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北京展区集中展出“北京家政”“北京小吃制作师”“AI京匠”“京工手作师”“京蒙协作-化德缝纫工”五大主题劳务品牌。

“AI京匠”展区。受访者供图
“北京家政”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造的品牌。品牌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出版8本家政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教材,推出7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积极引入技能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入驻品牌,年培训评价量预计超过1万人。
“AI京匠”是人工智能训练、视频制作、网络直播、机器人操作运维等领域的劳务品牌,充分体现了AI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机械设计、算法、软件开发、检测、运维等技能培训,备案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系统运维员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并搭建就业推荐平台,累计培训学员7000余人,就业率达98%以上。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一系列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如AI赋能数据标注、跨境电商、视频制作、影视动漫等,与高校合作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实习岗位。
“京工手作师”是潮玩文创、非遗技艺领域的劳务品牌。“通州绢人唐娃娃制作师”采用传统非遗“绢人”制作技艺,制作多个经典形象,在北京、贵州、四川等地建立技能工坊,累计培训巧手妇女近万人次。“密云文物医生”以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研究工作为核心,开展文物检测和预防性保护,并积极开发文创产品,解决就业近600人。
“北京小吃制作师”聚焦北京特色美食研发,近三年累计培训小吃制作及服务人员超50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积极推动北京小吃等京味菜制作技艺传承和现代化转型,推出“中轴线点心”特色菜品。
“京蒙协作——化德缝纫工”依托京蒙东西部协作机制由京蒙两地共同培育。在内蒙古化德县传统羊(驼)绒絮片服装产业基础上,北京市实施了深入产业摸底、精准匹配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深化消费帮扶等多项举措,直接带动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助力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推动了当地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小车间撬动大民生”的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推进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建设工作,与河北、内蒙古等地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岗位推送、劳务对接机制,开通“点对点”务工专车,开设“北疆家服”“河北福嫂”示范培训班,今年已吸纳脱贫人口在京就业42.3万人。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