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种程度上,AI在电商的转化数据是最佳的。
文|周享玥
编|赵艳秋
“双11”渐入尾声,回看今年大促,AI是关键变量。
一方面,各电商平台纷纷押注AI,天猫迎来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京东推出AI架构体系“Oxygen”与AI购物应用“京犀”,抖音电商探索大模型直接带货,豆包化身“AI导购”,答复用户内容中同步呈现商品链接。
甚至字节旗下协同办公领域的飞书也跨界入局,宣布正式加入双11备战,并于近期开展多场“电商提效专场“直播,助力商家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商家端也在快速拥抱AI。淘宝天猫数据显示,双11期间有超500万商家用其提供的AI工具辅助经营。在飞书官方视频号商城中,其刚推出不久的电商行业专属课程,已卖出1370份。
电商,正成为被AI深度变革的行业之一。

01
电商行业,都在怎么用AI?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介入电商行业。尤其商家端,正积极引入AI到自身经营全链路。
这一趋势年初便已显现。飞书市场经理王屹煊告诉数智前线,DeepSeek爆火后,他们曾开展培训引导用户用飞书多维表格搭配DeepSeek搭建应用,当时用户搭建的作品中就有超六成与电商相关,涵盖模特换衣、直播AI助手等。后续多场活动中,电商也是转化数据最佳的。3月的一场线下分享会上,现场甚至有90%的参会者来自电商行业,问答环节超80%问题聚焦于“电商场景如何实际应用AI”。
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当下电商领域同质化严重,在义乌,一款爆品第二天就可能被众多同类商家复制到首页店铺。为避免存量竞争,越来越多商家想借AI寻求增量。业界普遍认为,行业同质化下,利用AI使某个环节执行效率提高1%、2% ,就能带来可观效益。
目前,在电商经营全流程中,已有不少企业将AI应用发挥出实际价值。
在商品前期筹备阶段,选品直接关系销售成败。以往,主营丑拖鞋的跨境电商老板刘世奇靠人工抓取亚马逊爆品数据、凭经验选品,耗时费力且拼概率,上新周期以季度计。
为加速上新,他引入AI构建“数据抓取-AI分析-趋势结合”工作流。AI定时监控并抓取头部品牌商品链接,再通过内化了其经验的提示词自动提取爆品信息、提炼卖点、总结好评与差评,并结合其从上传的行业趋势表中的流行元素、热词,产出趋势性爆款选品,生成主图提示词及图片投至营销平台,数据达标后即安排工厂开模。凭借这套流程,他的上新周期缩至以天计,6人团队年销成功突破3000万元。
在中期,如何更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运营与转化,是电商商家头疼的另一大问题。
为极米、Switch等品牌提供电商代运营服务的成都独唱团,率先在文案和图片生成场景掀起变革。总经理迟帅告诉数智前线,各类生文和生图工具虽已“可用”,但距离“商用”仍有巨大差距,若无法达到专业文案编辑者或设计师的“85分水平”,业务人员是不敢用的。
为此,他们耗费大量时间将“老手”才能捕捉到的细节经验拆解成可复用模块,形成可执行的判断节点并封装。以文案生成为例,运营选择产品后,系统就会自动抓取数据,按流程生成专业文案。


