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锅焗九年百合

“柚遇见”

葱蓉酱烤帝王蟹
凉风拂过厦门的街头,带来降温的信号,市民们纷纷添上外套。一些餐饮商家也敏锐捕捉到天气转凉带来的商机,纷纷在菜品、营销、服务体验上做文章,一场围绕“换季”的比拼在我市餐饮市场精彩上演。
菜品更新
润燥滋补暖胃成主角
及时更新菜单是餐饮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老传统,气温降低,我市多家餐厅不约而同将润燥、滋补、暖胃的时令菜肴作为换季主打。
避风港金山店是一家主打海鲜的老字号,该店负责人林霖琳说,他们紧跟时令,推出多款高性价比的火锅套餐,“比如针对人们冬季喜食羊肉的习惯,我们推出了双人羊肉火锅,还准备了多款热菜套餐,这些套餐以店里招牌菜为基础,融入具有滋补功效的应季食材。”
牡丹大酒楼则在菜品的精致与时令结合上下功夫,负责人张小玲介绍:“凉菜方面,我们推出了‘柿柿如意’和‘柚遇见’,食材用当季的柿子和柚子,与季节很搭,造型也雅致,很受年轻人喜欢。汤品上有养生秋梨汤,用老冰糖炖成,生津润燥。也有用于温补的羊腩煲、咖喱牛排。另外上新的金线莲炖连城白鸭、石斛黄豆炖排骨、砂锅焗九年百合都十分畅销。”张小玲认为,厦门秋冬交替周期长,顾客需求兼具“润燥”与“温补”,因此菜单设计需要兼顾。
“进入秋冬时节,到店客人消费偏好有明显变化,从夏季偏好的清爽、生冷菜肴,转向能带来温暖感的汤羹、煲类,我们也作出相应调整,推出红烧青片翅、松茸公肚汤、潮州姜薯福果猪肚煲等,点单率显著上升。”蓼花卿语餐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女士说,“秋冬的节奏是‘收’与‘藏’,我们的菜品策略注重‘温养滋补’。”
氛围升级
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
在追求“好吃”的同时,营造独特的用餐氛围、提供更细腻服务,正成为餐饮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软实力”。记者注意到,餐饮商家们不仅在食物本身下功夫,也致力于为食客创造一种全方位的温暖体验。
兴旺五缘湾店相关负责人罗先生说:“我们近期比较大的一个动作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出服务调整。之前有顾客提出希望上些面点能在宴请前垫垫肚子,我们便研发并增加了数款面点,在等餐时先上,反响很好。在餐中,我们至少会有一道菜是推进包厢现场烹制的,增加仪式感和互动性。”
蓼花卿语负责人吴女士说:“我们认为,吃一顿舒心的饭是五感的体验。我们店内空间是清丽、古雅的中古风,在服务上,我们会用观察代替频繁的询问,尽量不打断客人的用餐节奏和交谈氛围,这是一种不打扰但随时在的分寸感。”
营销破圈
餐饮老板化身“主播”
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引流,也是今年我市换季餐饮市场的一大特点。比如避风港金山店的林霖琳,作为门店负责人,近期她邀请专业团队运行视频号,自己上阵进行推广,效果立竿见影。“目前我们全网的视频浏览量已经破千万了。”林霖琳说,“经常有客人会说,‘我是刷到你的视频专门过来的’。”
记者了解到,包括牡丹、味友等在内的老字号餐饮企业负责人也纷纷化身“主播”,投入新媒体制作中。
火锅品牌蜀九鼎也在探索营销与体验模式的创新。其相关负责人林女士介绍,除了菜品升级,他们正在部分门店尝试“演艺+”模式。“我们计划在厦门的果壳街店、翔安店引入驻唱和舞蹈表演,增加用餐的互动性和氛围感。”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监事长胡艺忠说,“数字化加速”是当前厦门餐饮市场呈现的一大发展趋势,餐饮老板化身主播,成为许多商家引流的“法宝”。“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地理位置对餐饮的束缚也逐渐被打破。只要传播做得好,地图标注清晰,即使在偏僻位置,顾客也能被吸引过来。”
观点
消费者更理性了
倒逼企业品质升级
胡艺忠说,天气转凉后,婚宴、家宴等需求集中释放,餐饮市场有所回暖,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加理性,宴席的桌数明显减少,大约从以往的五六十桌缩减到二三十桌,但顾客对菜品品质、菜单设计的要求反而在不断提高。据他观察,消费者外出就餐次数可能减少,对品质则更为挑剔。这倒逼企业必须进行品质升级。好的企业都在调整,坚守“优质优价”的原则。
兴旺五缘湾店的罗先生认为,到店客人更看重的是品质、服务、环境与体验感的综合提升。“把顾客维护好,让他们对用餐体验的各个环节都满意,比什么都重要。”
(文/厦门晚报记者 吴锡远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