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阻止网暴升级?品牌声誉管理专家:定点情绪降温,才能精准扑灭火源!
创始人
2025-11-17 13:41:36
0

本期主题:品牌翻车自救指南
近日,一系列品牌危机事件屡登热搜,频频引爆话题。从西贝、始祖鸟到泡泡玛特……这些问题究竟是内部管理失序的“人祸”,还是外部社交媒体的“放大镜”效应?而当舆论风暴来袭,品牌究竟该如何应对?是道歉了事,还是必须搭建一套更深层的应对体系?又能否在“危”中把握转“机”?搜狐号上有这样一群深耕品牌与网络舆情领域的行家,不妨看看他们如何解读品牌翻车,探讨危机公关背后的品牌生存哲学。

@赵雨润曾任职盛大影视CEO,并担任香港大学ICB客座讲师,是位跨界的创新型商业大咖和导师。他既是身处一线、直面市场的“实战派”,也是站在大学讲台、梳理理论的“学者”。这种 “带着理论下战场,带着战果回课堂” 的模式,让他提供了不同于纯顾问或纯学者的独特价值。本期,就让我们来听听他对企业品牌声誉管理的独创见解!

搜狐号:近期的品牌翻车(始祖鸟,西贝,LABUBU等)事件,在您看来,核心导火索更多是出自内部管理的“人祸”,还是外部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赵雨润:在我看来,内部管理的“人祸”是埋下的地雷,而社交媒体只是那个最终踩响它的人。

我们总是容易把目光聚焦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上,却忽略了是谁把地雷埋在了那里。

1,祸根在于内部的“信息同温层”。很多时候,翻车的创意在品牌内部看来天衣无缝,是因为决策团队背景太过相似,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审美自信。就像一个厨房里如果全是四川厨师,他们做出来的菜自然会认为“天下人都爱麻辣”。这种内部视角的固化,是埋下地雷的第一步。

2, 社交媒体是那个“诚实的揭短者”。社交平台本身并不制造问题,它只是一面放大镜,而且是一面特别偏爱“瑕疵”的放大镜。它能瞬间将企业内部那个微小的认知偏差,暴露在亿万目光下,并允许每个人在上面涂鸦、吐槽,最终演变成一场品牌的“公开处刑”。

3,治本之策:建立“外部视角”的免疫系统。所以,我的建议是,品牌必须主动打破自己的信息茧房。我曾在我辅导的公司里在内部流程中硬性规定了一个 “挑战者环节”——邀请非本部门的员工,甚至邀请我们的家人来预览广告片。他们的一句“这个好像不太对”,其价值远超一份精美的内部报告。

搜狐号: 面对这息万变的舆情,您认为当代危机公关的核心,是否已从“控制信息”转向了“管理情绪”?

赵雨润:是的,这个转变是根本性的。过去的危机公关像是在下象棋,讲究排兵布阵,有“黄金4小时”来运筹帷幄。而现在的危机公关,更像是在驾驭一场雪崩,信息是飞溅的冰雪,而情绪才是推动一切的那座山体。你的核心任务,不再是接住每一块冰,而是如何安抚那座愤怒的山。

1,从“辩解逻辑”转向“共情逻辑”。当潮水般的指责涌来时,第一时间站出来争辩“我不是故意的”或者“你们理解错了”,无异于在洪水中试图砌墙。最有效的做法,是先跳进水里,告诉人们“我感受到了水的冰冷,我和你们在一起”。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是承认并接纳公众的情绪。

2,“态度”比“事实”更先抵达人心。在情绪高涨时,人们没有耐心听你冗长的数据和分析。一句带着温度的“我们看到了,我们很抱歉,我们正在处理”,远比一篇逻辑严密但冰冷如霜的声明更能为后续沟通打开一扇窗。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

3,用“情绪地图”来指导行动。我们现在会使用舆情工具来绘制实时的 “情绪热点图” ,看清楚公众的愤怒、失望、恐惧具体集中在哪个点。这让我们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泼水救火,而是能精准地瞄准火源,进行“定点情绪降温”。

搜狐号:当下,AI、虚拟偶像等科技正重塑品牌与用户的互动方式。品牌应如何把握“科技赋能”与“人性化沟通”之间的平衡,避免让营销变得冰冷?

