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从今年6月18日起,广州市23家医疗机构推出的“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措施引起关注并受到赞扬。所谓“续诊号”,就是切实解决患者因检查、检验结果未及时出具而需再次挂号的问题。该服务允许患者在首诊后3天或多天内(含首诊当天,一般为3天)免费续诊同一科室,由医生解读检查结果并完成后续诊疗,避免多次挂号带来的时间与经济负担。
凡是有到医院诊疗经验的市民,无疑都会为该措施感到高兴。有关人士以专业术语做了精确解读:一是提升效率,保障诊疗连续性,避免因检查间隔导致的“断点就医”,缩短整体就诊时间;二是便民减负,减少患者重复预约挂号的麻烦,节省重复挂号费用,降低就医成本;三是优化资源,通过流程再造,由医院采用“预约制”合理安排挂号资源,不扰乱原有初诊秩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而且有关机构也详细说明了落实的细节,看起来的确解决了患者对于新措施落实的担心。应该说,从患者感受到专家解读,都表达了对于医疗惠民改革的高度肯定。
那么,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以检查诊疗的“续诊号”为切入点,推进医疗惠民改革。在这里我想到的是,应该进一步把患者关心的问题前移,从“续诊号”追溯到初次诊疗中的各种检查、检验问题。
众所周知,诊疗中的检查、检验是确诊病因的必要手段,这种常识无需赘言。只是,患者存有疑惑:有些检查、检验项目真的有必要吗?这种疑惑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些病人的感受是,在初诊中动辄检查、检验,自己无法判断其合理性,担心频繁的检验项目成为医疗费用中的沉重负担。无庸讳言,患者疑惑中的关切指向的是,检查、检验是否会成为医疗机构的经济创收来源。
那么,是否也应该像推进“续诊号”那样,对检查、检验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作出相应的制度化核查、监管?兹事体大,作为普通市民只能姑妄言之。我相信,推进医疗惠民改革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尤其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专业人士可以起到更为重要的推进作用。(李公明)
从“续诊号”切入,推进医疗惠民改革
来源:羊城晚报 2025年11月16日 版次:A08栏目:大城小议作者:李公明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从今年6月18日起,广州市23家医疗机构推出的“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措施引起关注并受到赞扬。所谓“续诊号”,就是切实解决患者因检查、检验结果未及时出具而需再次挂号的问题。该服务允许患者在首诊后3天或多天内(含首诊当天,一般为3天)免费续诊同一科室,由医生解读检查结果并完成后续诊疗,避免多次挂号带来的时间与经济负担。
凡是有到医院诊疗经验的市民,无疑都会为该措施感到高兴。有关人士以专业术语做了精确解读:一是提升效率,保障诊疗连续性,避免因检查间隔导致的“断点就医”,缩短整体就诊时间;二是便民减负,减少患者重复预约挂号的麻烦,节省重复挂号费用,降低就医成本;三是优化资源,通过流程再造,由医院采用“预约制”合理安排挂号资源,不扰乱原有初诊秩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而且有关机构也详细说明了落实的细节,看起来的确解决了患者对于新措施落实的担心。应该说,从患者感受到专家解读,都表达了对于医疗惠民改革的高度肯定。
那么,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以检查诊疗的“续诊号”为切入点,推进医疗惠民改革。在这里我想到的是,应该进一步把患者关心的问题前移,从“续诊号”追溯到初次诊疗中的各种检查、检验问题。
众所周知,诊疗中的检查、检验是确诊病因的必要手段,这种常识无需赘言。只是,患者存有疑惑:有些检查、检验项目真的有必要吗?这种疑惑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些病人的感受是,在初诊中动辄检查、检验,自己无法判断其合理性,担心频繁的检验项目成为医疗费用中的沉重负担。无庸讳言,患者疑惑中的关切指向的是,检查、检验是否会成为医疗机构的经济创收来源。
那么,是否也应该像推进“续诊号”那样,对检查、检验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作出相应的制度化核查、监管?兹事体大,作为普通市民只能姑妄言之。我相信,推进医疗惠民改革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尤其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专业人士可以起到更为重要的推进作用。(李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