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那笔让消费圈炸锅的天价买卖,最近总算有新动静了!
金佰利砸了480亿美元(差不多3469亿人民币),要把“创可贴一哥”邦迪的母公司Kenvue买下来。

当初这事儿一出来,大伙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这是纸尿裤巨头跨界抄底,也有人骂是高价接盘。
现在呢?监管这关有了眉目,Kenvue自己也变了不少,周叔今天就跟大伙扒透这事儿的前前后后。
![]()
收购过审,整合要动真格
去年这会儿,金佰利要收Kenvue的消息一放出来,直接把美国消费品行业的收购纪录给刷新了。

咱们先盘盘这两家的老底。
金佰利是1872年就有的老厂子,逛超市时随手拿的高洁丝卫生巾、舒洁抽纸、好奇纸尿裤,全是它家的。
而Kenvue虽说2023年才从强生拆出来上市,却是个“豪门子弟”。
上市第一天市值就破了500亿美元,手里还攥着邦迪、泰诺、露得清这些好货。

关键是,这收购不是简单买股份,它走的是“现金+股票”的路子。
具体说就是:Kenvue的股东每持1股,能拿到3.5美元现金,再加上0.14625股金佰利的股票。
算下来每股总共值21.01美元,整个Kenvue算下来值487亿美元。
而最新的信儿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经给了初步绿灯,两家还专门搭了个整合小组。
把金佰利的渠道(从沃尔玛这种大超市到线上电商)和Kenvue的健康产品凑一块。

说句实在话,金佰利这步棋赌的就是“渠道+产品”能互补。
它以前做的都是母婴、女性护理、生活用纸,跟家庭健康一点不沾边。
现在把Kenvue的王牌产品填进自己的渠道里,等于把消费者从“给娃换纸尿裤”到“孩子发烧贴创可贴”的需求全兜住了。
合并后新公司能有10个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品牌,这规模在行业里真不多见。


Kenvue有好转,但麻烦没断
不过别光看收购的热闹,Kenvue的闹心事儿也没停。
去年三季度它日子就不好过:净销售额3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少了3.5%。
有机销售额(就是看核心业务的真实情况)也降了4.4%,北美、亚太市场全在跌。
更糟的是,特朗普出来说Kenvue旗下的泰诺可能让小孩得自闭症。

美国得州还直接把它和老东家强生一起告了,说他们藏着孕妇吃泰诺可能有风险。
这一连串打击下来,Kenvue的股价从今年5月最高24美元,一路跌到10月的14美元,市值没了170多亿。
但最近情况总算有点好转。先看业绩,2025年四季度Kenvue净销售额3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了2.1%。
虽然还在降,但比三季度降得少多了,有机销售额降3.2%,也比之前的4.4%强。
主要是亚太市场帮了忙!

它推的露得清敏感肌系列,在咱们中国、日本这些地方卖得还行,总算把基本盘稳住点了。
再看那些官司,泰诺那案子在2025年12月就进入了交证据的阶段,Kenvue拿了十几份临床报告出来,说泰诺对孕妇是安全的。
美国儿科协会和FDA也出来帮腔,说“没科学证据证明泰诺跟自闭症有关”。
英国那边的滑石粉官司更曲折,有部分原告跟Kenvue和解了,具体给了多少钱没说,但还有2000多个原告没松口,这事儿还得拖一阵。

从另一个角度看,Kenvue也不是全靠收购才能活。
它的研发本事还在,比如邦迪去年悄悄把防水材质升级了,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还是57%,没往下掉。
泰诺虽然有争议,但在退烧止痛市场的口碑还在,去年四季度销量只降了1.8%,比预想的好不少。

消费圈:闷声赚钱的真逻辑
其实不管这收购最后成不成,有个事儿咱们得看明白。
消费领域从来都是能让人踏实赚钱的好地方,比那些烧钱的AI公司实在多了。
之前文章里提的农夫山泉、海天味业,最近又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先说农夫山泉,2025年全年营收直接超了400亿元,高端水卖得比去年多了42%,茶饮料的市场份额冲到27%,比前年又高了2个点。
老板钟睒睒更厉害,靠着农夫山泉和旗下的万泰生物,身价稳稳站在5400亿元,第四次当上中国首富,比去年还多了100亿。
再看海天味业,2025年净利润比去年多了15%,去年推的零添加料酒卖疯了,光这一个新品就贡献了8亿营收。

更让人羡慕的是“一厂造四富”。
老板庞康有1000亿身价,副总裁程雪有350亿,核心高管潘来灿、赖建平也各有170亿、140亿,全都上了胡润富豪榜。
你说这行业看着不“洋气”?但真能赚着真金白银啊!

结语
这场3469亿的收购,不只是两个巨头的跨界合作,更藏着消费行业活下去的逻辑。

要么有能触达消费者的渠道,要么有能抓住需求的产品,俩者凑一起才能走得远。
金佰利能不能靠Kenvue冲进健康领域,Kenvue能不能靠金佰利摆脱麻烦,现在还说不准,但有一点能肯定。
消费领域“刚需才是王道”的底子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