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外交部、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在贵州连续成功举办18年,作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交流周跳出“教育领域”局限,向科技、文旅、经贸等领域延伸,丰富拓展“教育+”项目内容和模式,影响力与品牌形象持续提升,既增强了贵州对外开放形象,也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一带一路”建设和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加强中外师生双向交流。2021年以来,贵州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实施“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国(境)师生“桥见”贵州等品牌项目活动,推动省内60所高校与国(境)外380余所高校、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组织邀请7800余名国(境)师生来黔交流学习及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实施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选派6700余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及研学,师生双向交流实现新突破。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现场。
全力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贵州积极拓宽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聚焦贵州发展和急需领域,加强“高精尖缺”急需人才培养。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省内高校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交流学习。2021年以来,连续实施国家和地方公派项目“百人计划”“双百计划”,共选派800余名教育管理骨干及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科教师赴国(境)外高水大学留学及研修访学。
积极打造“留学中国·学在贵州”品牌。以东盟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扩规模,提质量”为目标,推动“留学贵州”平台建设,优化来黔留学政策环境,加强留学生的招生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2021年来,来黔留学生人数累计7000余人次。

泰国博仁大学经贸中文系学生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直播。
高质量办好中外合作办学。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增强教育对外开放活力,支持鼓励高校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围绕理工科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全省累计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25个。特别是2021年以来,新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16个、新增海外孔子学院两所。

7月26日,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展出的智能机器狗。
据悉,下一步,贵州将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重点目标任务,高水平办好用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实施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贵州教育的朋友圈、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影响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陈阳 旷光彪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