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双11”刚过去不久,中国消费者对“买全球”的体验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但世界的很多角落却因此变得热闹而忙碌。
将时间线往前拉回一些,格鲁吉亚的天然矿泉水小镇上,水厂工人凌晨还在加班装货;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上,果农在为无花果干准时进入中国保税仓全力冲刺;保加利亚巴尔干山脉下的“玫瑰谷”,上千万朵玫瑰正组织采摘……这些超乎寻常的备货和运输节奏,都是为了让商品抵达同一个目的地:中国市场。
忙碌,既是因为要赶赴“双11”这场特别的约会,也是因为品牌想以更快、更多的方式与中国消费者见面。随着“双11”过去,复盘之余,他们也终于有机会停下手来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聊聊他们眼中的中国市场。
格鲁吉亚矿泉水
空运30万瓶产品“史无前例”,补货还是“太保守了”
“格鲁吉亚当地只有三百多万人的市场,在品牌的全球生意中,从不曾遇到如此庞大的大促需求。”刚刚忙完中国“双11”,Borjomi(博尔若米)东半球电商及销售副总裁杨文瀚感慨。
这是格鲁吉亚矿泉水品牌Borjomi第一次参加“双11”,而他们在中国电商平台的首家店铺——天猫旗舰店也不过今年8月才正式开出。但一出手,就是“开门红”。
“开店首月,很多产品就进入低库存状态,到9月份,两款产品直接断货。”杨文瀚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用超出常规的办法来筹备“双11”。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动作:加班和空运。
为应对激增的订单,当地工厂临时招聘了50多名员工。几十万瓶矿泉水要在两周内生产、包装,工厂常常是到了深夜依然灯火通明。“要知道,这在当地是从来没有过的。”杨文瀚说,但中国市场之重要,订单数量之大,让品牌和员工有了加班的“初体验”。
此外,由于大促时间窗口宝贵,品牌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补货上架,这也意味着要将矿泉水及时运抵中国保税仓。但这个时候却遇到了海运时效慢的问题,怎么办?最终,品牌选择用3架次飞机,将3条货柜约30万瓶水从格鲁吉亚运抵中国成都。
“为了中国市场,品牌愿意支付更为高昂的空运费用,这是‘史无前例’的。当然,从来也没有一个市场提出过如此庞大的需求。”杨文瀚说。
市场体量超出预期,这是Borjomi对中国市场的“初印象”。现在回看,杨文瀚发现他们的每一次补货还是“太保守了”。电商开业的最初阶段,实际销量就远超预期且持续增长;随着跟消费者打交道越来越多,店铺迎来了很多回头客,他们从单次下单1箱到2箱、3箱、10箱;如今,单月销量跟8月相比增长了7倍多……“品牌确实没有料想到14亿多人的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市场的体量和节奏,在这一刻都具象化了。”杨文瀚说。
另一方面,品牌也在学习如何与中国市场打交道。这次的经历让他们意识到,“不是产品上架就行了,在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要想脱颖而出,还需要深耕和投入。”所以,杨文瀚将“双11”的经历比作“很好的一课”。接下来,品牌还会有新的行动。
谈到未来,他们的目标非常清晰:在5年内,引入柠檬茶、能量饮料、风味饮品等更多产品,希望到203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能达到小十亿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增长的方向,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杨文瀚说。
土耳其无花果干
5月起就进入备货节奏,“加急单”折射对大市场的看重
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无花果之乡”艾登地区,果农们同样早早开始忙碌。
这里的无花果每年仅产一季,果农们手工摇树采摘,将果实进行20天自然晾晒,然后包装制作成果干。为了让上万件有机果干按时赶赴中国,当地果干品牌Happy Village的工厂提早准备、加急生产,5月起,他们就已经进入为“双11”备货的节奏。
这份“加急单”背后,同样是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看重。
几年前,Happy Village曾通过贸易的形式走入中国市场,部分产品在一些线下商超渠道售出。今年,品牌以更大的力度投入,年初时在天猫等电商平台开出官方旗舰店,直接面对中国消费者。
