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为什么不愿意进绝味了?
创始人
2025-11-18 03:36:10
0

▲这是灵兽第1708篇原创文章

绝味为何从卤味一哥沦落至ST?高价与信任危机可能是病根。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1

“选择视而不见”

“以前下班路过绝味,总会进去买点鸭脖当下酒菜。现在选择‘视而不见’,连进都不进店了。”邓力(化名)对《灵兽》说。

1988年出生的邓力,目前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月薪在1.5万元左右。十年前,他是绝味鸭脖的忠实顾客,每周五下班都会买些卤味,“那时候觉得绝味很有性价比,10块钱能买两三根鸭脖,凑一盘下酒菜绰绰有余。”

但最近几年,邓力几乎不再光顾绝味鸭脖。“不是真的消费不起,而是觉得价格和价值完全不匹配。”他算了笔账:一根鸭脖10块钱,一个鸭头8块钱,鸭翅中46元一斤,鸭肠更是高达92元一斤。”随便买点就要四五十,还都是边角料,这么多钱够买一整只鸭子了。”

更让邓力不满的是门店的“营销套路”。“你说要10块钱的鸭脖,店员好像没听清你的意思,直接给你夹了20块的,然后一脸无辜地问‘可以吗?’这种感觉特别不好。”

“现在平替产品越来越多,周边社区店夫妻店价格亲民、菜市场夫妻老婆店里的卤味都是当天现做现卤,周末早上过去早的话,还能遇到热气腾腾散着香味的卤货,价格也很合适,再就是一些折扣店的真空包装产品,价格也很便宜,所以也就不去类似于绝味鸭脖这样的店了。”邓力称。

邓力的感受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卤味刺客”、“月薪2万吃不起鸭脖”、“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

据有意思报告调查的2296份答卷显示,2024年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坦言,已经减少了在连锁品牌购买卤味的频次,维持增加的占比仅为3.63%;在减少卤味消费频次的1643位受访者里,影响他们购买频次的第一因素就是价格上涨,占比达86.67%。

除了价格,食品安全问题也让消费者心存顾虑。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绝味鸭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累计有1500多条投诉,内容涉及“食出异物”、“食后腹泻呕吐”、“味道发馊”等问题,甚至有人因此住院。

2025年2月,四川省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绝味鸭脖西昌市内所有门店的22名从业人员健康证均为伪造。调查发现,这些健康证由总店长魏某通过非法渠道批量办理。

对此,绝味食品回应称涉事门店为加盟商独立运营,但这一事件仍暴露出加盟管理的巨大漏洞,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的信任。

2

核心业务营收同比减少7亿元

消费者的“用脚投票”,直接反映在绝味食品近两年的财报上。

先从2024年来看,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03亿元,同比下滑49.39%。绝味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始终保持盈利状态,虽然起伏较大,但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看,这是绝味食品交出的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好转。前三季度,绝味食品营收同比降15%、净利跌超36%,核心卤味业务收入同比减少约7亿元(从去年同期42.23亿降至35.27亿),占主营收入超八成的卤味“卖不动”,成为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

门店数量的持续缩减也不容忽视。截至2023年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950家,全年净增长874家。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4969家,关店趋势已经显现。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5年10月初,绝味在营门店10606家,较官方给出的截至2024年6月14969家店数据,减少超4000家。

2025年9月19日,绝味食品公告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指出公司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连续五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最高年份占比达5.48%。公司股票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变更为“ST绝味”。

从“卤味一哥”到“ST绝味”,绝味食品正经历着上市以来最深的经营泥潭。

3

加盟商的“寒冬”

如果说消费者的远离是绝味危机的表象,那么加盟商的困境则是“危机”更为真实的体现。

王磊(化名)在北京的大兴区经营着一家绝味加盟店,“现在一天能有800元营业额就不错了,毛利率基本还是那样,但各项成本都在涨,房租、人工成本、水电费都在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厉害,现在一个月能赚3000块钱就谢天谢地了。”

更让王磊焦虑的是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在王磊的店铺周围500米范围内,聚集着大大小小20多家卤味店,除了煌上煌、绝味、周黑鸭等传统巨头外,还有紫燕百味鸡、久久丫、王小卤等品牌,甚至连一些没有品牌的夫妻店也在分食这块“蛋糕”。

