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1%,10月下降1.7%。在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对有关数据进行了解读,并判断了下一步投资走势。
“从前10个月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1.7%,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保持小幅增长,投资实物工作量应该说还是在增加的。”付凌晖说。
对于当前的投资变化,付凌晖表示,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投资主体来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在投资方面的决策趋于谨慎。具体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民间投资放缓会影响投资的增长。

付凌晖指出,从结构因素来看,房地产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占比较高,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4.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
“我们看到,房地产投资的下拉作用还是比较大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导致全部投资增速下拉3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的投资增长动能不足,在客观上也影响投资的增速。”
付凌晖表示,尽管投资增速在放缓,但也要看到投资结构在优化。表现在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在积极推进,新兴制造业在发展壮大,支撑了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部分高端行业的投资力度在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带动了部分高技术行业的投资较快增长。
付凌晖介绍,前10个月,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信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2.7%。绿色转型相关投资增势较好,能源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相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太阳能、风能、核能、水力发电以及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合计同比增长10.4%,保持较快增长。

“从未来来看,我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需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看当前,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投资的空间依然巨大。”付凌晖说。
付凌晖认为,从产业发展来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的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来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的全面振兴,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来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的投资仍需要发力。
“下阶段,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继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投资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投资在扩内需、优供给、惠民生方面的关键作用。”付凌晖说。
南方+记者 王诗堃 段江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