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汽车的版图中,法国的浪漫主义、德国的冷峻功能主义与意大利的激情表现主义三足鼎立。然而,法国设计的精髓,远非“浪漫”一词可以概括——其深层内核,是一种对克制、比例、优雅与理性秩序的执着追求。
标致(Peugeot),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品牌之一,如图1所示,用两个多世纪的实践,将这种源于古典美学的秩序感,从建筑与园林移植至工业工艺,进而延伸至汽车设计,最终构筑了独特的法国现代产品设计范式。从咖啡研磨机到征服全球的汽车,标致的演变,不仅是一部品牌成长史,更是一面映照国际艺术潮流与工业设计变迁的棱镜。

图1 标志品牌logo演变历史
秩序之源:理性美学国家基因
十七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将凡尔赛宫及其园林打造成权力与理性的象征。笔直的中轴线、严格的几何构图、巧妙的透视技法,如图2所示,让整个皇宫视野开阔、尺度宏大、气势磅礴。无不宣示着用理性征服自然、以秩序构建和谐的古典美学精神。自此,法国确立了“均衡与克制”的国家美学逻辑,与意大利的浪漫主义、德国的功能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图2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平面图
这种强调比例、对称与层级控制的审美逻辑,随后从建筑渗透至法国艺术的各个层面,并最终在工业革命时期,成为指导法国面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底层哲学:即便是在最功能性的工业产品中,也必须体现“秩序的和谐”。
品牌起点:从咖啡机到自行车
1810 年,标志两兄弟在自家庄园开了一家金属制品作坊,从长期提供钢带、锯片和弹簧等工业零件加工到后来制造钟表、工具、咖啡和胡椒研磨器等产品。两兄弟强调通过制造精度提升,节制装饰,实现工业产品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功能与寿命。
1840推出咖啡研磨机(Peugeot Frères Coffee Grinder)如图3所示,采用创新的研磨工艺,能精细研磨咖啡豆以提取其香气。材料上,第一次采用了Hérimoncourt钢材与来自Belchamp的木材的结合。设计上,圆顶可打开的铁质机身、旋转用的曲柄和用于收集咖啡粉的木质底座组合成一个“机械的建筑体”:下部厚重、上部轻盈、中心突出,避免过度装饰。制造上,模块化组件各种尺寸提高生产速度和质量;标准化研磨颗粒度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提取咖啡豆最佳风味和香气的冲泡需求。在1840年实现年产销量达到了40万件,成为工业奇迹与网红产品,而当年确立的咖啡研磨机基本设计逻辑在今天仍然被复用。



图3 1840年标志咖啡研磨机(上)、模块化组件(中)与标准化研磨(下)


图4 1882标致高轮自行车与自由法国精神
1882年,在阿尔芒·标致(Armand Peugeot)主导下,将实用技术创新哲学成功注入自行车领域。1886年,“标致高轮自行车”开始大规模生产,如图4所示,技术上通过链条驱动取代了直接驱动,骑行更加稳定和安全。1892年创新引入了充气轮胎、球轴承系统,以及三角几何支撑的车架结构,极大的提高了自行车的普及率。与当时流行的英国自行车追求机械效率不同,标致自行车将功能构件进行艺术化编排,车架线条简洁,结构比例优雅,如同凡尔赛园林的几何形态被赋予动感。到1905年,标致已成为法国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之一,每年生产超过20,000辆。与此同时,通过竞技赛事的锤炼与成功的品牌营销,标致自行车从工业产品升华为“自由前行的法国”精神象征,为其进军汽车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基石——理性、优雅、值得信赖。
汽车设计:追求稳定内核
早期自行车的成功让标致得以首次在“动的机械”中探讨比例与动态秩序。与包豪斯形式追随功能的简化逻辑不同,标志深受法国古典文化的影响,更注重和谐与优雅,少了几分社会普适的工具主义色彩,多了几分面向生活的温情舒适与优雅庄重。
1929年巴黎车展,标志推出第一辆以三个数字且中间为零为产品序列编号201,如图5所示,因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功能与寿命的品牌传统,其利润率在26%,远高于当时最高车厂的6.5%。面对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标志的销量不降反增,帮助品牌穿越周期。1935年顺利推出标志402,作为一辆家用轿车,为了保证流线型车身,前格栅非常倾斜,车头灯移至中央格栅后方,散热器前面,成为标致的标识性元素。即使是世界上

