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安阳市内黄县15万亩冬季蔬菜已陆续进入采摘销售旺季。

在高堤乡袁庄村的小黄姜种植基地,连片姜田郁郁葱葱、叶片翠绿,一派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据悉,袁庄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30亩土地,专门用于小黄姜规模化种植。借助科学田间管理与精细化培育技术,今年小黄姜长势格外旺盛,即将迎来集中采收期。“我们的小黄姜品质优、产量高,今年亩产量有望达到6000至8000斤。按照往年市场行情,每亩纯收入能有好几千元!”基地负责人满面喜色地介绍,话语间满是丰收的喜悦。
小黄姜种植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给当地村民搭建了“家门口的就业平台”。基地日常管理需4至5名固定工人,负责除草、浇水、施肥等田间作业,工人均来自本村及周边村庄;采收高峰期时,用工量会大幅增加至每天20至30人,有效带动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在家门口打工,一天能挣80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外出务工方便多了。”已在基地工作一个多月的农户李大姐说,这段时间不仅学会了小黄姜种植技术,还实实在在增加了家庭收入。

与此同时,马上乡小黄滩村的千亩胡萝卜基地也是一片繁忙景象。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车,一个个色泽红润、个头均匀的胡萝卜带着清新泥土气息,即将搭乘物流快车发往全国市场。“咱这儿的沙土地透气性好,加上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胡萝卜甜脆多汁,品质没话说。”种植户张俊笑着介绍,今年胡萝卜采用带缨销售模式,亩产达9000斤左右,每亩能卖5000多元,他种的6亩地纯收益已超3万元。
内黄县得天独厚的沙土地资源,为胡萝卜生长提供了先天优势。近年来,当地持续推广起垄定植、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学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胡萝卜的产量与品质。“今年全县5000多亩胡萝卜全部采用带缨销售,既保鲜又受市场青睐。”内黄县蔬菜协会副会长董俊立表示,目前产品已销往山东、河北等多地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预计可为群众带来2000多万元的综合收益。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作为豫北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内黄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将蔬菜产业列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成功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之路。
编审:孙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