迟帅称,这两大场景也是他们围绕“增收”板块最先落地的AI应用。目前,他们正按“增收 - 增效 - 降本”三步走策略落地AI应用,三大板块均有案例。迟帅还表示,改革职能部门,AI提效应先降本、再增效、后增收;针对业务部门,则应先增收、再增效、最后降本。
跨境电商渝欧跨境则用AI打造了制图工厂,系统每日通过RPA抓取小红书、抖音等上的高点击率海报搭建素材库,交由AI进行核心优点解析,并反推提示词,萃取优质基因。有生图需要时,AI结合最新品牌需求个性化修改后就能二次生成素材,并帮助规避违禁词,每年可节约成本200万元,效率提升4倍。
另一家跨境电商致欧家具将AI引入翻译场景。其商品在亚马逊、沃尔玛等平台上架,以往需专聘多语种人才翻译,耗时费力。引入AI后,翻译出错率仅约1%,远低于人工,并依托飞书多维表格实现了批量翻译,据透露,目前该企业几乎将翻译工作交给AI,仅留小部分人员二次校核,全球200多家站点上货速度提升200%。
而在电商经营流程的后期,多家企业在售后管理、舆情监测、评价分析等环节用上了AI。
例如母婴头部品牌Babycare正用AI破解逆向物流难题。电商正向物流管理已十分成熟,但退款、异常件处理等逆向物流缺乏系统支撑,Babycare过往人工处理异常件需三天以上,大促时易导致用户流失。为此,其通过飞书多维表格搭建逆向物流监控系统,快件入仓后拍照上传,AI就能快速识别单号、地址等信息并生成处理表格,系统再按预设规则,如不同的类目、省份等,自动分配任务并通知到负责人,异常件处理周期缩短至1天,用户流失率降低30%。
美妆品牌逐本则在借助AI对不同商品与笔记类型的舆情观点打标,负面舆情数量超过预警阈值后自动通知到对应部门。三只松鼠利用AI分析淘宝、京东等平台评价的情感倾向,差评处理效率提升60%……
02
飞书的电商AI叙事
飞书一直在推动“AI+多维表格”成为企业落地AI的重要入口。飞书市场经理王屹煊回忆,年初电商行业对AI的积极拥抱,让团队敏锐捕捉到机会,判断电商很有可能是该模式最易实现PMF的行业。
于是,自3月起,飞书通过大量行业活动试水和线上线下经验分享,陆续服务了众多电商客户,并逐步确立了其在电商行业的核心定位——做“工具的工具”。
简单理解,既连接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工具,又整合AI能力,帮助商家从“数据孤岛”走向“全域经营”,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AI驱动”,最终成为“电商经营基础设施”。飞书认为,AI工具与业务工具割裂会导致AI与业务脱节,而多维表格作为 “业务工具与AI抓手”,能让AI自然嵌入日常操作,商家无需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即可实现效率跃升。
这一逻辑主要通过“AI列”“字段捷径”等功能落地:用户新建列时,可通过“字段捷径”直接调用DeepSeek生成文案、即梦4.0生图、Kimi提取图片信息,开发者打造的各种实用AI工具,也能通过新建一列直接调用,将AI能力融入表格使用的必经环节。
据透露,目前三只松鼠、珀莱雅、焦内、窑鸡王等来自多个细分赛道的电商企业已将这些功能用到直播复盘场景、客户反馈处理、产品生图、达人管理、爆款拆解、舆情监控等场景。
以爆款拆解工具为例,它能批量提取上传视频的口播逐字稿,再由DeepSeek分析视频爆火原因并输出爆款公式,自动生成飞书文档。当用户需输出爆款文案时,输入产品、促销活动等信息后,关联另一张表中的爆款公式,就能让AI在该框架约束下生成爆款文案,降低输出误差。


业界观察,AI+多维表格在电商场景的核心卖点还在于,适配全场景的五大标准化环节:通过RPA、API等抓取各平台系统数据至多维表格,完成数据集成;借助表格内AI工作流分析数据;再通过AI列生成所需内容;生成结果与进度通过仪表盘可视化;最后还能通过工作流推送至飞书或对应平台,形成完整数据闭环。
例如,在“全平台数据整合”场景,电商商家常面临数据分散于多平台后台,净利、库存周转率、配件搭配率等特定维度数据难获取、反馈不及时等痛点,成都独唱团就曾因此吃亏,曾一年亏损超1800万。为此,他们基于多维表格整合多平台数据,搭建自定义看板,实现了多维度数据实时呈现、单品净利实时反馈及广告费分摊自动核算。
不过,AI+多维表格也有其边界,作为AI工作流批量搭建工具,它更适合对量要求高、质要求相对宽松的场景。部分团队虽能做到量质兼具,但背后需投入大量时间,将大量工具嵌入到多维表格的每一列,才能打造出85分的优质AI工作流。王屹煊称,多数商家入门后能在多维表格构建出60、70分的AI工作流,已能满足需求。
另外,在落地电商行业时,AI+多维表格虽已简化到0代码、表格形态,但仍有上手门槛,关键在于找到既懂业务又拥抱新技术,能清晰表达业务流程并构建对应AI工作流的人。为此,飞书提出了三层画像助企业寻人。
飞书也在多方面发力降低电商用户落地AI的门槛。对中小客户则通过线上直播教学等批量服务助其快速落地。产品层面,沉淀大量不同场景的标准模板,还提供按业务价值、落地深度和难度排序的场景菜单或榜单,方便商家选择合适场景快速“抄作业”。
越来越多标杆企业也在将其最佳实践抽象并沉淀到多维表格中,如交个朋友的爆款裂变、客服分析实践,禾风一漾的达人管理实践;得到的直播复盘、私域运营实践;亚朵集团的达人运营实践。
“这些最佳实践通过多维表格以模板化方式赋能更多企业,使其成为新的标杆企业,新实践再去抽象,形成良性循环。”王屹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