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性价比”不再是消费决策的唯一标尺,当“情绪价值”与“技术信任”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变量,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层重构。 2025年11月21日13:30-17:00,在北京展览馆4号馆 ,由《经济观察报》主办、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高质量发展与消费升级暨2025年度美好生活新消费高峰论坛 即将启幕。这场汇聚政企学研多方智慧的对话平台,将深入探讨消费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向,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引。

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升级特征:一端是Z世代群体消费规模加速增长,另一端是以品质生活为主的银发经济催生万亿级市场。这种结构性变化推动消费逻辑从“满足需求”转向“创造需求”。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标准化商品,而是期待产品能承载更多精神价值与社会责任。例如新锐茶饮品牌推出“零添加草本茶系列”,精准切中都市白领对“天然健康”的要求;矿泉水品牌将水源地故事与艺术包装结合,通过文化赋能重构产品溢价空间。产品价值正从“功能属性”向“情感共鸣”与“社会价值”延伸,企业竞争的焦点已从市场份额转向对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的精细化深耕。
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高质量发展目标正重塑产业生态。企业开始将“匠心精神”注入产业链的“冰山之下”——那些隐匿于研发、生产、服务环节的细节。乳制品企业为提升酸奶口感研发微米级均质技术,使产品质地达到“丝绒级”顺滑;巧克力品牌通过精准控温工艺实现“入口即化”的极致体验。这些突破看似微小,实则是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当功能差异逐渐缩小,对工艺精度的极致追求、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洞察,正在成为定义产品灵魂的核心要素。
科技成为消费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近年来,AI、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逐步深度渗透产业链:AI算法优化产品配方、区块链技术构建全链路溯源体系、物联网推动柔性化生产,满足定制化需求。科技与传统的融合,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让“安心消费”成为产品最硬核的竞争力。
而今,消费产业的升级已非单一维度的突破,而是技术、政策、市场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企业以“显微镜”审视生产流程的每一处细节,当科技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当场景化思维重新定义人与产品的关系,我们终将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产业对“人间烟火”最深情的回应。
2025年11月21日13:30-17:00,北京展览馆4号馆,这场高峰论坛或将为消费市场的下一个十年写下关键注脚——在那里,产品价值不仅是大地与光阴的馈赠,更是企业对美好生活的永恒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