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马强
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11月17日,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递表港交所,国泰海通、国泰君安国际为保荐人。

于焊接机器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中国内地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也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先锋。依托全栈自主核心技术与多场景智能应用能力,成功构建了主要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三大类全自主研发产品矩阵。
公司在中国内地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焊接功能以及金属及机械加工应用领域均居于领先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的收入计算,公司在所有中国内地焊接机器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公司在关键焊接机器人细分领域(包括激光焊接及切割机器人)中的所有中国内地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在金属及机械加工行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公司在中国内地企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在实现工业机器人规模化的中国内地企业中,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是领导者之一。顺应市场趋势,公司构建了“双引擎驱动”的增长模式,在巩固中国内地基础的同时,推进海外战略业务扩张。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公司已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建立起中国内地同业中最强大的全球佈局之一。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出口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公司是业内少数拥有全栈自主核心技术及全自主研发产品矩阵的企业之一,可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全系列覆盖。
公司专注于基础机器人技术,于2012年成立后不久迅速成为中国内地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及完整电气系统的领先供应商。依託在运动控制及工业机器人其他基础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公司于2018年率先实施战略业务扩张,从核心部件业务拓展至完整的机器人产品,最终于同年成功推出首款完整的机器人产品,并在2022年成功推出首款具身智能机器人。
公司建立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该产品组合涵盖超过70个型号,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及四轴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共同形成全面矩阵。
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金属及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新能源、消费品及医疗健康。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在2024年收入方面,公司在金属及机械加工领域机器人应用方面,在中国内地企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在焊接方面具备核心优势,同时亦提供多功能能力,例如切割、打磨、精密加工、衝压、搬运与码垛、装配等。公司的机器人产品旨在于各行各业(包括金属及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新能源、消费品及医疗健康)中执行重复性、高精度的任务。
行业前景方面,招股书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高增长态势,从2020年的人民币740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人民币1,016亿元,期间实现8.3%的复合年增长率。随着下游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预计市场将进一步加速增长,由2025年的人民币1,129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1,8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6%。在中国内地工业机器人市场,海外企业最初占据先发优势。近年来,中国内地制造商迅速崛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本土替代已成为该行业显著的发展趋势。
研发方面,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卡诺普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390万元、3600万元、3600万元、1820万元及1810万元,分别占公司同年度或期间总收入的17.1%、16.2%、15.4%、15.9%及11.6%。
财务方面,招股书显示,于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六个月,卡诺普机器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1.56亿元,相应期间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826.5万元、168.8万元、-1,294.4万元、843.8万元。同期,公司毛利分别为5436.6万元、6021.9万元、7121.8万元、5060.3万元人民币。

控股股东方面,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李良军、朱路生、谷菲女士、夏辉胜、曾兵、邓世海为一致行动人,连同李良军及朱路生控制的常州鸿志,为一组控股股东集团,合计持股约54.13%。
资产负债率上升、现金流不佳
尽管营收稳步增长,但招股书也显示,卡诺普在现金流上表现不佳,资产负债率也有所上升。
招股书显示,2023-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为负,分别净流出3088万元、1776万元,2025年上半年虽转正至888万元,但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7亿元)则较2024年底(1.54亿元)减少11.5%。

资产负债率方面,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底的38%攀升至2025年6月底的49%,半年升幅近29%,负债总额从1.88亿元增至3.05亿元,增幅高达62%。

提示供应商集中等风险
在招股书中,卡诺普还提示了存货、供应商集中、经济制裁、亏损等风险。
▲存货风险
倘公司无法有效管理存货风险,或存货撇减比例及金额进一步增加,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有效的存货管理对公司的运营至关重要,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243天、240天、211天及189天。若公司无法有效管理存货风险,可能导致存货积压、缺货或存货老化,该等情况都可能扰乱生产流程并造成财务损失。
当存货价值低于其账面值时,就会发生存货撇减。若存货撇减的比例或金额进一步增加,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趋势瞬息万变且技术不断进步,公司的产品可能会迅速过时,任何库存管理不当均可能导致撇减增加,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呆滞存货中的资金滞留会降低公司的流动性、更高的存储及处理成本会对公司的利润率构成压力,这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及重大影响。
▲供应商集中风险
公司可能面临供应链风险及依赖若干主要供应商,且供应商服务中断或质量问题可能对公司的业务造成重大损害。
公司依赖若干主要供应商。于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向五家最大的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人民币7390万元、人民币6040万元、人民币5110万元及人民币5680万元,分别占同年或同期总采购额的46.3%、48.5%、40.7%及43.8%。于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人民币2750万元、人民币2850万元、人民币2290万元及人民币2870万元,分别占同年或同期总采购额的17.2%、22.8%、18.2%及22.1%。供应商的运营稳定性及业务策略并非公司所能控制,故公司无法保证公司将能够与有关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关系。物色替代或额外供应商及销售商并审查其资格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导致生产延误、生产中断及额外成本,有时无法以商业上合理的条款获得替代选择,或甚至根本没有替代选择。
▲国际出口管制及经济制裁风险
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及国际出口管制及经济制裁的重大不利影响。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向一家位于俄罗斯的单一非制裁实体销售工业机器人产品。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非制裁实体的销售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910万元、人民币2310万元、零及零,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约9.7%、10.4%、零及零。
公司可能面临美国、欧盟及英国的次级制裁,因为公司无法准确追溯于往绩记录期间售予俄罗斯实体且公司的销售无法准确追溯的产品的最终目的地。公司与俄罗斯相关的销售可能属于“美国次级制裁活动”的范围,可能使相关营运实体面临次级制裁风险。倘公司今后将产品出口到受出口管制或经济制裁的国家,或倘出口管制或经济制裁的范围扩大,公司对海外客户的销售及向海外供应商的采购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亏损风险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产生净亏损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经营现金流出,并可能无法在近期实现盈利或于随后维持盈利能力。
公司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录得净亏损人民币1290万元及人民币970万元,并于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别录得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淨额人民币3090万元及人民币1780万元。公司在快速增长的机器人行业中处于扩展业务及营运的阶段,正在持续投资进行研究和开发,因此未来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公司无法保证日后将能够自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倘公司日后继续录得经营现金流出净额,公司的营运资金可能会受到限制,这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贸易应收款攀升及延迟付款风险
公司承受与客户延迟付款和违约有关的信贷风险。倘应收款项出现任何重大付款延迟或违约,均可能对公司的流动资金及财务表现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面临与客户延迟付款和违约有关的信贷风险。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人民币7500万元、人民币1.011亿元、人民币1.139亿元及人民币1.421亿元。由于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因素,如客户的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不佳,以及客户因其最终用户延迟付款而无力支付,公司可能无法收回所有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倘公司的客户延迟或不履行向公司付款,公司须作出减值拨备及撇销有关应收款项。这可能会对公司的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公司无法保证公司实施的信贷控制政策及措施足以保护公司免受重大信贷风险并使公司能够避免损失。
公司可能根据有关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可收回性的若干假设、估计及评估计提呆账拨备。然而,该等可收回性估计可能被证明不准确,或该等假设、估计及评估的相关依据可能发生改
变。倘公司未来需作出调整或公司的实际损失超过拨备,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债务风险
公司有债务,且日后可能进一步产生大量债务及债务成本增加,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健康及公司产生足够现金以清偿未偿债务及日后债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民币2.229亿元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并持有人民币4400万元的流动计息银行贷款。鉴于将于近期到期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以及计息银行贷款金额,公司未必有足够的可用资金以履行公司的付款义务。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以及计息银行贷款水平可能对公司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审读:方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