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8日)上午,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举办第四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湛江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吴国雄表示,湛江将传承蓝色基因,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体育名城,让“跳水之乡”名片走向世界。

摄影:曹雅琴
蓝色基因铸就“跳水之乡”金名片
吴国雄介绍,湛江是一座因海而兴、向海而强的城市,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孕育了深厚的水上运动传统。作为中国最早发展跳水运动的城市之一,湛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办了“赤坎游泳棚”,开启跳水运动的发展序幕。
此后,湛江构建起覆盖城乡、贯穿学龄的跳水训练体系,既传承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又善于发掘苗子、因材施教,形成了“选拔—培养—输送”的人才储备链条,让跳水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其中,劳丽诗、何冲、全红婵三位奥运跳水冠军凭借精湛技艺广受关注,也让“跳水之乡”的美誉走向世界。
户外运动构建水上运动大体系
据了解,湛江年均气温23.3℃,拥有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今年全运会的吉祥物原型——中华白海豚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当前,湛江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五岛一湾”滨海水上户外运动目的地入选国家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全市建有各类体育场地超2万个,“水上运动嘉年华”等特色IP持续火爆,持续推进“培训—装备—开发—赛事—商业”全链条发展,已形成“时时在旅游、处处可运动、人人能参与”的体育旅游消费格局。

关于如何实现“跳水之城”与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双向赋能、融合发展,吴国雄表示,湛江正以“跳水之乡”与“滨海水上户外运动目的地”双品牌比翼齐飞,全力打造“水上运动之城”。首先,优化全域水上运动布局,持续做强跳水青训,联动跳水、潜水、滑水三大王牌项目,升级桨板、帆船、尾波冲浪、海钓四大主力项目,构建“专业竞技引领、大众体验普及、休闲消费升级”的全域水上运动发展格局。
当前,湛江已构建起青少年训练、专业竞技、全民普及的体育发展格局,并将夯实全链条配套设施支撑。在本届全运会中,截至目前,湛江培养输送的运动健儿有12人在7个项目中获得金牌。此外,湛江还加速特呈岛索道滑水公园、硇洲岛潜水训练基地、湛江市全民健身水上运动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覆盖专业训练、赛事举办、大众体验的设施网络。
赛事连台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据介绍,根据十五运会的总体安排,湛江赛区主要承办群众体育项目五人制女子足球比赛和竞技项目武术散打比赛两项重要赛事,目前全部赛事已圆满完成任务。湛江精心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发放文旅消费礼包,升级夜间消费集聚区业态,推动赛事流量高效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留量”。11月20日至12月8日,湛江将举办国际潜水大赛,包括亚洲蹼泳锦标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水上运动赛事,参赛选手覆盖1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赛事矩阵”推动水上运动、海洋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国际参与度与影响力。
另外,湛江以赛为桥,激活赛事经济发展动能。一方面,积极承办世界索道滑水锦标赛、国际潜水大赛等国际赛事,做优海上龙舟赛等本土特色赛事,创新“跳水+研学”“水上运动+康养”“水上运动+渔村民宿”等业态,延伸水上运动产业链。另一方面,深化多维开放合作格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城市群体育发展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借此契机,湛江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体育名城、国家水上运动示范基地,让“跳水之乡”名片走向世界,让滨海水上户外运动目的地品牌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