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陈柯旭
近日,据媒体报道,部分买家利用AI“P图”伪造瑕疵商品图片,申请“仅退款”售后服务,引起不少商家吐槽。发霉的水果、破洞的衣服、带裂纹的水杯……这些看似“有图有真相”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AI编造的数字谎言。

“仅退款”本是电商平台优化消费体验的绿色通道,现在却沦为“羊毛党”的狂欢场。一箱正常的蓝莓,利用AI生成发霉的图片,整个过程只需几秒,就能成功“白嫖”到手。从服装到日用百货,再到生鲜果蔬,AI假图几乎覆盖所有电商类目,甚至衍生出”288元包教包会“的灰色生意。商家稍有不慎便落入陷阱,不仅蒙受损失,更容易加剧消费信任危机。
那些把“仅退款”玩成“零元购”的人,看似是占了小便宜,实则是对整个电商规则的恶意破坏。商家为防欺诈,不得不抬高价格,收紧售后,无疑增加了正常购物的成本与门槛。到头来,诚信的消费者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购物体验大打折扣。

诚信是消费市场的生命线,只有各方遵守规则,才能免于“互相伤害”。平台和商家需擦亮双眼,针对高价商品,强制要求视频举证,不给欺诈留空子;对于恶意退款、违背诚信原则的用户,果断列进黑名单。另外,消费者应清醒的认识到,恶意薅羊毛的尽头是法律制裁。
当“眼见为实”沦为“眼见为虚”时,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便利的购物环境,还有社会信任的基本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