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辉超市”,601933.SH)接连曝出商品质量问题,从“穿越豆腐”到“牛肋条掺猪肉”等争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质量问题频发的背后,永辉超市正面临严峻的业绩压力。财务数据显示,永辉超市业绩已连续多年亏损,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7.1亿元。
永辉超市食品问题频发
根据潇湘晨报报道,11月11日,湖北随州一顾客在社交平台反映,称其在永辉超市购买的牛肋条中掺杂猪肉。
11月13日,尤先生表示,所购牛肉为超市已预称重标价的牛肋条,工作人员现场切片后未当场查验,直至食用时,发觉肉质颜色与味道异常,才发现其中混有猪肉。
涉事永辉超市工作人员回应称,不存在掺杂猪肉销售的情况,牛、猪肋条分架陈列,不可能放错。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福建泉州一名消费者10月27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永辉超市购买到一盒内酯豆腐,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竟是“2025年10月28日”。此事引发较大关注,网友调侃其为“穿越豆腐”。据经视直播,记者致电豆腐生产商泉州好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将进行核实,“看是不是日期打错了”。泉州市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则建议,消费者可与超市协商,或通过12315投诉,并表示将介入调查,核实是厂家还是超市方面存在问题。
这不是永辉超市出售的豆腐的生产日期第一次出现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2月14日,一位福州的消费者在当地永辉超市购买日本豆腐后,发现包装袋上印的生产日期为2月15日。经调查,该消费者买到的豆腐由永辉的食品加工厂生产,是生产时打码机出现跳码打错生产日期,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未发现,才让这批打错生产日期的产品上架。
据证券之星消息,根据12315消费者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数据,永辉超市新增41件消费者投诉公示,投诉内容聚焦于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等核心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生鲜、零食等多个品类。无独有偶,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者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也收到多起针对永辉超市的质量投诉。

截图源自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
此外,永辉超市的商品质量问题还反映在监管抽检中。重庆市长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9月1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5月30日抽检的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长寿协信分公司销售的“紫心红薯-特惠”,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项目不符合GB 2763-2021标准要求。

截图源自重庆市长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调查结果显示,该批次红薯15kg已全部售出,超市在收到检验报告后张贴召回通知,但未收到退货。监管部门认定,超市行为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但依据“首违不罚”清单不予以行政处罚,仅进行教育。超市自查称问题源于“未能尽到进货查验记录义务”,并承诺加强索证索票管理。
业绩五年亏百亿,董事长拟减持套现4亿
食安纠纷频发的背后,永辉超市正面临严峻的业绩压力。财务数据显示,永辉超市业绩已连续多年亏损,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7.1亿元。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从2021年—2024年,永辉超市累计亏损超95亿元。加上2025年前三季度的7.10亿元亏损,近五年累计亏损超102亿元。

截图源自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
在此背景下,永辉超市高管减持动作引发市场关注。今年11月,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计划减持公司股份,预计套现超4亿元,而副总裁此前已完成相应减持。高管密集减持与业绩亏损形成的对比,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担忧。
为扭转业绩颓势,永辉超市启动“学习胖东来”战略转型,至今已进行一年半时间。胖东来以优质服务和商品品质著称,但永辉超市的转型并未带来业绩改善,仍未走出亏损泥潭。同时,转型过程中还出现员工抱怨工作任务增加但薪资未相应增长的问题,内部管理矛盾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