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在京东淘天卖更好,中小厂商在抖快书找日子过

“双11”落幕,谁是家电数码之王?
此前,京东巅峰52小时,淘宝冲刺48小时,各平台开启了双11倒计时。双11当天,原以为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迎来最终章,但各平台活动延续至了11月14日,京东“巅峰”口号变限时返场,淘宝“冲刺”口号变“最后72小时”。

(京东左、淘宝右)
看着双11的战报一页页刷新,如果你仔细对比京东、淘宝、抖音等各大平台的热门品类,会发现一个“铁律”,家电和数码品类永远稳坐前排,堪称双11的“常驻顶流”。
据星图数据显示,2025双十一购物节类目占比排名为,家用电器占据16.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手机数码和服装类目,分别占据14.6%和14%的市场份额,其余类目包括个护美妆、女鞋/男鞋/箱包、家具建材等等。

(图片来源:星图数据)
家电与数码能成为各平台的“香饽饽”,绝非偶然。
从用户需求上看,家电是家庭刚需品,现在消费升级,很多人对高端化、智能化家电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比如能联网控制的智能冰箱、节能省电并具性价比的空调等,涉及美的、格力、海尔等大品牌,都成为今年的热销款。
而数码产品则紧跟科技潮流,新机型、新功能的不断推出,例如苹果17及17pro等系列新产品、OPPO和Vivo系列新产品等等,刺激着用户的换新需求,尤其是年轻用户,对数码产品的更新迭代更为关注。
家电与数码品类在不同平台的表现,也反映出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战略打法的不同。其中,淘宝天猫作为传统综合的电商平台,不仅在家电数码上,还会分流进服装、美妆品类等,战略方向主打全品类发展,而京东相对集中在家电与数码上的比重多点,采取“全面进攻”策略。
1
京东聚焦家电数码,淘宝全品类协同
双十一期间,家电数码品类是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重点推广的品类之一,各平台通过预售、限时抢购等多种方式吸引消费者。
并且,目前的电商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的市场,家电类、数码类产品的竞争已经开始从纯粹的价格战,变成性价比、服务质量、购物体验等全方位比拼,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在家电数码领域的策略各有特色。
例如京东,打开京东APP,新识研究所发现,家电家居与手机数码成为了一级流量入口,以往多是藏在二级菜单里,双十一当天更是直接“空降”首页,占据了屏幕近三分之一位置。有趣的是,在一些细小处实时显示的推荐内容中,大部分也都是在显示家电和数码品类产品。

(京东APP界面)
京东自崛起之初,便以其在3C数码和大型家电领域建立的正品、物流、售后、口碑赢得了大量忠实用户。“买家电,上京东”曾是多少消费者的不二之选。然而,随着电商格局的演变,淘宝天猫的全品类覆盖,拼多多的低价奇袭,抖音快手的内容电商切入,使得每个平台都在不断寻找和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而不同于京东,淘宝仍是以“双11”为总称的一级流量口或推荐面进入,淘宝天猫主打全品类覆盖,分时段品类专场和直播联动,不仅在家电、数码品类上“下功夫”,也侧重在服饰美妆等品类打造潮流玩法。
例如淘宝的双11专属攻略中,每天能看到每个时段进行活动的商铺与主题品类,而大多数是服装、美妆类品参与较多,并点进去显示或是旗舰店直播,或是入会并充值的优惠界面。

(淘宝APP界面)
但这一战略布局也让淘宝变得“分身乏术”,造就了京东在家电数码这两条“护城河”必须守得住,且更要冲得猛。
新识研究所为了更直观体验双11家电、数码在各平台的价格变化和优惠力度,随机选取了一样家电品类,从平台和时间角度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价格对比。
以一款小天鹅品牌蓝鲸2.0系列,型号为TG100V89PRO的洗衣机为例。
11月11日,当天在京东APP加购了该款商品加进购物车,并且领取了最大优惠券,最后付款阶段价格显示原价商品5499元券后优惠显示最终价为3081.92元,其中包含了平台促销满减824.85元、优惠券满减1249.8元、国补优惠满减342.43元。
11月12日,再去看该款价格来到了3999.2元,虽双11活动仍在京东持续,但是细看金额明细发现,促销和优惠券的8折满减已经取消,但优惠券的金额满减来到了满5000减500,且国补来到了满减999.8元,不过总金额仍有所上升。

(京东APP:依次11日金额、12日金额)
同样一款商品,打了淘宝APP,对其进行了加购物车,11月11日当天,优惠前价格为7399元最终显示价格为4399元,其中包括立减优惠、官方立减、国补等满减优惠。
而在11月12日结算显示的价格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淘金币所减少的金额。值得注意的是,不加上国补的券后补贴价格由5097元上涨到了5497元。

