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沃尔玛官方财报,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稳稳地突破了1000亿大关。
这个数字,几乎是沃尔玛中国整体净销售额的三分之二。

这是什么概念?
就在同一时期,我们本土的上市商超企业,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淡。
2025年上半年,12家上市商超总营收同比下滑13.2%,净利润更是直接腰斩,暴跌48.12%。
关店潮更是凶猛, 永辉超市半年关了227家,中百集团关了177家,联华超市关了121家……半年净减少的门店数量高达449家。

一边是哀鸿遍野,关店止损;另一边是高歌猛进,疯狂扩张。
山姆创下了入华29年来的最快开店纪录,仅2025年上半年就新开了6家,全年计划新增11家,门店总数已经逼近60家。
一个收着会员费才能进门的外国超市,凭什么在中国零售业的寒冬里,活成了一个“热带雨林”?它到底给中国消费者灌了什么“迷魂汤”?

很多人对山姆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张260元(普通)或680元(卓越)的年卡。
在超市普遍免费进的中国,这简直是反商业常识的“疯子”行为。
早在1996年,山姆刚进中国时,150元的年费就相当于普通人小半个月的工资,结果自然是“水土不服”,门店冷冷清清,20年才开了15家店。
然而,时代变了。
当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尤其是突破1万美元之后,消费的底层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大批新崛起的中高收入家庭,他们不再把“便宜”作为购物的唯一标准。

他们有钱,但更缺时间,更怕麻烦,最怕的是“被坑”。
山姆的会员费,就像一个精准的过滤器,一下子就筛出了这群人。
它用260元设置了一道门槛,等于是在公开宣告: “我们这里不欢迎只图便宜的顾客,我们服务的是那些愿意为品质、为效率、为放心付费的家庭。”

这笔钱一旦交出去,奇妙的心理效应就开始了。
经济学上管这叫“沉没成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 钱都花了,不多买点不就亏了?”
这张年卡,成了一张无形的“催购符”,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复购率和粘性。
但仅仅是“沉没成本”效应,还不足以解释山姆的魔力。

这笔会员费背后,更深层的交易是,山姆向会员出售了一种当今中国市场最稀缺的商品——确定性。
你交的不是260块钱,你是在为一个承诺买单。
这个承诺是: 在这里,你不用担心买到假货;在这里,你不用费心研究配料表;在这里,你闭着眼睛买,都不会错。

每年超过20亿的会员费收入,让山姆有底气在供应链、品控和体验上不计成本地投入,从而不断加固这个“信任”的承诺,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
这套逻辑,精准地抓住了当代消费者的三大心理:既想“占便宜”(追求高性价比),又怕“买到假货”(追求安全),更想“偷懒”(降低决策成本)。
山姆用一张会员卡,把这三大需求一次性满足了。

走进任何一家传统大卖场,你都会被淹没在商品和促销信息的海洋里。
几万甚至十几万个商品种类,光是选一瓶酱油,你可能就要面对几十个品牌,在“零添加”“头道抽”“减盐”“有机”等概念里反复纠结。

而山姆呢?
它把商品种类精简到了极致,只有4000种左右,不到普通大卖场的十分之一。
在山姆,每个品类,你通常只能找到一到两款商品。
这不是偷懒,这是山姆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代为筛选。

它背后是一支庞大的、专业的买手团队,他们利用全球供应链的优势和海量的会员消费数据,已经替你做出了选择。
他们帮你淘汰了90%的平庸选项,只留下了那个经过市场检验、品质最优、性价比最高的“最优解”。

这种“帮你挑好”的模式,对于那些患有“选择困难症”、被信息爆炸搞得心力交瘁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它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把购物从一件费心费力的“脑力活”,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信任之旅”。

你不再需要成为半个营养专家、半个质检员,你要做的,仅仅是相信山姆的专业判断。
这份信任的基石,就是山姆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
这个贡献了近40%销售额的品牌,是山姆“确定性”承诺的最终体现。
从牛奶的蛋白质标准要高于国标、对标欧盟,到生抽坚持零添加, 再到每一件商品扫码都能查到从生产到运输的全程溯源信息,甚至是农药残留检测报告。

山姆用一种近乎偏执的严格品控,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信任护城河”。
当本土超市还在为几毛钱的差价打得头破血流,不惜牺牲品质来压低成本时, 山姆早已跳出了“价格战”的低维度竞争,进入了“信任战”的高维度竞争。
更可怕的是,山姆正在把这种“确定性”和“效率”延伸到线上。

凭借遍布全国的超过500个前置仓,山姆实现了“1小时极速达”服务,覆盖了93%的会员家庭。
线上销售占比已经突破50%。
这意味着,山姆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线下卖场,它进化成了一个“门店(体验中心)+云仓(履约网络)”一体化的新物种。

前阿里巴巴高管刘鹏在2025年接任山姆中国业态总裁,更是预示着山姆将在线上和数字化运营上,下更重的赌注。
本土超市模仿山姆,学着收会员费、搞大包装,但都只学到了皮毛。

他们没有意识到,山姆模式的真正核心,不是大仓库,不是大包装,甚至不是会员费本身。
它的核心,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却需要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能建立起来的——信任。
很多人喜欢拿山姆和本土的“零售之神”胖东来做对比。

这很有意思,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扎根河南许昌,但他们的成功密码惊人地一致: 真诚,以及把对品质的把控做到极致。
这证明了,无论商业模式如何迭代,回归商业本质,用心对待消费者,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山姆的千亿神话,与其说是一个外国超市的胜利,不如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沉迷于内卷、透支消费者信任的本土零售商脸上。
参考资料:
一年在中国爆卖1000亿,美国山姆凭什么?
2025-03-03 10:37·蓝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