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桑林,照在一片片翠绿的叶面上。桑枝轻摇,蚕房里传来轻微的“沙沙”声——那是蚕儿啃食桑叶的动静,也是宁南人最熟悉的“致富声”。一片桑叶、一只蚕茧,能够牵起一方产业、经济的发展与兴旺。
11月17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将于11月18日至19日举行。来自四川凉山宁南县的“茧哥丝妹”劳务品牌,将以千年蚕桑技艺为底蕴,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在全国舞台展示宁南蚕桑产业的蓬勃生机与富民成效。

宁南县与桑蚕产业的“渊源”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宁南县结合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2022年以来,宁南县从蚕桑产业中挖掘培育了极具鲜明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劳务品牌“茧哥丝妹”,形成了“技术传承有体系、职业发展有通道、就业增收有保障”的劳务品牌发展新模式。
“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将‘单打独斗’的劳动力锻造成懂技术、有组织的产业人才。”宁南县劳务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茧哥丝妹”劳务品牌带动农户栽桑养蚕10.2万余人(其中劳动力6.4万人),带动县内就近就业2.5万人。顶级(6A)生丝年产量1200吨,占据国内高端市场50%份额,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1亿元。2022年11月,“茧哥丝妹”被认定为首批“凉字号”特色劳务品牌。

“一根丝,能牵起千万家的幸福。”在宁南县,这不仅是一句形象的比喻,更是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
记者了解到,宁南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蚕桑+美食”“蚕桑+康养”“蚕桑+体验”“蚕桑+科普”等多种业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抖音、快手、淘宝等合作,建设网上丝绸名品店铺,积极与四川丝绸跨境电商平台接轨,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通过品牌带动“点对点”组织240名技术人员到昆明、广西、贵州等地务工,累计为2.5万余名劳动力解决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人均增收3万元。
与此同时,宁南县发挥品牌效应,在普格、冕宁、德昌、金阳、盐边等地建立蚕桑飞地基地3万余亩,带动当地1.5万户群众增收9000万元以上。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全方位扶持返乡人员创业,490余户“茧哥丝妹”在家门口创业,户均增收20万元,带动就业3200余人。

在“持续点亮技能包”方面,宁南县以“匠心传承+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构建覆盖桑蚕养殖、茧丝加工、文创旅游的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目前,宁南县已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蚕桑产学研基地1个,劳务品牌培训基地1个、VR实训室1个等。开设卜献鸿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余昌会特优技师工作室,现有专家1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目前,宁南所产6A级高端生丝已成为多个国际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料。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产业升级与劳务输出融合,迈向‘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全国蚕桑人才高地、共同富裕川滇样板’目标。”宁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本次全国大会的展示平台,宁南蚕桑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茧哥丝妹”品牌也有望从一方劳务名片,跃升为引领区域振兴的产业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