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11月18日消息(记者李雪)11月18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举行。

刘兆国介绍情况(央广网发 石启立 摄)
会上,黑龙江省教育厅总督学刘兆国介绍,“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把职业教育作为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类型定位、优化布局结构、打造特色品牌,省部共同探索省域职教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产教集群集聚融合创新领航。聚焦龙江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编制龙江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图谱。依托产业园区和头部企业,组建15个市(县)域产教联合体和3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拉动哈飞集团、哈尔滨亚布力旅投集团等400余家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培训2.1万人,近6000人在联合体内就业。试点开展50个高职学校“提前就业班”项目。建设北大荒无人机产业学院等80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同生共长、同频共振。
职普全面渗透融通走深走实。全面实施中高职、高职本科、中职本科长学制贯通培养,建立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制度,试点建设综合高中,高中阶段职普融通试点学校超过100所,建设龙江学分银行,探索学分转换互认,建成职业本科大学,初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质扩优。实施省级“双高”建设项目,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19所、高水平专业群68个,实现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全面提升。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打造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2门。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8个,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数量翻倍。
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制定《支持边境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一条措施》,面向边境地区落实职业教育资金6.89亿元。服务边境县农业生产,12所高校与18个边境县结对帮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累计开展培训3.1万人次。在边境地区新建的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文旅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河校区、佳木斯大学抚远校区顺利实现招生,助力边境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教助学抢抓先机。出台《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十二条措施》,与人工智能行业头部企业启动建设具身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具身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5个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将人工智能通识与应用专业作为急需紧缺人才方向,推进高职学校人工智能课程改革。举办省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全景应用开发技能大赛,积极探索具身智能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十五五”,黑龙江将精准对接龙江振兴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