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首度发布,系统性扫描2025年上市的全新车型与全新换代车型,追踪全网热度,以真实声量“定榜”,打造年度新车“参考系”。
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实现历史性突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技术迭代加速惠及消费者,市场格局瞬息万变。新车是生产“新生”,更是中国汽车“首发、首搭、首创”的一次次新生,也因此成为观察中国汽车市场与行业变化的透视镜。

与聚焦短期销量或单一数据统计的传统榜单不同,有三大价值:
全视角新车,完整扫描全新车型与全新换代车型,用“全”和“新”锁定爆款,锁定市场前沿趋势;
真数据追踪,以新车上市为周期,追踪全网多平台声量,呈现“真人气”;
深维度分析,关注热度且解读热度背后的“为什么”,洞察产业真正的变革方向。
据统计,截至11月6日,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共上市约80款全新车型与全新换代车型,“话题之王”小米YU7、“经典新生”奔驰纯电CLA、“家庭视界”理想i8脱颖而出,荣登年度热度前三。市场的选择胜过千言万语,透过究竟能看到什么?
“话题之王”实至名归
年度“C位”花落谁家?
尘埃落定,似乎在意料之中。
小米YU7,“话题之王”,之所以给出这个结语,是因为这款车不仅在多平台综合热度第一,还是社交平台用户互动讨论频次第一,它引发的话题度是“空前”的。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竞争进入深水区,而小米汽车以后来者的身份居上,热度第一的象征意义早已超越数据本身,它清晰地表明,中国企业正在打破传统造车壁垒,改变汽车属性,改变着消费者的心。

在热度前十的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七席,其中不乏新势力车型理想i8、乐道L90、小鹏G7,都对应着品牌在今年重要的产品阵容扩张;也有腾势N8L、尊界S800这样的“种子选手”,象征着自主品牌攀高的决心。
值得一说的是,前十的自主品牌车型,无一不以科技尤其是辅助驾驶为核心卖点。小米YU7将城市NOA和800V超充等顶尖技术带入20万元价格区间,位列季军的理想i8作为品牌首款纯电SUV,搭载了5C超充电池与AD Max 3.0智能驾驶系统。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正在向中高端车型普及;动力路线更“成熟化”,曾经专注纯电或增程的品牌,开始转向全新动力路线来契合具体的实用需求......
市场节奏越快越紧迫,自主品牌越向前、越踊跃,宝骏、享界、传祺、奇瑞、阿维塔、领克、荣威等等品牌的新车热度榜上有名,不论新旧、不谈“资历”,通篇都是“进取”。
智电驱动“登榜”
奔驰纯电CLA、别克至境L7和上汽大众途昂Pro,前十名中的三个合资车型,恰恰代表了合资品牌在新车“大战”中的不同“手段”,这不是偶然。
奔驰纯电CLA和别克至境L7代表着合资品牌的全力电动化:补齐三电短板,用扎实的硬件基础重塑技术力。
奔驰纯电CLA的866公里续航和10.9kWh/百公里的能耗,其技术指标直接回应了此前电动车用户最关心的续航、能效和补能效率等核心痛点。

别克至境L7的“真龙”增程系统采用252kW行业最大功率增程单电驱,提供了相当于3.0T V6发动机的动力,满电0—100km加速仅需5.9秒,百公里综合能耗低至0.5L。
在新能源赛道“品牌光环”不足以打动消费者,必须拿出硬核技术,这是竞争逻辑之变。沃尔沃XC70、北京现代EO羿欧、本田的P7、S7,东风日产N7等等,都在用全新的面貌前行。

上汽大众途昂Pro则代表了燃油车的潜力远未走到终点。在中国市场,连续几年增速狂飙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50%,势头有所放缓,未来几年燃油车仍然是汽车大盘的重要支柱,它们同样准备好成为新技术的载体。
冲上榜单前列的合资品牌新车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中国技术”赋能的智能化追赶。
奔驰、别克都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合作开发辅助驾驶系统,而上汽大众与卓驭联手开发了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无智能,不新车”在榜单上处处印证,广汽丰田铂智3X、一汽奥迪Q6L e-tron,又如奥迪E5 Sportback联合中国企业打造了具有专属“驾驭感”的辅助系统……

智能科技不是“有或无”的配置选择,而是而是决定产品高度的价值标尺,是满足用户需求的真诚答案,更是引领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重塑新车“价值坐标”
从车型分布来看,SUV数量在榜单中占比超过65%,这一数据印证了中国消费者对空间灵活性的持续偏爱,MPV尽管数量不多,但上榜车型也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市场关注。
与其说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倒不如说,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明确,空间是新的科技载体,是更具体的场景需求。

“大”不等于“好”,新能源车经过了“大电池放哪儿”的进化之后,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车内空间如何被精准规划和高效利用,三排座椅翻折,五座和七座无缝切换,后备厢扩容,甚至是纯平大床的“午睡车”,应对日常通勤、举家出游、极限远行等不同生活方式的空间能力应运而生。
智能科技的普及更是让“科技载体”的空间没有边界。比如“宠物模式”“带娃模式”,精准匹配着生活方式,汽车座舱从一个封闭的“盒子”,变为一个主动、开放、可进化、可与用户深度互动的“大型智能交互体”。
消费者重视空间,本质是重视车带来的生活价值,车企竞争的焦点也要从“造多大”转向“造出怎样的空间解决方案”。
描绘出一个更加多元、理性的市场图景:技术更迭加速的同时刷新了竞争维度,从追逐“规模”转向创造“价值”。胜利不属于当下的赢家,而是属于那条最敏捷的进化轨迹。

南方+记者 魏泓泉
设计:许蕾
统筹:郭小戈 邵玉梅
策划:陈韩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