赵雨润:科技是舞台上最炫目的灯光和特效,但能让人记住这场演出的,永远是台上那个会哭会笑的演员。成功的品牌,懂得用科技为“人性”伴舞,而不是让它抢走了主角的戏份。

1,为技术注入“人格”,而不是“功能”。我们打造一个虚拟偶像,不能只满足于它能唱跳、能答题。更要思考:它有没有小脾气?它会不会有尴尬的瞬间?我们曾为一个虚拟角色设计了一个“紧张时会下意识摸耳朵”的小动作,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设计,让粉丝们立刻觉得“她活过来了”。人性的光辉,往往藏在“不完美”里。

2,划定“人机协作”的黄金分界线。我的原则是:让AI去做那些标准化、高效率的事,比如信息查询、常规推荐;而把那些涉及情感、抱怨和重大决策的时刻,坚决地留给真人。当用户感到无助时,屏幕上弹出的那句“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已为您转接专属客服”,就是科技所能展现的最温暖的人性。

3,用“故事”的温度,融化“算法”的冰冷。再智能的推荐系统,如果只是冷冰冰地推送“猜你喜欢”,也终会让人厌倦。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变成“一位懂你的朋友”?比如,在推荐一款登山鞋时,附上一段其他用户穿着它看到绝美日出的故事。让每一次技术的触达,都包裹着一层情感的糖衣。

搜狐号: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广告创意,在品牌方内部看来是“有趣”的,却在公众解读中变成了“冒犯”。您认为该如何避雷?

赵雨润:这种情况,就像一个房间里待久了的人,闻不到房间里的特殊气味。品牌团队就是那群“久居其中”的人,需要主动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规避雷区,不能靠灵感,必须靠制度。

1,引入“魔鬼代言人”机制。在我们的创意评审会上,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就叫“挑刺官”。他的任务不是赞美,而是扮演各种背景的用户,从不同角度“找茬”:“这个梗,南方用户能听懂吗?”“这个画面,会不会让某个年龄层的人不舒服?”强制性的多元视角,能筛掉大多数隐患。

2,进行“真实世界”的压力测试。不要迷信内部的高票通过。我们有个“百人盲测”的传统,在重大市场活动上线前,会剥离品牌信息,将素材丢到一个由真实用户组成的社群里,看他们最原始的反应。这些来自“房间外”的反馈,无数次把我们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3,拥有一张动态更新的“文化敏感地图”。社会情绪是在不断流动的。我们内部维护着一份活的文档,我们称之为 “避坑指南” ,里面实时更新着当前需要谨慎绕行的文化、性别、地域等敏感话题。这份地图,是所有创意人员出发前必须查阅的导航。

搜狐号:企业家个人IP是一把双刃剑。在您看来,当企业家的个人风格与品牌的公众形象深度捆绑时,该如何管控风险?

赵雨润:这就像让一位魅力四射的船长,成为这艘船的活体标志。他能吸引无数人买票登船,但他的任何一个不当举动,也可能让整艘船遭遇风浪。因此,我们必须既为他搭建最闪耀的舰桥,也要在船舱里准备好足够坚固的救生艇。

1,划定“个人秀”与“品牌秀”的舞台边界。必须白纸黑字地约定,企业家在什么场合下是“品牌代言人”,在什么情况下是“个人爱好者”。比如,可以畅谈创业心得,但应避免轻易踩进极度分化的政治、社会议题红线。设立“言论禁区”,是保护品牌,也是保护他自己。

2,建立“提词器”与“安全绳”机制。即使是最高明的船长,也需要航海图和瞭望员。我们要求企业家的关键公开言论,尤其是社交媒体帖子,需要一个极核心的小型团队进行“风险预览”。这个团队的作用不是扼杀个性,而是提示“前方有浅滩”,充当人性的“提词器”和“安全绳”。

3,准备好“B角计划”与应急剧本。绝不能把所有的戏份押在一个人身上。品牌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其他吸引力中心,比如强大的管理团队、深入人心的产品文化。我们内部有一个 “IP风险应急预案” ,明确了一旦船长个人遭遇不可预测的风浪,品牌如何迅速将公众视线转向这些坚实的“B角”,确保巨轮本身的稳定。

搜狐号:纵观当前市场,您认为国内品牌在公关和品牌建设上,最普遍、最亟待补上的一个“短板”是什么?

赵雨润: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认为是 “灵魂” 。许多国内品牌已经练就了一身强健的“肌肉”——渠道强悍、供应链敏捷、营销打法凶猛。但它们常常缺少一个能够穿越周期、打动人心的“灵魂”,也就是一套清晰、坚定并被始终践行的品牌价值观。

1,超越“卖货”思维,构建“共生”关系。很多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仍停留在“我生产,你购买”的简单交易层面。它们追逐每一个流量风口,用促销和噱头来刺激消费,却忘了回答一个根本问题“用户为什么需要我们这个品牌存在于他的生活中?”没有这个答案,就无法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

2,挑战“知行合一”的终极考验。这是最艰难的一环。当品牌宣称“用户第一”时,它的客服是否有足够权限真心为用户解决问题?当它标榜“环保”时,它的包装是否真的为环保付出了额外成本?在今天这个透明的时代,任何微小的“说一套做一套”,都会被瞬间拆穿,让所有华丽的品牌故事轰然倒塌。

3,价值观是危机来临时最珍贵的“信用储蓄”。当一个拥有坚实价值观的品牌犯错时,它过去的长期坚持就是它的“信用储蓄”。公众会想:“它一直做得不错,这次可能是个意外,我们愿意给它一个改正的机会。”而没有这种储蓄的品牌,一次失误就可能直接被“拉黑”,因为大家认为“它本来就这样,不值得信任”。

搜狐号:是什么契机让您投身营销这个行业,并成功打造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行业IP?可否分享下?

