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
秦泽涛
【年龄】45岁
【职务/身份】上海金保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家乡寄语】愿故乡乘势奋进,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名片,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石油人精气神的窗口。
【我为家乡献一策】建议家乡依托独有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与国内外更多地区进行技术和产业合作,走出一条新型工业转型路径,既立足当下发展需求,更惠及长远战略。
深夜的上海写字楼里,秦泽涛正独自一人在电脑前忙着构建新的商业模型。
这位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创始人,在不起眼的积分领域做起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生意——让沉睡在各平台的千亿积分“活”起来。
“每100元话费产生的积分价值1元,每1000公里飞行里程值7角,信用卡积分更是以‘厘’计算……”秦泽涛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些碎片化的积分就像散落在各处的珍珠,如果我们能用一根线把它们串成项链并有效利用起来,其中的商业价值不可小觑。”
秦泽涛的这个创业灵感源自在克拉玛依的童年经历。在那里,他学会了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连接起来——就像爷爷把零散的汽车零件组装成一辆完整的卡车,就像姥姥把面粉、大葱和肉馅融合成香喷喷的馅饼……
秦泽涛出生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今年45岁。他的小学和中学分别在采油二厂小学和第六中学就读。1998年,他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离开家乡,后来自主创业,创办了上海金保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积分的“沙海”里掘金。
从黄浦江畔回望克拉玛依的戈壁滩,秦泽涛感慨:“石油工人懂得从地下深处汲取能量,而我们要从数据海洋中挖掘价值。这是克拉玛依给我的宝贵财富——看似荒芜的地方,却蕴藏着最大的机遇。”
跨地域的融合
1985年深秋,戈壁滩晨光微露,寒意袭人。小舅拍拍秦泽涛的脑袋:“走,逮兔子去!”
只见小舅手指翻飞,麻利地把铁丝挽成活扣,细心固定在红柳丛旁,再用细沙轻轻掩盖痕迹。
接下来的等待漫长极了。就在秦泽涛快要失去耐心时,红柳丛忽然晃动——一只灰兔箭般窜出。兔腿蹬入套圈的刹那,小舅猛拉绳子,活扣瞬间收紧!
“套住了!”秦泽涛欢呼着冲过去。这一刻,戈壁滩成了他最好的课堂。
秦泽涛的童年浸润在南北融合的氛围中:爷爷是严谨的兵团汽车兵,奶奶是精致的上海纺织女工;姥爷是温和的兽医,姥姥用山东煎饼卷大葱喂饱他,这一切让他从小就懂得包容与接纳。
6岁前的秦泽涛是没上过幼儿园的“野孩子”,跟着小姨、小舅在戈壁滩和艾里克湖边摘沙枣、追蜥蜴。夏夜,他最爱枕着姥姥的腿看星星。
这些“野”经历成了宝贵的启蒙:他学会观察沙丘找兔穴,通过云朵判天气,在荒芜戈壁发现生命痕迹。
秦泽涛的母亲是采油二厂小学教师。6岁那年,他跟着母亲搬到白碱滩区生活。
母亲工作很忙,课余时间便把他“托管”给了学校的图书室。这间图书室成了他探索世界的窗口,《奥秘》《科幻世界》《金庸全集》甚至《相对论》都被他“啃”完。
“那时候,看书就是最好的娱乐。”他回忆,“我一天就能读完一本小说。”
大量的阅读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并培养了专注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政委”的诞生
1998年夏天,秦泽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财经大学。
站在陆家嘴街头,这个戈壁滩长大的“野孩子”第一次见识了摩天大楼,也第一次尝到了“倒数第三”的滋味——高考英语127分的他,在这里却成了“聋子”和“哑巴”。
