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时间:12月13日-14日上海
形式:会前训练营+高峰论坛+展位交流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了解详情】
又一超级大三甲开设国际医疗部
据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息,11月18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举行了国际医疗部启用仪式,该院国际医疗部正式揭牌并开启试运行。
在仪式现场,访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乔治斌介绍,国际医疗部不仅是服务外籍人士的窗口,更是医院引进国际标准、推动学科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与科研创新的关键平台。

该副院长赵媛媛表示,国际医疗部的试运行,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和技术能力的全面革新。国际医疗部将围绕“独立运行、全流程覆盖、多层次供给”的基本思路,构建一套高水平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的专业医疗健康服务。
医院官网介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以脑病和心血管病诊疗为主要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1年6月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试点建设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医院始建于1971年,编制床位2232张,现有两个院区运行。医院获批7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2021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A序列,2022年、2023年度连续两年进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A+序列。
多地三甲医院布局国际医疗部
在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升级下,全国多地相继有三甲医院开始启用国际医疗部,在普惠医疗的基础上,提供更可靠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
2025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安院区)特需国际医疗中心举行开诊仪式,正式启用服务。据医院官方介绍,特需国际医疗中心是中山一院与中山一院贵州医院深化合作、延伸优质医疗资源的重要实践,对填补区域高端医疗服务空白、完善本地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契机,让“高端医疗”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群众,为推动区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守护群众健康注入新动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安院区)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的一所公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输出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依托医院,开设总床位1499张,实际开放床位832张。
2025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际医疗部正式启用。据介绍,厦大中山医院国际医疗部拥有“五个一”特色,即“一站式高端医疗服务、一流医疗团队护航、一对一全方位管理、一条龙国际接轨、一体化便捷流程”。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2005年成为厦门大学首家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曾连续四年荣获“国考”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评价,连续入选三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顶级医院100强”。医院目前拥有3个院区(院本部、金榜分部、厦禾分部),现有编制床位2500张。
在上海,顶级三甲医院早就开设了国际医疗部的探索。
根据公开资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的成立可追溯到1989年,是国内较早提供涉外医疗的机构之一,成立至今,累计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提供数十万次门急诊服务,并与多家国内外保险公司签约,为就诊者提供便捷的付款流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国际医疗分为两个板块,据该院院长助理、国际医疗部主任陈丹介绍,总院的国际医疗部定位严肃医疗,位于松江的佘山旅游区定位健康管理。2023年,中山医院全年接诊境外患者的数量超过3500人次,港澳台的患者相对少一些。
202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际医疗部、特需诊疗部正式启用。该国际医疗部将依托总院建立诊疗、检查、治疗、手术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满足患者多样化、高端化医疗需求。170余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坐诊院区。
有业内人士表示,经济不景气,消费降级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热点,但在医疗服务市场,消费升级却是主流,因为长期以来,国内医疗服务体验提升空间巨大。
因此,一些医院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优质医疗服务,发展特需医疗,并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一床难求。未来医疗机构的转型升级之路,一定是医疗服务水平升级之路,只有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医疗,才能赢得医疗服务消费升级市场。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