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长辈参与到各类理财投资活动当中。但一些长辈往往因为缺乏理财知识和经验,不了解产品特性和风险,而购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为此,长辈们投资理财务必遵循“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道理,确保产品风险与自身承受能力匹配。
《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提出,对65岁以上长辈销售高风险产品作特别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履行“特别的注意义务”,体现了对长辈的特别呵护。
长辈如何遵循适当性原则投资理财?本期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为您带来解答。

一、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评估
基于适当性管理原则,金融机构会采取通俗易懂的测评问卷语言以及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面呈现形式,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建议长辈如实回答,提供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标以及对风险的态度等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匹配偏差。
二、明确投资目标预留资金
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投资的目标应以保值增值为主。
长辈在保留保障医疗、养老等刚性支出并预留充足的流动性资金之外,需根据自身需求以及承受风险能力,采用多元化投资组合进行资产配置,同时单笔投资金额不宜过大。
投资前需详细了解产品性质、风险收益及投资期限等,避免复杂金融产品,谨慎参与中高风险投资。 可咨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确保充分理解后再决策 。

三、聚焦安全与流动性搭配
长辈投资理财应优先配置低风险产品,如存款、国债、大额存单、银行理财等,收益稳定且风险低。其次可以搭配短期灵活产品,如货币基金、短期定期存款,便于应急支取。
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会为老年投资者筛选、设计或引入符合稳健保值需求、结构简单清晰、流动性较好的产品。
四、警惕风险守住“安全底线”
防范诈骗,拒绝高收益陷阱。投资理财前要核实金融机构及产品的合法资质,保留完整的合同、交易凭证和沟通记录以便纠纷时维权 。
不要轻信向陌生账户转账。一旦销售人员介绍时出现“保本保收益”“稳赚不赔”的话术,需要提起警惕。
五、主动行使知情权与选择权
长辈可以要求金融机构明确告知产品风险等级、费用等,签署合同前,务必确认条款内容,必要时要求子女或法律人士协助审核。
同时,要擅用金融机构的适老化服务。比如线上购买时,金融机构会提供大字体、语音引导等适老功能,线下服务安排专人讲解。
金融机构一般会在关键条款处添加醒目标注,并要求老年客户亲笔书写如“清楚知晓风险”等关键确认语句,此时要仔细阅读确认后签字,不要嫌麻烦就简单签名了事。
六、多请援助协助理财规划
新规给予65岁以上的长辈有更多的考虑时间。为此,长辈可以细思虑、慢决策、多咨询。
在此期间,可以与家人商议或独立评估,减少冲动购买风险,审慎决策。此外,可以邀请家属梳理资产、陪同听取说明,还可以让信任的子女、亲友在金融机构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发生重大市场波动或产品异常时,金融机构可以多渠道送达提醒。
《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通过规范金融机构义务,为老年人理财筑起“安全网”。长辈需主动配合评估、选择适配产品、警惕高收益陷阱,善用金融机构的适老化服务与适当性原则,以家庭与社会的协同支持,进一步保障金色晚年的财富安全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