“一开始就气势如虹。”Happy Village品牌经理古佳雳说,从第一天正式开店起,销量每天都在上涨,哪怕是春节期间也不例外。这也让运营团队始料未及。由于商品从海外发货,加上生产、运输周期较长,电商店铺一度卖断了货。吸取之前的经验,这次“双11”,运营团队早在5月份就向品牌总部发去了订单需求。“这是我们必须参加的盛会,是更多消费者认识品牌、品尝产品的机会,也得到了品牌的大力支持。”古佳雳说。
在古佳雳看来,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体现在众多细节中,比如:沟通销售方案时总能得到快速响应;哪怕成本增加也愿意空运赶上市进度和配送赠品;品牌创始人更是每年几次往返中国参加展会和商务活动。在一次次你来我往中,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潜力也逐步成为品牌内部的共识。
当然,他们也有一些独特的收获。古佳雳发现,品牌的核心产品无花果干即使没怎么宣传,销量也很好。往深里追问,是因为这款产品获得了中国有机认证,哪怕价格高一点儿,消费者接受度依然很高,表现之一就是商品复购率高。这让他们坚信,健康食品在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可观。
和中国市场打了更多交道,品牌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走近消费者?看似不起眼的包装,也可以从细节处做文章。“国外消费者偏好567克装的大包装,但对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可能想要先来份小包装尝一尝。一点点小设计,就有机会撬动更多消费可能。”古佳雳说,他们正在向品牌建议推出小包装果干,这背后的逻辑则是:要按中国电商的策略、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来设计产品。
保加利亚玫瑰精油
“早就知道中国市场大”,储备了30万公斤玫瑰原料
“我们拥有自己的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园”“我们负责耕种,也负责采收”“最大的挑战就是寻找采摘玫瑰的工人”……
打开保加利亚品牌Lema的天猫海外旗舰店,就能看到Lema玫瑰精油品牌创办人Marin Todorov穿着朴素的短袖T恤和牛仔裤,站在一片玫瑰地里介绍自家的产品。刚过去的“双11”,让他口中的“最大挑战”有了更鲜活的写照。
在被称为“玫瑰之都”的保加利亚卡赞勒克,Lema家族承包了56公顷玫瑰园,为这个“双11”,他们储备了30万公斤玫瑰原料,差不多相当于上千万朵大马士革玫瑰。
早在5—6月的花期,500多名采花工人每天破晓下地、正午收工,因为午后烈日会让花朵中的精油成分急剧流失。这些玫瑰花随后经古法水蒸工艺转化为玫瑰精油,然后包装运抵中国市场。
辛勤的付出没有白费。Lema天猫海外旗舰店负责人金玲告诉记者,这个“双11”,店铺销售额比去年同时段增长了5倍多。这一切印证了品牌创办人之前的判断:“早就知道中国市场大,应该早点进入中国市场。”
去年7月,Lema在中国电商平台开出店铺,让保加利亚的玫瑰产品可以直达中国保税仓,服务中国消费者。一年多的彼此磨合,让品牌对中国市场有了初步的认知。为了这次“双11”,店铺储备了之前4倍的货量,而在此之前,每一次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量都在增长。玫瑰香水是店铺的热销产品,金玲记得因为“卖得太快”,2月、7月每一次补货都是上一次4倍的量,最近的30天内,销售额又增长了102%。
“中国市场太大了,开店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触达的消费者还太少,希望更多人知晓我们的产品。”金玲说,让她惊喜的是,总能看到不少消费者留下评价,比如“刚发现这款商品”“怎么现在才看到”,那一刻,保加利亚花农和中国消费者有了真实而具体的联结。
也有意想不到的事:以为某些产品会热卖,但经过市场的检验,其他产品反而表现更好。这些来自不同市场的反馈,为品牌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一家网络店铺,是品牌面向中国市场的窗口,未来,他们还希望把更多产品带到中国。中国海一般的市场,也将在更多维度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联结共振。
编辑:李星彤 校对:李晓龙 审核:涂伟
【声明】消费质量网未标有“来源:本站”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致电028-86966184,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