(淘宝APP:依次11日金额、12日金额、12日付款界面)
从价格的跨度上看,京东的价格变化会大一点,没有促销选项的优惠仅靠券和国补,价格上升近千元,而淘宝价格就相对稳定些,基本上双11当天和次日的变化不会太大。
但是从商品整个价格来说,京东价格会略胜于淘宝,最大价差近1400元,最小价差近4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在双十一期间的搜索栏内推出了“AI万能搜”功能,输入商品名称和相关信息,会自动生成商品的核心亮点、服务和选购建议等,并且还能将优惠信息和价格比对给罗列出来,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搜索便利。
实际上,各平台也在相互学习和渗透,例如京东不断加强内容生态建设,而淘宝天猫则持续提升物流和服务体验等。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多平台比价、按需选择的“理性消费”时代已经到来,而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仍需回归到为消费者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上。
2
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小米 VS 抖音+苹果?
如果说京东和淘宝是家电数码双11的“老牌劲旅”,那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这些平台就是来势汹汹的“新势力”。它们没有沿着老玩家的赛道内卷,而是凭着各自的“独门绝技”在家电数码领域撕开了口子,让整个战局变得更有看头。
说起拼多多,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便宜”,这种标签在双11的家电数码战场被放大到了极致。不同于京东的“服务溢价”和淘宝的“全品类均衡”,拼多多的打法简单粗暴却精准致命,以百亿补贴为核心,专攻“价格敏感型用户”。
“双11优惠返厂”霸屏APP启动,“百亿补贴”的红色标识比任何流量入口都更有吸引力。拼多多的侧重点很明确抓头部爆款,用极致低价形成“爆款效应”。
它不会像淘宝那样铺全品类专场,也不会像京东那样强调服务细节,而是集中资源砸向OPPO/Vivo、荣耀、小米、海尔、美的这些国民度高的头部品牌爆款机型和经典款家电。因为这些产品认知度高,消费者不用花太多时间比价辨伪,看到低价就愿意下单,很容易形成“刷屏式”购买。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品牌在拼多多表现突出,不管是小米手机数码还是家电品类,小米品牌多次入围拼多多该品类内的畅销榜中,这一现象在空调、洗衣机等领域较为明显。甚至在百亿补贴的助力下,小米K80手机更是凭借性价比位居手机畅销榜第一。

作为内容电商的代表,抖音和快手走了一条和传统电商完全不同的路,不拼货架,拼“场景化”。它们的核心逻辑是:先通过短视频或直播让消费者“心动”,再引导下单,把“需要买”变成“想要买”。
抖音的侧重点抓年轻用户,主打智能家电和潮流数码。打开抖音双11家电数码专区,刷到的不是枯燥的参数介绍,而是趣味性强、实用性高的短视频。比如一款智能冰箱,主播会现场演示冰箱功能,把冰冷的家电变成了“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神器”,一款手机,博主会用它拍vlog、分屏办公,展现出“潮酷”的使用场景。
抖音的直播更是“氛围组天花板”。头部主播会把家电卖场直接搬到直播间,一边演示一边喊“3、2、1上链接”,配合下单送福利模式,瞬间点燃下单热情。
根据抖音商城双11的数据显示,Apple与小米稳稳占据品牌榜前列。电脑、无人机等3C数码产品掀起购买热潮,大疆、机械革命等品牌顺势突围、表现亮眼。“国补”政策持续为家电行业赋能增长,海尔与科沃斯凭借扎实实力,分别斩获大家电、小家电品牌榜榜首。

快手则更接地气,主打“高性价比+主播信任度”。快手的家电数码主播多是官方旗舰店直播演示方式,直接报底价、讲售后。快手的用户群体更偏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所以销量高的家电多是性价比高的基础款,数码产品则以小米、荣耀等中端机型为主。

双11期间,快手电商还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玩法,不仅有针对新用户的首单优惠和老粉回馈等直播间专属福利,还设置了补贴争霸赛、特色大场专项等活动,全方位满足“老铁”们的多样化购物需求。
在国补政策与平台双11补贴的双重拉动下,3C数码、家电家居等品类销量实现显著增长。荣耀、华为、iQOO、海尔、海信、小米等知名品牌表现抢眼,成交额位居国补商品前列。
小红书也没闲着,今年开启“1年1度购物狂欢”活动,也是属于其第一个双11活动,据小红书数据显示,此次活动下平台的商家开播频次达到去年的5.8倍,买手开播频次也提升至去年的2.4倍。用户参与热情同样高涨,活动主话题曝光总量突破200亿,下单人数同比增长1.7倍,集章互动次数累计超过1.1亿次。