赵雨润:我的故事,始于一个朴素的好奇心:为什么人们会爱上某个品牌,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它的“信徒”? 我觉得这背后是一部精妙的“人性心理学”,而营销,就是这部心理学的实践艺术。

1,起点:从“观察行为”到“影响行为”。我最初着迷于心理学,喜欢观察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后来我发现,营销就是一个巨大的、真实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室。在这里,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真诚的承诺,真的可以改变无数人的选择和体验。这种将心理学洞察应用于商业实践,并创造真实价值的可能性,让我充满了激情。

2,定位:找到“实战派学者”的独特交汇点。在行业中,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独特的位置:我既是身处一线、直面市场的“实战派”,也是站在大学讲台、梳理理论的“学者”。于是,我将这两种身份融合,形成了我的个人IP标签。我的分享,既有前线炮火下的真实案例与教训,也有经过沉淀和反思的方法论。这种 “带着理论下战场,带着战果回课堂” 的模式,让我提供了不同于纯顾问或纯学者的独特价值。

3,坚持:利他主义的“价值输出”。我始终相信,个人IP的基石是“信任”,而赢得信任的最好方式,就是持续地、无私地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我坚持分享成功的经验,也坦诚地剖析失败的教训。我不把自己包装成无所不能的专家,而是一个乐于分享的同行者。久而久之,这种真实和利他,为我吸引了同频的受众,他们因为我的内容而获益,因为我的真诚而信任,最终共同构筑了我的行业IP。

相关内容

中国联通App交话费将无法...
IT之家 11 月 17 日消息,据IT之家小伙伴反馈,中国联通 ...
2025-11-17 15:37:25
中国联通App调整话费积分...
中国联通App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1月26日起,将对App内...
2025-11-17 15:37:25
原创 ...
有人说唐尚珺成功,有人说唐尚珺活得很失败。但是恐怕不会有人能够猜到...
2025-11-17 15:37:17
胖东来打假多个账号,称未授...
11月16日,胖东来发文称,近期,网络平台上仍存在大量擅自使用“胖...
2025-11-17 15:37:17
设伏拦截!当场缴获15万现...
近日,东港市公安局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跨省协作抓捕。北井子派出所与椅圈...
2025-11-17 15:37:15
微信如何拒收企业微信信息?...
文丨语鹦企服私域管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作为我们生活和工...
2025-11-17 15:37:07
洲明科技:买方信贷担保业务...
证券之星消息,洲明科技(300232)11月1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
2025-11-17 15:37:06
交通银行信用卡“最红星期五...
交通银行信用卡“最红星期五”强势来袭!2025年7月1日-12月3...
2025-11-17 15:37:05
支付宝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观点网讯:11月16日,2025安徽入境旅游大会在合肥举行,支付宝...
2025-11-17 15:37:05

热门资讯

中国联通App调整话费积分抵扣... 中国联通App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1月26日起,将对App内缴费场景的积分抵扣规则进行调整。调...
洲明科技:买方信贷担保业务风险... 证券之星消息,洲明科技(300232)11月1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最高跌超14%!日本旅游消费股... 据中新经纬消息,17日,日本股市多只消费股出现大跌,截至发稿,FOOD&LIFE COMPANIES...
百胜中国(09987.HK)三... 格隆汇11月17日丨百胜中国(09987.HK)公布,今日在中国深圳举办了 2025 年投资者日活动...
防诈骗、会维权……公交车上这些... 大众网记者 刘姿岑 通讯员 胡振 青岛报道 近期,线上线下消费热度攀升,各类购物骗局也进入高发期。为...
飞腾D3000M入选“大国重器... 2025年的“双11”电商节已经全面打响,各大平台纷纷推出重磅活动。在这场年度消费盛宴中,国务院国资...
“农文旅体+”打造乡村消费新引... 经济参考报记者 黄玫 卢鉴 徐弘毅 罗非鱼年产量28万吨,占全国七分之一,上半年出口增长超20%;荔...
日本杂货品牌良品计画股价一度下... 每经AI快讯,11月17日,日本杂货品牌良品计画股价一度下跌12%,创2024年8月以来最大跌幅。 ...
原创 如... 本期主题:品牌翻车自救指南 近日,一系列品牌危机事件屡登热搜,频频引爆话题。从西贝、始祖鸟到泡...
原创 海... 本期主题:品牌塌房自救指南 近日,一系列品牌危机事件频频引发热议,冲上热搜。从西贝、始祖鸟到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