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重磅报告:中国医疗器械展望2025
创始人
2025-11-19 05:37:15
0

文章摘录自麦肯锡医疗器械团队在中国医疗健康峰会的报告内容。

筹备这个文件是麦肯锡中国区生命科学团队每年必做的一件大事,我也曾参与过三届。所有的大脑袋们都把这一年的感悟和洞察集中反映在这份报告中,所以含金量很高。非常推荐阅读!

引言:航行于不确定性的新征途

中国医疗器械(China MedTech)市场正处于一个深刻变革的十字路口。五年前,麦肯锡曾提出中国市场的三大发展选项——“以中国为中心的医疗器械市场”、“全球业务增长引擎”和“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中心”。回顾过去五年,市场在持续的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市场准入限制以及国内政策(如带量采购 VBP)的影响下,呈现出复杂且多维度的演变。

《中国医疗器械展望2025》旨在剖析当前的市场格局,并为跨国公司(MNCs)和本土企业(Local Players)提供导航“前方道路”的关键战略洞察。报告围绕五个核心战略问题展开讨论: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吸引力是否依然存在?

  • 跨国公司如何最大化在中国的价值创造?

  •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是否会遵循生物技术(BioTech)的发展路径?

  • 本土企业是否有望崛起成为全球主要参与者?

  • 以及数字化与GenAI重塑产业哪些高价值场景?

一、中国市场吸引力与发展速度:增速放缓,体量仍居第二

1. 市场规模与增速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在过去五年中经历了增速放缓。2019年至2024年,市场规模从600亿美元增长到7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从2019-2021年的8%下降至2021-2024年的4%。然而,尽管增速放缓,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2024-2029年预计CAGR为5.5%,高于美国(4.9%)、欧洲(3.7%)和日本(3.0%)。

2. 影响因素与细分市场差异

市场增长的减速主要受几个关键因素影响:

  • 价格(入院价)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带量采购(VBP)的推行,成熟产品受到的价格影响显著(降幅在60%–80%),但创新产品类别相对影响较小。

  • 患者量稳定增长:尽管价格承压,但全国范围内的患者流量(门诊+住院)仍保持稳定增长,例如2024年1月至11月的同比增长率为7%。

  • 细分市场表现分化:根据排名前30的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公司(Domestic Sales)数据,2019-2023年总营收的平均CAGR为14%,24年下降明显至3%,细分领域表现差异显著:

    • 设备(Equipment)和体外诊断(IVD):营收表现相对稳健,2023-2024年CAGR分别为1%。

    • 消费类器械(Consumer):受到消费分层影响最为剧烈,其2023-2024年营收CAGR为-5%,毛利率却从2019年的55%提高到2024年的59%。

    • 高低值耗材(High/Low-value):由于VBP等影响,营收和毛利率均有所下降。

二、跨国公司的战略抉择:本土化与价值最大化

面对日益崛起的本土竞争者和政策压力,跨国公司(MNCs)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在减弱。MNCs在华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60%+下降至2024年的45%。根据竞争格局和市场潜力,MNCs可采取三种核心战略姿态:

1. 退出或减持(Reduce Stake):适用于价格竞争激烈、本地产品替代性强且非差异化投资组合的市场,考虑退出或剥离/合作中国业务。

2. 保持相关性(Stay Relevant):是最多采取的策略,通过参与VBP、调整市场进入(GTM)模式和利用产品组合协同效应,来保持销量份额和提高运营效率。

3. 加倍投入(Double Down):适用于市场潜力巨大、价格下降温和、技术渗透不足和产品组合具差异化的领域,通过商业扩张、深度本土化、创新发布和生态系统合作来巩固竞争优势。

对于致力于深耕中国的MNCs,四大战略重点至关重要:

  • 深度本土化(Localization):扩大本地采购和制造,实现运营卓越并确保市场准入。例如,某MNC设备制造商通过本土化,实现了50%的研发成本节约和20%至40%的总体运营成本优化。

  • 创新(Innovation):加速全球创新在中国的发布,并利用中国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来补充全球产品组合。

  • 商业化(Commercialization):转变市场进入方式和分销商合作机制,扩展到更广泛的市场并提高效率,包括重新评估客户互动模式和优化分销结构。

  • 数字化(Digitalization):利用中国的数字/AI生态系统,通过数字技术和生成式AI(GenAI)重新构想产品创新和运营。

三、中国创新:能否复制生物技术的成功路径?

中国在电子、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行业都已证明了由本土创新驱动的成功。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路径尤为引人注目:本土创新正走向全球,正转向下一代治疗模式,并且研发周期更快,平均药物发现到IND提交的时间比全球平均水平快50%-70%。

医疗器械创新生态的独特优势

驱动中国创新的六个差异化因素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1. 集成价值链:拥有所有主要工业类别,实现快速问题解决。

2. 临近工厂:靠近制造中心,支持快速原型制作和实时测试。

3. 数字化加速:硬件-软件-AI-算法协同创新,缩短原型制作并高效规模化创新(占全球AI专利的60%+)。

4. 创业家精神:绩效驱动的文化,赋能企业以“中国速度”快速试验和迭代。

5. 敏捷运营模式:跨职能团队加速决策和开发周期(例如,中国电动汽车研发周期<3年,而全球平均为5-6年)。

6. 熟练人才库:软件和工程人才(2024年约600万STEM毕业生)的多元化人才库。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类型:

