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加速阶段,3亿多老年人及其家庭需求不断升级,对银发产品服务供给的规模、结构、品质等都提出更高要求,银发经济有望迎来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主题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指出,银发经济已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当银发群体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适老”应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现实中,不少APP的 “长辈模式” 仍停留在字体放大的表面功夫,弹窗广告、诱导下载等陷阱依旧存在,让老年人的数字消费之路布满荆棘。“伪适老”不仅伤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益,更浪费了银发经济的巨大市场空间。破解困局,关键在于让“适老”回归消费本质,以诚意换取市场信任。
老年消费群体的需求早已超越“看得清”的基础诉求,转向“用得安、用得值”的品质追求。他们可能需要一键直达的就医挂号功能,需要无诱导的线上缴费通道,需要简单易懂的商品选购界面。这些真实需求的背后,是万亿级的消费市场。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群体的数字消费规模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伪适老”设计让许多老年人被迫退出数字消费场景。部分企业只做表面文章,本质上是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漠视,也是对市场机遇的浪费。
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所有消费者的尊重与适配。“伪适老”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歧视,将老年群体视为 “流量收割”的目标而非真正的服务对象。反观那些成功的案例,无论是支持语音精准操控的购物APP,还是取消弹窗广告的金融服务平台,抑或是提供线下手把手教学的智能设备品牌,无一不是通过深度洞察需求、优化消费体验赢得了老年消费者的青睐。这证明,真正的适老化改造不是成本负担,而是打开银发消费市场的钥匙。
规范银发消费市场,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筑牢保障防线。监管部门应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将广告拦截率、误触率和核心功能便捷度等纳入考核,对违规企业实施严厉惩戒,让“伪适老”无生存空间。企业需转变思维,从“应付政策”转向“深耕市场”,组建专门团队挖掘银发消费场景的痛点,将安全防护、操作简便、人文关怀融入产品设计。消费者协会应畅通投诉渠道,为老年消费者提供维权支持,同时开展适老产品测评,引导市场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