课堂上,他听不懂全英文授课,宿舍里插不进有关品牌运动鞋和流行音乐的讨论。这个能在戈壁通过云朵预判天气、循沙痕追踪野兔的少年,第一次感到茫然无措。
转机来自绿茵场。当同学随口问“新疆人会踢球吗”,他脱下外套就冲进赛场。
戈壁练就的身板,让他展示了“新疆儿子娃娃”的风采。一次次飞身救球、一场场并肩作战,足球撞开了他与同学间的无形屏障。汗水比言语更能交流,冲撞比客气更快熟络。
然而,第一次英语测验,试卷上刺眼的42分像一盆冷水泼向了他。
夜宿宿舍楼顶,他望着璀璨灯火,第一次怀疑自己是否属于这里。戈壁少年的倔强被激发,他拿出套兔子的耐心,不知白天黑夜地“啃”词典,听英语录音带到磁带断裂。
从第一个到图书馆到最后一个离开,42分变成60分、75分、85分……大二时,他的成绩已冲到班级中游。
真正让他被记住的不只是逆袭。大三时,一位同学失恋痛哭,他主动上门安慰,“戈壁沙暴时什么都看不见,但只要蹲下等风过,天总会亮。”
没有大道理,却让同学红着眼笑了,从此,他在班里得名“政委”。他的宿舍成了“心理咨询室”,大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愿意找这个新疆小伙说说。
大四时,当曾经的“倒数第三”收到保研邀请,他婉拒了:“我想先去社会这所大学看看。”
在事业中“钻井”
黄浦江的夜色璀璨如星,但秦泽涛却无暇欣赏。
2002年,刚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他站在租住的老洋楼露台上,手里捏着月薪3000元的工资条,其中1600元要付房租。
这个新疆小伙初入太平人寿,就被派往金山石化区筹备新网点,住进海风呼啸的空房,连张床都没有,睡了一年行军床。
除夕夜,他独自对着火锅落泪,第一次动了回克拉玛依的念头。但“新疆儿子娃娃”的倔强让他留了下来。
此后十年,他从基层做起,几乎干遍了所有与保险有关的岗位。2011年,就在晋升前夕,他却选择辞职创业,投身呼叫中心行业。
首次创业异常艰辛。最艰难时,他管理着1700多名员工,每月要发800多万工资。
“每天睁眼就想今天去哪找钱。”有一次,快到发薪日,账面上还差400万元,他与合伙人争吵后不得不四处借钱。
在西安,因更换运营商得罪对手,对方直接剪断网线,700多名员工守在办公室里却无事可做。
压力最大时,他整夜失眠抽烟,合伙人一夜白头,他自己也落下了胃疼的毛病。
每当想要放弃时,他总会想起乌尔禾区的一个大坡,“梦里总是在那个坡上骑车,怎么蹬都蹬不上去。”但石油工人的倔强让他坚持下来,“当年父辈们在戈壁滩打井时,条件不比这艰苦多了?”
2014年,转机悄然到来。当大多数人对散落各处的积分视若无睹时,秦泽涛却看到了价值千亿的商业蓝海,“这些碎片化积分就像散落的石油,需要有人开采。”
他和伙伴一起创立了上海金保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为争取第一家银行客户,他从下午苦等到晚上,最终用执着打动对方。
技术攻关难如解连环,团队连续几个月加班到凌晨,开发出跨平台积分系统。当第一个用户用银行积分购买了电影票时,整个办公室沸腾了——“就像钻出了第一桶油”。
如今,秦泽涛创办的公司已成为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十余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年处理积分价值超3亿元,将银行积分利用率从不足10%提升至35%,每年为客户创造超亿元价值。
但他依然保持着石油子弟的习惯:每天工作到凌晨2时左右,遇到问题就拿出在戈壁滩找兔子的劲头——耐心观察、冷静分析、果断出手。
目前,他正在筹划推进“积分养老”计划,让零散积分兑换养老保险,“就像把沙粒聚成塔”。
“每遇困难,我就想起父辈在戈壁钻井的信念。”站在办公室窗前,他望着黄浦江的夜景说,“他们相信荒凉的戈壁下有石油,我相信积分数据中有黄金。真正的机遇,永远藏在看似荒芜的地方。”
这个戈壁滩走出的少年,终于在上海滩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带来的不只是西北的风沙,更是一种在逆境中野蛮生长的力量——就像克拉玛依戈壁滩上的胡杨林,只要给一点机会,就能扎根生长、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