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错过我们的推文,大家可以将我们「星标置顶」,
这样你看到我们推送的概率也会更高一些哦~
一件标价199元的T恤,在电商平台的推送机制下,最终以49元成交。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创造了476元的虚假GMV,而商家则被迫卷入一场没有赢家的价格战。
这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者的购物经历,更是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内卷困境的真实写照。产能过剩、价格战肆虐、短期利益至上,将行业拖入恶性循环的泥潭。
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和复杂的折扣规则,却难以找到优质产品;品牌方在无效内卷中疲于奔命,无法与目标消费者建立有效连接。整个行业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竞争的怪圈。
如今,随着《十五五规划纲要》发布,这种怪异的价格战有望终结。
“十五五”破内卷、振消费关键举措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与经济支柱,在产能过剩、无序扩张与国际贸易环境变迁的多重压力下,已陷入恶性循环,不仅导致行业深度内卷,更严重挫伤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面对严峻形势,2025年10月二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明确
提出“破内卷、振消费”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关键要点整理如下:
一、打破行政壁垒,构建统一大市场
规划明确要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用,着力清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针对部分地区为追求短期投资效益,通过补贴等方式变相保护本地企业的行为,规划强调将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杜绝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为纺织行业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从制度层面遏制“内卷式”低效竞争。
二、告别规模依赖,转向创新驱动
规划指出,必须摒弃过去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驱动。纺织行业需着力提升在新材料、绿色制造、智能生产、高端设计等环节的创新能力,通过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打破同质化竞争格局,在消费升级趋势中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强化内需支撑,优化发展路径
规划将“强大国内市场”提升至战略高度,明确内需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我国外贸依存度已从2005年的67%降至约33%,未来将进一步向发达国家20%-30%的区间靠拢。纺织企业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将经营重心从外需转向内需,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把握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
四、夯实收入基础,激活消费潜力
居民收入是消费能力的根本保障。规划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当前水平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报酬占比,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与能力。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市场对高品质、个性化纺织产品的需求将显著增长,为行业高端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实施难点:平台机制与分配制度的内在矛盾
尽管政策方向明确,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内需不足和生产过剩问题,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从根本上实现供求均衡可能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反内卷政策的落地实施将面临诸多挑战。
以电商平台为例,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成为首要障碍。
当消费者在某平台下单一件标价199元的T恤后,平台算法会立即推送一款极为相似甚至同款的商品,标价仅为129元。消费者在比价后,往往会退掉原订单,转而购买价格更低的商品。
然而,在消费者收到129元的T恤后,平台会再次推送价格更低(如99元)的同款链接,促使消费者继续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完成新一轮退换。
在整个过程中,平台通过连续引导比价与换单,累计生成199元、129元、99元及49元共四笔订单,GMV统计显示为476元,而实际成交额仅为49元。
这种机制不仅营造了虚假繁荣,也加剧了商家的价格内耗,最终导致市场秩序扭曲与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以图搜款”等功能同样加剧了同质化竞争。消费者可以轻松找到最便宜的同类商品,商家则根据大数据扒别人的爆款,降低面料和做工标准来打价格战。那些坚持高品质和原创设计的企业反而难以生存。
而这些只是制度设计上两个小小的举例,大量的平台、行业规则、技术都在制度性的鼓励内卷。如果不能改变这些平台的运行规则,“反内卷”或许只能沦为一句口号。
此外,消费者观点的转变也是一大难点。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内卷能让消费者以更低价格买到产品,防止黑心商家赚暴利,是好事。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会这么想也合理。因为消费者很少会去思考内卷带来的连锁反应,大量的行业主体因没有利润而濒临倒闭,大量的中间商、实体店没有了生存空间,无数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账期、价格谈判的压力。
合理的市场竞争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而激烈的内卷却让我们的产业没有合理的利润,从而没有研发投入,没有劳动者收入提升,会导致整个经济在低水平上恶性循环。
国家提出“反内卷”,也证明制造业成本控制已经在悬崖边上了。
对于企业来说,“反内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政策导向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支持;另一方面,打破固有竞争模式需要企业具备创新勇气和战略定力。
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对高品质、个性化纺织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市场动力。企业若能在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化生产等领域取得突破,将有望在变革中抢占先机。
但同时,平台经济算法导向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消费者比价行为习惯已然形成,企业转型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突破。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决策者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