更严峻的是,众多绝味鸭脖加盟商反映,单店日销售额从高峰期的数千元降至不足2000元,且部分门店因周边地摊经济及现卤现卖夫妻店的竞争被迫关闭。

此外,绝味加盟商管理营收从2023年的8304.98万元下滑至2024年的6122.02万元,同比下降26.28%。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加盟体系的问题。

事实上,绝味的加盟模式本身就存在深层次矛盾。2012年,绝味成立“加盟委员会”,在全国划出上百个战区,让加盟商们当战区委员,以多级代理制的形式进行门店管理。逐级代理,层层分利,靠着这套“合伙人”模式,绝味并不靠卖鸭脖赚钱,而是通过扩张加盟店,按层级分利,公司很难大幅度调低价格。

实际上,绝味等卤味品牌的毛利率非常高,即便去年业绩不好,因原材料价格下降,绝味的毛利率还涨了5.8%,约33.98%。但是,绝味的销售费用一直猛涨,2024年,绝味食品销售费用支出6.67亿,同比增长23.31%,是上市以来最多的一年。这些钱,一部分用于加盟商补贴,一部分拿去打广告,净利润不增反降。

这种模式下,总部赚钱,加盟商却苦不堪言。当市场环境恶化时,加盟商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在2024年半年报中,绝味食品表示,伴随着宏观需求和消费环境的转变,公司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模型,与加盟商共渡难关。

但口号归口号,现实却是加盟商正在用脚投票。大规模的关店,本质上是加盟商对这一商业模式失去信心的直接体现。

4

困局与突围

业绩下滑、门店缩减的背后,是整个卤味行业的集体困境。

2024年,周黑鸭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下降10.7%和15%。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卤制品门店数约为24万家,近一年净关店约2.3万家。仅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三大品牌闭店超过1700家。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今年上半年,煌上煌的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的3660家减少762家,为2898家;周黑鸭的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的3031家减少167家,为2864家;绝味食品与2024年财报一样并未披露门店数,根据2024年半年报,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内地门店总数为14969家,较当年初减少了981家。

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卤制品行业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42%,2023年市场规模约3180亿元。行业增速放缓,技术壁垒不高,新品牌不断涌入,传统巨头的护城河正在失效。

面对困局,绝味也在试图突围。

在营销端,绝味食品加大投入力度。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约为6.67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高纪录。其中,广告宣传费约为2.17亿元。2024年7月,绝味食品宣布明星范丞丞成为品牌成立19年来的首位全球代言人,试图通过明星效应吸引年轻消费者。

在数字化转型上,绝味押注AI技术。通过AI预测销量与物流风险,公司降低断货率60%,并建立覆盖全国的冷链网络。

在产品创新上,绝味试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9月,绝味食品在长沙市部分门店推出绝味奶茶业务,打出“11.9元购3杯原叶奶茶券”的低价。

然而,这些尝试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销售费用23%的增长并未带动当年营收的增长。2024年,绝味食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3.95%。

即便绝味食品做奶茶拥有万余家门店的优势,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其门店大多面积小,要增加水吧台等机器并不容易。且奶茶品牌如今大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产品品类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绝味食品想靠奶茶实现增长并非易事。

投资并购同样遭遇滑铁卢。最近三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情况表现不佳,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至2024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分别约为-0.94亿元、-1.16亿元、-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7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近来绝味受罚对企业的商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团队、供应商和加盟商的信心,都是巨大的打击。

5

症结何在?

绝味的困境,表面上是价格、品质、竞争等多重因素叠加,但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模式的失效。

首先,是过度依赖加盟扩张的“规模神话”破灭。

当行业处于上升期时,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可以快速占领市场。但当市场趋于饱和、消费需求疲软时,门店数量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

绝味对加盟店实行“总部统一设计、统一招标、指定供应商”的装修模式。一方面要求加盟商由总部推荐“指定”装修公司,其报价通常较市场价高出20%-30%,形成的差价就成为隐性利润,另一方面,未将这部分业务纳入上市公司经营与核算体系。这种模式下,总部获利,加盟商承担风险。

其次,是定价策略与消费预期的严重脱节。

2022年初,绝味鸭脖将部分产品提价5%,同年7月,绝味再次对鸭掌、鱿鱼等部分品类调价,平均提价幅度达到7%至10%。

此前随着原材料、人力成本、租金等上涨因素,卤味品牌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到产品价格上,但从企业财报来看,2024年,鸭掌、鸭翅、鸭脖等相关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逐渐回落,原材料成本压力逐步减小,但卤味品牌的终端价格依然没能回落。

