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作为零售体系的核心品类,与低温、果蔬、生鲜配送中心、央厨、水产暂养中心、B2C等共同构成商超的大仓体系。其独特的商品特性——周转快、订单波动大、SKU范围广(从几百到几万)、拆零比例各异(0%-100%)、日出库量跨度大(几百到几十万箱),以及复杂的物流模式、履约模式和作业模式,都对仓库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
尽管快消品仓库规划方法论相对成熟,但实施效果却呈现出普通、差异化、创新/卓越等不同层次。这背后的关键差异在哪里?本文将深入解析。
01
方案设计的三个层次:从基础到卓越的进阶路径
仓库规划是个从发散到收敛,从框架到细化的系统性工程:
第一层:框架设计—打好基础
完成多个候选方案的框架设计,此阶段仅需初步的现场调研和核心数据获取,如SKU数、库存量、出库量等,其他数据可参考同类企业经验。成果包括各候选方案的CAD图纸、设计能力(库容、出库量、库位规划等)和投资测算(投入金额和回报年限)。客户需根据自身情况与咨询公司讨论确定最终方案。
此层级的方案完成度仅50%-60%,不能直接用于实施。但也有企业会直接采用,主要原因包括:1. 项目时间紧张,成本压力大;2. 甲方认为无需复杂设计;3. 甲方不愿支付设计费。这种做法风险极高,往往导致"边用边改"的被动局面。
第二层:细化设计—追求专业
在选定框架方案基础上,通过详细的现场调研、数据分析和行业研究,完成方案细化。现场调研主要了解现有业务难点和期望,咨询公司的价值在于解决业务痛点,落实客户期望。数据分析是对经营难点和机会的深度挖掘与具象化。基于行业项目经验和成熟方法论,针对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做差异化设计,基本能达到行业同类项目的高度和效果,方案完成度达80%-90%。
第三层:创新设计—实现卓越
规划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当行业经验无法满足需求时,需要创新的工具和方案。创新既需要开放心态(不套用已有项目经验,从问题出发进行多方向思考),也需要扎实的综合专业技能(软件、硬件、精益改善、现场运营等)。物流是实操性很强的行业,需要深入现场再总结提升。同时要注重跨界融合,很多创新都源于跨界借鉴。完全从无到有的创新仍然很难实现。
当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时,方案完成度可达90%-100%。
从存储库位规划看上面几种层次的不同,以横梁货架为例
1,普通方案:每层库位高度1.5米(含横梁),这是普遍的做法,码托高度1.2-1.3米,底层拣货位和上面存储位都是这个高度,有一定的价值;
2,差异性方案:数据驱动优化,整箱存储分A+,A,B,C四类,拆零分ABC三类,每一类别单独定义码托高度和横梁搭建高度,能进一步提升有效库容,整体提升10-30%;
3,创新方案:软件驱动优化
a. 引入动态拣货位(商超通常采用静态拣货位,一库一位,需提前绑定才能进行上架、拣货等作业,这是合理的;季节性商品和经常缺货商品可采用动态拣货位,减少拣货区面积);
b. 热力图直观展示商品出库频率,便于调整;
c. 存储位可视化,实时展示库位使用情况;
d. 仓库可视化,监控各仓库的库满度和库位使用率;
e. 订货与库容可视化联动,提高周转率和仓库坪效;
f. 任务化整理,基于RF任务推送优化商品库位;
g. CAD图嵌入WMS深度集成,实现软硬件协同的仓库定义。
实现真正的数值化,等等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内容,比如仓库人员的智能调度等,创新方案能进一步推高坪效和人效。
02
规划方案:构建卓越仓库的完整框架
业务诊断:找准起点,先看整体,先不急于做细节规划,通过系统评估找出物流业务的优势与差距,为后续规划提供方向指引:

仓网规划:战略布局,仓库是否存在合并,拆分的可能,城市选址是否合理,库存水平是否合理,仓网的服务水平是否合理,以及同城是否多仓也值得讨论(仓的成本会增加,配送的成本会降低,这个看仓的规模,如果规模够大,可以分仓,或者配的占比很高/单仓的时效满足不了,也适合分仓,业内有多个案例),这个和选址对仓库成本的影响在某些时候比规划本身更有价值,一般快消品仓覆盖300-500公里。
选址矩阵:科学决策,城市的具体位置的选址,从仓库适用性,扩展性,合规性,交通便利性,人员稳定性(配套),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快消品核心城配整托50公里半径,散装40公里半径,不含近郊,远郊等门店,而且和低温,恒温网络的协同也要考虑,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整体复跑率,有的企业车辆全部是冷链车,可常温/低温/冷冻。
方案选型:匹配需求,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对可能的候选方案设计和评估:
1.低投资方案(数百万):采用常规货架、地堆、叉车作业,可配置拆零电子标签,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适度提升、投资回收期适中;
2.中等投资方案(上千万):在方案一基础上增加输送线、DPS分拣线及配套设备、托盘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特点是投资适中、效率显著提升、投资回收期短;
3.高投资方案(数千万):在方案二基础上增加穿梭库,AS/RS立库、分拣机等,特点是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适用于日出库超10万箱的配送中心。
具体选型需根据企业业务量、融资情况等综合评估,一般总仓选择方案二和三,区域仓选择方案一和二。

整体规划:从物流模式(统配的整箱和拆零,越库的大直通/小直通等),相应的ABC分类,以及对应的存储策略和使用设备:

拆零的设计:和企业进行适配
自动化集成:各个系统和设备的集成关系

投资测算:两个维度,一个是多个候选方案,二是对应的当下和未来的预测的业务量,比如出库量2万箱,4万箱,8万箱等,能看清楚每种方案对应业务量的投资额以及投资回收年限。
设计能力:各个作业环节的存储量和作业效率等指标,客户的需求必须满足,同时要考虑到客户的运营水平,有的能达到满负荷运营的能力,有的只能按照一定折扣预估。
03
项目实施:从蓝图到现实的关键转化
项目方式:集成商的优势在于有自己的WCS和电控,所以大的,复杂的项目适合由集成商牵头,甲方也省心,而成熟的,中小规模的自动化项目适合先做咨询,再分包,直接对接软硬件供应商,能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
项目管理:包含需求导入,方案制作,采购实施,项目实施,运营导入等几个阶段,这是通用型的项目节奏,同样适用于园区规划和系统实施,只是具体里面的具体细节不同,项目实施注重细节,而且耗时,基本和前期调研,方案制作的时间相差无几,重实施,项目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协同配合:需要甲乙双方在实施时相互配合,协作。甲方需要理解乙方的项目经验和方法论,乙方需要了解甲方独特的业务难点,需要学习甲方对行业的深耕以及行业领先的地方(确实发现每个企业都有独到的,值得行业学习的地方)。
阳光物流洞察:仓库规划作为一门成熟学科,很少出现完全不可用的情况,但效果差异显著。只有达到差异性水平,才算达到行业一般标准。而要实现“成为行业标杆”的立项愿景,则需要创新,真正的卓越,源于对每个细节的精心打磨和对行业独到见解的深度整合。
您的仓库规划正处于哪个阶段?面临哪些具体挑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与实践经验!
来源 | 阳光物流咨询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