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清晨,寒意渐浓,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航空旅游学院的办公室却因一位市民的到来而暖意融融。市民胡先生手持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和一面鲜红的锦旗专程前来,只为当面感谢该学院2024级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李晨鑫、车德义两位同学。一场发生在两天前的拾金不昧善举,不仅为失主挽回了重大损失,更以其朴实无华的品格,生动注解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校园的冬日注入了直抵人心的暖流。

失主胡先生(中)给大学生车德义(左)、李晨鑫送来锦旗。(河北外国语学院供图)
▁▁▁▁▁▁▁▁
重要手包不翼而飞
时间回溯至11月15日,市民胡先生因有紧急事务在身而行色匆匆,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手包遗失。这只手包的分量非同一般,里面不仅装有15800元现金,更关键的是包里还有胡先生的身份证、多张银行卡等重要个人证件。这些证件的补办程序繁杂,势必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与不确定性。
发现手包丢失后,胡先生顿时心急如焚。他反复回想自己途经的路线,抱着侥幸心理四处寻找,却始终一无所获。焦虑与无助感如潮水般涌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就在他几乎陷入绝望,对找回失物不抱任何希望之际,一通来自元氏县马村镇派出所的电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心。
▁▁▁▁▁▁▁▁
拾金不昧急送警方
电话那端,民警带来了好消息:他遗失的手包被两位年轻人——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航空旅游学院的李晨鑫和车德义同学拾获,并且他们已在第一时间将手包完好无损地送至派出所,正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这个消息让胡先生喜出望外,他立即赶往派出所。在那里,他见到了静静等候的李晨鑫和车德义。经过现场仔细核对,胡先生确认包内的15800元现金分文未少,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也完好无损。李晨鑫和车德义随后郑重地将手包交还到胡先生手中。
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感激之情在胡先生心中激荡,他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份谢意,当场取出3000元现金,执意要酬谢两位同学。
▁▁▁▁▁▁▁▁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面对失主真诚的现金酬谢,李晨鑫和车德义同学展现了远超他们年龄的坚定与淡然。他们婉言谢绝了胡先生的好意,只用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千斤重的道德力量。它并非客套之辞,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与行为自觉。这句朴实无华的回答,让胡先生倍感温暖,同时也对两位年轻学子的道德情操肃然起敬。在他们身上,胡先生看到了超越物质利益的品格之光,感受到了诚信社会的坚实根基。
感怀于两位同学的善举,胡先生觉得言语不足以表达其心意,特意制作了锦旗,并亲手书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于11月17日一早送至河北外国语学院。
在感谢信中,胡先生激动地写道:“贵校李晨鑫和车德义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不仅体现了贵校良好道德教育成果,更展现了两名同学个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传递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担当。”
胡先生感慨:“两位大学生的行为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诚信与善良的可贵,这种拾金不昧的品质尤为珍贵,这不仅是李晨鑫和车德义两名同学个人的光荣,更是学校立德树人、精心培育的丰硕成果。”胡先生认为,正是河北外国语学院拥有良好的校风校纪,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才培养出了如此品德高尚的优秀学生。他由衷地希望学校能够对两位同学进行表彰,让更多学子以他们为榜样,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
荣誉归于教育与成长环境
事后,当被问及这次经历时,李晨鑫和车德义同学坦言心情既感动又忐忑。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却收获了如此厚重的肯定。
“从小受家人‘不贪非分之物’的教导,诚信是立身之本。”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失主道谢时的真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善意不分大小。在我们看来,这不是壮举,只是基本素养,荣誉该归于家人与传递正能量的大环境。”
李晨鑫和车德义同学表示:“锦旗和感谢信是激励,我们会继续守好诚信初心,也希望做善意的传递者,继续发扬诚信之风。作为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学子,此时此刻我们更加荣耀,守护了‘河外’的荣光。”这番真挚的话语,不仅道出了他们个人的价值追求,也清晰地折射出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在塑造他们品德过程中的深远影响。
▁▁▁▁▁▁▁▁
师长眼中的他们:
责任在肩 温暖在心
对于两位同学的表现,他们的辅导员郑佩东老师并不意外。他评价道:“李晨鑫同学作为24铁运班的班长,始终以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和出色的行动力,赢得师生们的广泛信赖。他的热忱如同暖阳,不仅温暖人心,更照亮他人——在繁忙的课业间,他主动分担班级事务,为老师分忧解难,是名副其实的‘知心助手’;在集体生活中,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同学所需,耐心解答学习困惑,积极协调宿舍矛盾,用行动将自己锻造成同学们身边最坚实、最可靠的‘温暖臂膀’。”郑老师认为,这份看似信手拈来的卓越,绝非偶然。它源于每日清晨的率先垂范,源于每件小事的精益求精,是品德在时间流逝中的点滴积淀,是习惯在岁月更迭里的日久养成。
谈及车德义同学,郑老师同样赞赏有加:“车德义同学作为24铁运班的宿舍长,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生活,用积极的态度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他不仅主动帮助同学们整理和维护宿舍环境,更以难得的耐心与真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集体生活更加和谐温暖。在课堂与校园中,他同样以出色的表现赢得师长与同学的认可。这份闪光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日复一日对品德的涵养、对习惯的坚持——平凡日常中开出的花,终在今日结出硕果。”
国际航空旅游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张艾莉表示:“两名同学在学院分别是学生会和公寓建团组织的学生干部,平时在组织的工作中,都积极主动、认真努力、对待各项工作不懈努力,不怕吃苦受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遇到难题时,也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办法。拾金不昧的举动在自己的道德账户中存入了一笔珍贵的财富,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诚信与善良的道路,更是生活中同学们道德的标杆,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传递了正能量。我相信这种行为会感染更多同学,让校园充满温暖和正气。”
//记者手记
小善举传递大能量
河北外国语学院学子的这一拾金不昧行为,绝非偶然。它既是李晨鑫、车德义两名同学个人优秀品德的生动体现,也是河北外国语学院长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该校始终将育人作为中心环节,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这一事件,虽是个体行为的闪光,却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它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养——他们是心中有良知、肩上有责任、行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与“友善”,为社会注入了温暖而向上的正能量。
这一事件,也是石家庄城市文明风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石家庄已涌现出多起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正能量事件,展现了市民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在这些事件的持续带动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在这座城市不断凝聚,诚信友善日益成为石家庄鲜明的文明底色。
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承载着失主由衷的谢意和无尽的感动;一句“应该做的”,一次婉拒酬谢,展现了石家庄大学生内化于心的修养与担当。李晨鑫和车德义同学用他们平凡的善举,书写了不平凡的青春篇章,为我们这个城市留下了关于诚信、关于品格、关于青年责任的温暖注脚。他们的行为,激励更多人在面对考验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共同追求崇尚美德、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
发生在石家庄的这件暖心事,让我们看到文明的力量正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积累,在每一次善意选择中传递。当善行成为习惯,当诚信融入日常,这座城市就会在点滴之间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