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家都喜欢搞促销,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上商店,都喜欢发购物券,喜欢吸引流量,进而实现流量变现。当促销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就说明商业比较发达,当然也说明人们的购买力减弱了。

曾经有一个网络平台打造了购物节。刚开始的时候,购物节的成交量遥遥领先,总是创造巨大的奇迹,而后来就出现成交量下滑的趋势,甚至有很多人买了货之后退货。有了这样的购物节,很多网络平台都狂刷购物圈,还吸引人们拉人头砍价,给拉人头的人发奖金,有的还吸引人们在网上玩小游戏,赚虚拟货币,用虚拟货币可以兑换打折券,相当于购物便宜了。各种各样吸引人的手段层出不穷,都是为了促销,也就是让人们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直接降价不好吗?为什么非得狂撒购物券,还要搞各种各样的手段呢?商家并没有那么直接,而是在价格方面做文章,在购物节前提高价格,在购物节当天降低价格,其实就是让人们抢了购物券之后,降低了价格,而事实上价格不一定真的降低了,甚至比平时的价格还要高一点。玩价格游戏是商家们惯用的伎俩,只是消费者并没有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不知道某种商品的价格呈怎样的趋势发展,也没有理性购买,当然就容易被玩弄。即便他们抢了购物券,使用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很多购物券只针对某一种商品,有的只针对某一家店铺,却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商品和店铺。还有的打折券竟然只便宜几分钱或几毛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抢了购物券的人似乎都有一种娱乐精神。认为抢这样的购物券就算是玩乐,能便宜一点是一点,即便一点都不便宜,也不会和平台计较。有了这样宽容的心态,很多平台就利用了这种宽容,狂撒购物券,甚至每天都有购物券和打折券,吸引人们来抢。
线下平台也干这样的事,很多店铺为吸引人们前来购买,就要用免费的手段引流。他们借鉴了传销的手段,免费给顾客发鸡蛋或者发牛奶,或者发其他的小东西,诱导很多顾客凌晨五点就去排队,直到八点才开门。这样的店铺不一定能够红火,因为老板忽略了人们的理性。人们只是免费领了鸡蛋和牛奶等小东西,真的店铺开业的时候,他们会看商品的价格,倘若价格过高,他们就会果断转向别的店铺。说白了还是价格为主,消费者总是有自己的心理价格,虽然他们和商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差,但他们知道某些东西值多少钱,不可能买了太贵的东西。除非权贵消费,只买贵的,不一定买对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要利用一些购物券或打折券消费,但他们并不能每天都消费,因为他们挣的钱不是很多,不能月月花光。即便是年轻人,也知道攒钱了,因为他们经历了疫情以后,现在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知道攒钱的重要性,因为得病了还得自己花钱看,别人不会给补贴多少钱。如此一来,消费就会刺激不起来,即便权力系统主张消费,资本不遗余力地刺激消费,也不一定能带动全民消费的热潮。购物节遇冷,很多店铺关门,很多商品积压,即便主播卖力带货,也不一定能卖出多少,最终消费热度减下来,社会经济增速放缓。

社会经济要想真正发展,就得拉动消费,要鼓励全民消费,前提是商品和服务打折,而且很便宜。在这个前提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人们手里有钱,没钱就绝对不能消费,哪怕看病也不行,哪怕到学校听课也不行。按理说医疗和教育是公益事业,可以提供很多免费的服务,但没钱是不能到医院看病的,没钱也不能到学校上学。钱成了万能的,也成了必须的,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要挣钱养活自己,不挣钱就会被人笑话,被人瞧不起。可是消费层面却出现了问题,楼房价格居高不下,降价幅度不大,而汽车销量大增,很多年轻人进入城市之后,背负房贷和车贷,成了城市相对贫困人口。虽然他们提前过上了未来的生活,但他们过上了负债的日子,有的甚至不敢要孩子,因为要了孩子之后,生活成本突然增多,他们承受不起。他们要节俭着过日子,哪里敢把挣到手的钱全都花出去呢?楼市透支了年轻人的消费成本,也透支了他们未来的生活。本来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们的消费会处在一个层级,也会稳定发展,但楼市出现繁荣之后,很多年轻人进入城市,甚至很多中老年人进入城市,都要贷款买房,那么他们就都被捆绑在楼市上,只有还清了贷款,才得以喘息。他们手里没多少钱了,很多钱都已经透支到楼市上面去了,还有的透支到汽车贷款上去了,手里已经没有多少钱了,怎么还敢大量消费呢?
要想刺激消费,当务之急是降低物价,提高工资待遇,不管是普通工人的工资待遇,还是农民工的工作待遇,亦或是医生、教师等事业部门人员的工资待遇,都要统一提升,这样才能拉动消费。倘若只是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补贴,要人们购买东西的时候便宜一些,等于国家补贴了,就很容易出现潜规则,也就是商家故意提高价格,或者集体提高价格,最终要套取国家的补贴金。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候感觉到便宜了,其实没便宜多少,就好像购物节前商家涨价,而购物节的时候降价销售一样。消费者以为买到的是降价的商品,比较便宜,其实这样的商品比平时的价格还要高。要像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直接给他们发钱,让人们消费,没必要弄什么购物补贴。倘若发了钱以后,很多人仍然存在银行里,而不肯消费,那么就真的是社会出了问题。要把楼房的价格降下来,把汽车的价格降下来,把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的价格降下来,把各种服务费用价格降下来,全面提升人们的工资待遇,这样就可以刺激消费了。不然很多人仍然背负房贷和车贷,哪怕挣钱再多也不敢胡乱消费,不敢购买一些商品和服务,即便商家狂撒购物券,也不一定管用。

商家要想方设法促销,本无可厚非,可是权力系统也要刺激人们消费,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但要来一些实在的,降物价,提工资,不能只是保持物价稳定,就是保持高物价水平,而公司待遇却提升不多,就等于剥削和压榨了,却不是真正地刺激消费。当很多商家都在搞促销的时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就不再盲目购买了,当然消费也就刺激不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