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今天咱们聊聊汽车行业——这个正在被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三重浪潮重塑的赛道。作为盯了20年产业变迁的老炮,帮主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汽车业正在经历十年未有的变局,从“油路”到“电路”,从“驾驶”到“智驾”,从“本土”到“全球”,每个环节都在重构投资逻辑。

先说电动化,这已经不是趋势,而是现实。2025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267万台,同比增幅达28%,渗透率已突破46%。更震撼的是,今年10月单月渗透率直接冲上52%,这意味着每卖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政策也在全力助推:以旧换新补贴、购置税免征倒计时,让新能源成了消费者的“聪明选择”。但帮主得提醒,电动化不等于所有企业都能赚钱。行业已从“蓝海”进入“红海”,小鹏推出0首付、五年0息,特斯拉跟进金融战,比亚迪用低息+电池租赁组合覆盖入门车型——这本质是头部玩家用资本优势清场,今年已有三家中小车企退出市场。
再看智能化,这才是下一轮竞赛的核心。行业焦点正从“三电系统”转向“智能驾驶”。华为抢滩高阶智驾定义权,把ADS 3.0系统和安全、好用深度绑定;比亚迪则走技术普惠路线,将智能驾驶下放到10万元车型。申万宏源最新报告更是点明:AI Car将成为驾驶、座舱、底盘、动力四大智能体融合的超级终端。这意味着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会进化的“智能伙伴”。
全球化则是中国车企的二次增长曲线。今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02.4万辆,反观燃油车出口反而下降了7%。欧洲占出口四成,东南亚增速惊人。更关键的是,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卖车,而是“工程师红利套利”——申万宏源预测,5年后中国车企海外销量有望接近1000万台。
对中长线投资者的策略建议:
1. 聚焦“技术护城河”:别被短期销量迷惑,要看企业是否掌握核心壁垒。比如华为的智驾系统、比亚迪的电池技术,这些才是长期价值根基。
2. 布局“出海先锋”:重点盯欧洲市场布局深的车企。吉利、奇瑞等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奇瑞10月出口量达12.6万辆,占其销量45%。
3. 挖掘“产业链隐形冠军”:零部件企业正横向拓展至机器人、低空经济。比如宁德时代不仅是电池龙头,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储能业务成为新增长极。
帮主20年经验总结: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催生新巨头,也会淘汰旧玩家。在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咱们要投的不是短期风口,而是那些“十年后还在且更强”的企业——能持续技术创新、能打开全球市场、能构建生态护城河的公司,才是值得长期陪伴的优质资产。
我是帮主郑重,专注中长线的财经老炮。投资路上,不追风,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