1. 快速追随者(Fast followers):在MNCs推出前沿创新后不久,迅速在中国实现商业化。

2. 为本地需求做更优(Me-better for local needs):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对全球创新进行增量改进或调整。

3. 突破性创新者(Breakthrough innovators):带来变革性的创新技术,提升全球治疗标准。例如,NMPA自2019年以来已批准了120+款AI医疗设备。中国已成为亚洲医疗器械创新的主要来源。

四、本土企业的全球雄心:崛起之路与自我评估

本土企业正在迅速发展,但与全球顶尖公司在规模上仍存在差距。2024年,全球前十大医疗器械公司的平均营收为260亿美元,而中国前十大公司的平均营收为16亿美元。然而,中国公司的增长速度更快,2019-2024年CAGR为13%(全球为5%)。此外,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数量已从2019年的3家增加到2024年的8家。

1. 全球化加速与增长引擎

在过去五年中,本土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显著加速。海外市场已成为领先中国医疗器械公司的关键增长引擎。

• IVD和设备(Equipment) 细分市场在海外市场实现了最高的营收CAGR,分别为26%和17%。

• 海外营收占比提升:排名前30的本土医疗器械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在2024年相比2019年均有所提高,除消费器械领域保持稳定外。

2. 本土企业走向全球的十个自评问题

对于寻求建立直接全球业务的本土医疗器械公司,报告提出了十个核心自评问题,以指导其全球化进程:

1. 公司的定位是“源自中国的MNC”还是“具有全球足迹的中国公司”?

2. 是否具备在国际市场胜出的独特竞争优势?

3. 是否为未来五年的全球化进程设定了愿景和成功标准?

4. 是否拥有足够的财务支持?

5. 总部核心领导层能否过渡为跨国企业高管?

6. 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能否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

7. 是否已确定关键合作伙伴?

8. 总部与海外市场能否在信任、透明度和自治权之间取得平衡?

9. 如何在目标市场吸引和留住人才?

10. 是否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数字化与GenAI:重塑产业的驱动力

数字化在医疗器械行业涵盖三个关键“战场”:企业核心生产力、消费者和HCP(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体验提升、以及新产品开发。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数字化领域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只有少数消费医疗企业积极探索,主要聚焦于“新产品开发”领域。

而生成式AI(GenAI)正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关注的焦点。全球范围内,约60%的公司是“热情的创新者(Enthusiastic innovators)”,尝试在各个业务领域应用GenAI;约40%的公司是“专注的变革者(Focused transformers)”,集中资源在某一特定业务领域寻求财务效益。

最常实施的GenAI用例集中在:

  • 研发/法规(R&D/Regulatory):文档生成,包括自动起草法规提交、产品开发文档和临床试验文档。

  • 医疗事务:生成用于专业教育、技术文档或法规提交的医疗内容。

  • 销售与市场营销:营销内容生成以及Salesforce Copilot等工具,帮助销售代表更高效地工作。

结语:战略定力,方能行稳致远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是一个充满机遇但挑战并存的市场。MNCs需要坚定的战略信念,通过深度本土化、差异化创新和市场进入模式的转型,最大化在中国的价值。本土企业则应以全球视野,审慎评估自身能力,并有效利用中国独特的创新优势(如“中国速度”和AI生态系统)来缩小与全球巨头的差距。未来属于那些能适应环境、拥有战略定力并敢于在全球舞台上竞争的参与者。

相关内容

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
2025-11-19 07:09:45
提升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吸引...
普益标准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净...
2025-11-19 07:09:44
读懂信贷资源投向新变化
金融是经济的镜像。信贷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行业资金需...
2025-11-19 07:09:42
免密支付莫玩捉迷藏
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的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促进行业健康...
2025-11-19 07:09:42
南京中央商场(集团)股份有...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2025-11-19 07:09:41
中国经济UP↑丨连续12年...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今年...
2025-11-19 07:09:36
加快服务消费扩容提质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服务消费表现亮眼。2020年至2...
2025-11-19 07:09:35
激发文体旅消费新增量
“文博热”“冰雪热”升温,体育赛事、演出市场活跃……今年以来,我国...
2025-11-19 07:09:34
逸仙电商(YSG.US)1...
截至2025年11月18日(美国东部时间)收盘,逸仙电商(YSG....
2025-11-19 06:10:08

热门资讯

海外华媒安徽解锁古村新韵:世界... 中新网安徽黟县11月18日电(记者 储玮玮 张俊 韩苏原)“世界文化遗产并非凝固的历史标本。古老的水...
麦肯锡重磅报告:中国医疗器械展... 文章摘录自麦肯锡医疗器械团队在中国医疗健康峰会的报告内容。 筹备这个文件是麦肯锡中国区生命科学团队每...
股市必读:11月18日迈瑞医疗...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迈瑞医疗(300760)报收于206.71元,上涨0.33%,换手率...
股市必读:三星医疗(60156...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三星医疗(601567)报收于25.47元,下跌1.09%,换手率1...
股市必读:英科医疗(30067...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英科医疗(300677)报收于37.39元,下跌0.98%,换手率1...
微创医疗(00853.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8日南向资金增持235.37万股微创医疗(00853.HK)。近5个交易日中,...
全球及中国电镀铜钢带行业现状调... 全球及中国电镀铜钢带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发展规划预测报告2026-2032年版 【全新修订】:2025...
股市必读:交通银行(60132...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交通银行(601328)报收于7.43元,上涨0.54%,换手率0....
股市必读:众信旅游(00270...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众信旅游(002707)报收于7.13元,下跌0.97%,换手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