小红书看起来不像一个直接的“卖货平台”,但它在家电数码双11的链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决策入口”角色。
公开信息显示,小红书上线仅5个月的新业务“种草直达”,在10月9日至11月6日期间,借力小红书“种草直达”在各大电商平台中实现成交额破千万甚至破亿的单品已超过100个,成交额超100万的商品近1000个。
具体来看,部分代表性单品表现尤为亮眼:海尔云溪系列洗衣机在京东平台成交额近2亿元,小天鹅乌梅系列洗烘套装成交额超5000万元,TCLT7L电视机成交额超3000万元,科大讯飞T30学习机与石头P20UltraPlus扫地机器人成交额均突破2500万元。
这些新玩家的搅局,让家电数码双11的竞争从“价格战”升级到了“生态战”,拼多多靠供应链优势打低价,抖快靠内容生态做转化,小红书靠口碑营销做决策引导。它们各自占据了不同的用户心智,也让整个市场的格局更加多元。
3
淘宝京东上大牌3C卖更好,中小品牌在抖快书易出头
家用电器与3C数码品类不仅是双十一的流量担当,更是平台销售额的“地基”。双十一大促已进入收官阶段,各大平台纷纷亮出战绩,从平台发布的实时竞速榜和销售数据来看,头部品牌集中效应显著。
京东作为家电数码品类的主场,其实时竞速榜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截至11月12日的数据显示,在家电品类全品牌销售额排行榜中,海尔、美的、小天鹅三稳居前三,格力、TCL、海信等品牌紧随其后,展现出家电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
具体品类来看,空调销售榜前二为格力、美的,冰箱销售榜为海尔、美的靠前,洗衣机销售榜为海尔、小天鹅前列。海尔品牌在京东平台的双十一期间已经斩获了多个品类的第一,同时更是全品类排名第一。

一位来自山西介休的王女士表示,她在当地海尔专卖店经过多次体验后,选择了几款心仪的家电,得知门店有“国补+企补”优惠后,她认为“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最终一次性购买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彩电。
手机数码方面,苹果仍是最大赢家手机数码品类中,苹果凭借iPhone17系列新品优势,在京东平台“手机品牌热卖榜”上一骑绝尘。实时数据显示,iPhone17Pro单品已经分别霸榜首23天、榜二12天,成为当之无愧的“销冠”。国产品牌表现同样不俗,小米、一加、vivo、荣耀四家品牌占据榜单第三至第八位。其中,小米凭借其生态链产品矩阵,在智能家居设备销量上大幅领先。

京东在今年双十一中还推出了“直播全网比低价”活动,主播在直播间实时比对京东与其它平台同款商品价格,强调“买贵必赔”,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价格与服务上的心智优势。
而双11的淘宝平台上不管是家电类的冰箱、洗衣机、空调上,还是在手机数码中,头部效应的集中度上与京东十分相似,苹果仍是占据榜首,至于家电类分别有海尔、美的、小天鹅居前。

打开任何一个平台的家电数码销量榜,海尔、美的、苹果、小米这些名字几乎从未缺席,头部品牌的“统治力”肉眼可见。有人说,现在的家电数码市场是“头部吃肉,中部喝汤,尾部饿死”的局面。
其实,家电和数码产品属于高客单价、重决策的商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极度谨慎,品牌成为了“品质”和“服务”的简化标签。选择头部品牌,意味着更低的决策风险和更高的心理安全感。
再者头部品牌在研发投入上更具优势,能够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如智能冰箱、节能空调、折叠屏手机等。这些“人无我有”的创新产品是刺激换新需求的核心动力,也是中小品牌难以短期模仿的。
而且,头部品牌有更强的资金和供应链实力,能够承受双11在大促期间复杂的优惠计算(满减、券、国补等)和巨大的订单压力,并依然保持可观的利润。而中小品牌在价格战中往往力不从心。
虽然头部效应凶猛,但并不意味着中小品牌就没有生存空间。相反,新一代电商平台正在成为它们的“破局出口”,一些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细分赛道上一样活得很滋润。
未来的双十一,这种头部效应不会减弱,反而会随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而进一步加剧,而中小品牌也会将部分重心转至新一代电商平台,与头部主播或品牌自我直播方式延伸自己的客户群体。
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谁能真正读懂用户需求,谁能持续创造用户价值,谁就能在这场“持久战”中稳居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