,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持续开拓消费增量。
二是夯实高质量供给的基础,通过支持企业打造特色、高品质产品,并更新升级安全、绿色等标准,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
三是推动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通过发展柔性制造,精准匹配细分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
四是培育新场景、新业态,丰富消费金融,改善整体消费生态,为释放内需潜力营造一个更友好、更便利的环境。
“总之,就是要通过供需两端的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向内生增长、质量提升的更高形态演进。”伍超明说。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编辑: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