当原材料价格下降时,企业理应将红利让渡给消费者,但三巨头选择了截留利润,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流失。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短期内可以维持利润,但长期必然损害市场份额。

再次,是产品创新乏力,难以适应消费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绝味食品营收下滑,实际上是与整个卤味赛道的发展有关系,原因是在休闲零食、预制菜、方便食品的冲击下,卤味产品有很多平替,且性价比不高,菜品相对单一,缺少创新迭代。

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当品牌门店大幅增长时,大家的目标变成了追求销量,想办法搞促销活动,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就没那么严格了。“做餐饮的,其实做来做去就两个字—复购”,口味不稳定必然很难有高复购率。

最后,是食品安全与品牌信任的双重危机。

从健康证造假到产品变质投诉,从李斯特菌超标到“食出异物”,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侵蚀着绝味的品牌信任。而财务造假被ST,更是对企业公信力的致命一击。

不得不说的是,当消费者不再信任一个品牌时,再多的营销投入、再精密的数字化转型,都难以挽回颓势。

站在2025年最后的时间节点回望,绝味食品正处于历史最关键的十字路口。

从行业来看,市场没有消失,只是消费者换了赛道。他们转向了价格更亲民的社区夫妻店,转向了主打“现卤现卖”的新兴品牌,转向了零食品牌推出的真空包装卤味......

或许当下绝味要做的,不是继续砸钱营销、盲目跨界,而是回归本质——用合理的价格、稳定的品质、可靠的安全保障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只是,留给绝味的时间,或许已经不多了。

当消费者路过门店选择“视而不见”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不是他们不爱吃鸭脖了,而是绝味,已经不再是那个值得信赖的“绝味”了。 兽传媒原创作品)

有温度 · 有深度 · 有态度

灵兽传媒旗下公众平台

专注零售 聚焦消费

相关内容

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观察与思考】    《中共...
2025-11-18 05:35:39
预算有限但要品质?2025...
引言 在装修新房或翻新旧居时,很多业主都希望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高品...
2025-11-18 05:35:34
美联储理事沃勒:并没有任何...
美联储理事沃勒:并没有任何市场信号折射出从更高的预算赤字产生的问题...
2025-11-18 05:35:34
前10月本市消费帮扶超29...
本报讯(记者 曹政)2025年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宣传推介活...
2025-11-18 05:06:59
丰台布局28处消费新场景
本报讯(记者 孙颖)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三新”消费,丰台区...
2025-11-18 05:06:59
烟台一公司冲刺上市,两神秘...
背靠万润股份的OLED材料商烟台九目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
2025-11-18 04:36:21
电商运营:2025年电商行...
今天分享的是:电商运营:2025年电商行业数据报告-保健品 报告共...
2025-11-18 04:36:06
高鑫零售(06808.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7日南向资金增持31.0万股高鑫零售(068...
2025-11-18 03:36:28
国美零售(00493.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7日南向资金减持498.6万股国美零售(00...
2025-11-18 03:36:27

热门资讯

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观察与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前10月本市消费帮扶超290亿... 本报讯(记者 曹政)2025年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宣传推介活动近日举行。来自西藏、新疆、青海、...
高鑫零售(06808.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7日南向资金增持31.0万股高鑫零售(06808.HK)。近5个交易日中,获南...
国美零售(00493.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7日南向资金减持498.6万股国美零售(00493.HK)。近5个交易日中,获...
消费者为什么不愿意进绝味了? ▲这是灵兽第1708篇原创文章 绝味为何从卤味一哥沦落至ST?高价与信任危机可能是病根。 作者/晴山...
原创 四... 玛莎拉蒂,这个意大利的奢华品牌,如今其纯电SUV正以"骨折价"清仓——从90万的云端跌至35万区间。...
突发!开业仅9个月,这一品牌1... “这家宠物零售店才开了几个月, 已经暂停营业了, 生意不太好, 平时客流量不大。” 在上海长宁KI...
每日互动拟出资不超1000万元... 11月17日,每日互动(300766.SZ)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应景科技有限公司拟与杭州华旦丹...
股票行情快报:九安医疗(002...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11月17日收盘,九安医疗(002432)报收于43.89元,上涨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