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踮脚扫了眼写字楼大堂的自助取餐柜,印着周杰伦笑脸的屏幕灰扑扑的。
他掏出手机打开沙拉食刻小程序,地图上显示出来的附近柜机营业点全变成了灰色。

图源:小红书
“这日子还过不过了?”他扯了扯领带,想起前段时间才充的一千块年卡,现在连最近的柜机都撤得干干净净。
去年这时候,这机器前全是排队的人。“周杰伦代言的,15块能吃热乎沙拉,上班赶时间多方便!”他直叹气。
可现在柜门紧闭,排队的人流也不再。
要知道,几年前它可是非常风光的,累计融资过亿、周杰伦代言、2000台机器杀进广深沪,创始人自信满满地拍胸脯说“未来五年要放10万台AI无人售餐机,一天喂饱1000万人。”

图源:沙拉食刻小程序
可现在呢?简直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今的“沙拉食刻”面对着的是:员工在社交平台喊话“欠薪9个月”,加盟商攥着合同哭“投的钱打水漂”,消费者余额退不了,连法院都给创始人挂“悬赏令”了…

图源:小红书
从资本宠儿到全员讨债,这个轻食巨头的“塌房”,比冷藏里的隔夜沙拉还快。
曾融资过亿
销售超过1000万份鲜食
2020年,来自广东的邱远生退出他抹摸爬滚打了17年的制药圈,学医出身的他估计都不会想到自己竟然跨界做起了餐饮。
直到有次吃沙拉吃到上吐下泻,他抄起自家药企的检测设备一测,发现市面上很多轻食都存在致病菌超标。
而且每次点外卖都得等一个钟头,拆封时饭盒里的菜叶子都被闷得蔫了。
“要是写字楼里能有个自助沙拉柜,像共享充电宝那样随取随吃,该多好!”这个念头像病毒似的在他脑子里疯长。
2020年,他带着制药人的强迫症一头扎进餐饮界,创办了沙拉食刻。
跟那些扎堆外卖、便利店或者开线下店的轻食品牌不一样,沙拉食刻主打的是“写字楼无人餐柜”——直接往各大写字楼里一摆,消费者手机下单,扫个码,机器“叮”一声加热完,拎着就能走,全程不用等外卖小哥。
最重要的是,它一份仅需十几元,这对于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来说,是极具性价比了。
而且餐品还每周上新,推出了超200+款的产品矩阵,涵盖轻食沙拉、中式快餐、西式简餐、汤品糖水等品类。
可以说,沙拉食刻一经面世,靠着极致性价比、便捷省心、健康美味的优势,迅速成为了一线城市写字楼里的“香饽饽”。
创始人邱远生将其模式总结为“源头采购+中央工厂+冷链运输+无人售餐”,这一套标准化模式确实能打。
既解决了传统餐饮不卫生、不便捷、不环保等问题,又为消费者提供了即买即得的便捷就餐服务。
2023年底,“沙拉食刻”迎来了高光时刻,其宣布联手不惑创投达成A轮首笔1亿元战略融资框架合作,还请来了周杰伦担任代言人,2024年,又获得梅花创投5000万A+轮投资。

图源:沙拉食刻
放眼轻食圈,近几年里可没有像它这般能融钱的。
官方资料显示,3年内,沙拉食刻已累计销售超过1000万份鲜食。
当时邱远生的设想是——未来五年公司将投放10万个AI无人售餐机,可以在1天内为1000万人提供就餐服务。
只不过,怎么也没想到,本以为请周杰伦当代言人,沙拉食刻能活成“健康界的赵一鸣”,结果巅峰也就停在这里了。
员工痛斥拖欠薪资
消费者和加盟商集体破防
根据南都东莞的报道,今年3月开始,沙拉食刻就陷入了欠薪风波,社交平台上涌现了一堆控诉沙拉食刻的帖子,据悉,一个百人的工作群里,大家普遍都有被欠薪的情况。
“工资都拖9个月了!”“兼职半年一分没见!”......这类声音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

图源:小红书
根据爆料,目前公司已经处于停摆状态,欠薪欠款,不仅被员工讨要血汗钱,也被加盟商以及供应商追债。
邱远生亦因相关债务纠纷,已被法院正式公开发布了悬赏执行公告。
11月初,他还在加盟商的群里表示,“是我的德行与能力配不上我的野心”,并称自己已经在努力还款,争取11月恢复800台终端售货机,用一个月的时间恢复过去正常的轨道。

图源:小红书
不过这话在网友的眼里看来就是画大饼,“前面都是忽悠,最后几句话才是重点,还想割一波韭菜。”
除此之外,消费者也是受害者。
有人充了卡发现机器天天“打烊”,余额退不回来;有人买了年卡,结果5公里范围内都没有能正常使用的机器。

图源:小红书
曾经的沙拉食刻被资本和消费者追捧,仅仅五年时间,为何就沦落到如此境地?
有钱投资10亿建工厂
没钱还债?
在出现员工欠薪、加盟商维权等危机信号之后,沙拉食刻依然在今年4月签约昆山超级工厂,宣称要实现“日均100万份产能”。
这座沙拉食刻超级工厂,计划投资约10亿元,规划建设厂房面积约12万平方米,集AI无人售餐机设备、轻食快餐中央厨房、食品研发共享实验室、工业文旅和区域销售总部于一体,建成后年综合产值销售将超50亿元。
对于建设这个超级工厂,沙拉食刻的野心是很大的。
沙拉食刻副总经理何永庆曾说道,“未来公司将大力拓展长三角市场,计划今年营收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无人售餐机数量在今年年底能超过4000台,通过快速占领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
只不过,这种“边欠薪边烧钱”的操作,难道不像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资本游戏吗?
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敢砸钱搞超级工厂,本质就是将噱头凌驾于企业实际运营能力之上。
昆山项目占地12万平米的厂房建设、AI设备采购等重资产投入,直接挤占了本应用于支付员工薪资的现金流。
其次,是伪需求催生的泡沫经济。
沙拉食刻宣称通过“中央厨房+无人售餐”解决白领工作餐痛点,但实际运营中暴露严重问题。
一个是品类单一,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加工过程复杂、调味丰富,而轻食沙拉来源于西方国家,味道相对寡淡、原汁原味,这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差甚远。
实际上中国胃是难以长期承受冷餐的,对于一个纯正的“中国胃”而言,一盘再健康的“草”可能都比不上一份好吃的麻辣烫。
更何况冷餐的成瘾性较弱,因此大众复购率也低。
除此之外,沙拉食刻的模式优势之一就是“即时便利”,但是用户需专门前往写字楼角落取餐,便利性不及外卖。

图源:小红书
更要命的是,沙拉食刻的“日配模式”对供应链的考验堪比走钢丝。
参考每日优鲜的前车之鉴,光是前置仓的冷链租金和配送成本,就能占到营收的35%以上。
轻食本质上就是一门薄利多销的生意,更何况采用“日配+日清”标准,滞销餐品需当日回收销毁,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
卖不完的沙拉只能当垃圾处理,第二天又得重新备货,光是食材损耗就能吃掉不少的利润。
最后是创始人战略误判,这种脱离实际的扩张速度,反映出创始人对行业规律的严重误判——将餐饮业当作互联网式烧钱游戏,最终导致“用周杰伦代言造势,用员工血汗填坑”的恶性循环。
光环越亮,企业越看不清自己——把融资当呼吸机,拿噱头项目当遮羞布,最后钱烧完了,只剩员工讨薪、供应商追债堵门,创始人还被全网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