第一辆硬顶敞篷车402 eclipse,车身比例依然体现出对称与均衡的法式偏好,侧面反映了三十年代法国在现代化浪潮中寻求“国家气质”的文化心理。



图5 1929标志402利润率高达26%



图5 世界上第一辆硬顶敞篷车标志402 eclipse
1948年推出的标志203则表现了二战后的法国现代化实践,即功能理性与实用优雅并重。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整体式承载车身(Monocoque)的量产车,标志设计师开脑洞的将源自航空业,目的是提高刚性减轻重量,现多用于赛车与超跑领域的技术运用在家庭车上。在资源匮乏的年代通过技术降本打造耐用经济型车。有趣的是此时的标志不擅长造型创新,所以引入“世界审美标杆”的Pininfarina,从设计技术,流程和文化帮助标志从地方品牌变成欧洲高级品牌。标志403(1955),404(1960),504(1968)都表现出了线条流畅、比例均衡、结构清晰,如图6所示,既有意大利的轻盈感,又有法国的沉稳;既与德国包豪斯呼应,又有法国温润优雅,标志的法国秩序美学实现了延续。尤其是后两款车,车头端庄可靠、车身线条流畅,尾部比例稳重,内饰用料与做工都体现生活质感,家商两宜的车型帮助标志实现“出海”。特别是在拉美与非洲,在极度恶劣的东非拉力赛中获得桂冠,使得标致404/504超越了单纯的工业产品,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建立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可靠品牌丰碑。






图6 标志203(1955)



图6 标志403(1960)



图6 标志404(1960)



图6 标志504(1968)
1973年石油危机,欧洲汽车巨头企业摇摇欲坠,但均衡与务实的标志再次穿越了周期。一方面从104到604,标志构筑了完整且均衡的产品体系,满足了各个消费阶层的用车需求,另一方面,务实可靠的国际化品牌成功成为了标志维持销量的关键手段。1974年6月24日,标志拯救正处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雪铁龙汽车,成立标志雪铁龙集团(PSA),创建了法国第一,欧洲汽车新巨头。
1983年推出标志车型205,如图7所示,空气动力学楔形外观,简洁动感,矩形灯组、比例紧凑,腰线清晰、视觉扰动小。总监杰拉德·威尔特(Gérard Welter)强调“从工程出发的形态控制”,通过轴距优化与座舱布局,兼顾高性能驾驶与舒适空间乘坐,第一次小型车实现中型车的体验和利润。朴素亲民,耐久可靠同时兼备品味和优雅都市气息的205迅速成为了法国城市文化的图腾,完美呼应了八十年代消费文化的享乐与个性解放。1995年,杰拉德带领标志设计从楔形语言转型曲面语言,推出了标志406。作为新风格的第一款车,车身比例工整,干净简洁,圆润流畅代表现代法式优雅巅峰。猫眼家族前脸:纤细的进气格栅中央嵌入镀铬标致狮子标志,下方有一个额外的“微笑”的进气格栅。尤其是Pininfarina改制的406 Coupé(1997),作为第一辆柴油V6发动机的Coupé车型。流线型和优雅的轿跑外观,由设计法拉利F456和550的洛伦佐·拉马乔蒂(Lorenzo Ramaciotti)操刀,多年来赢得了众多粉丝,被人形容为穷人的法拉利。次年,《的士急速》上映,银色406以改装版形象作为主角座驾,展现出优雅爆发力与克制习性,成为了法式速度象征。



图7 标志205(1983)



图7 标志406(1995)


图7 标志406 Coupé(1997)与《的士急速》银色改装406
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由于CAD/CAM、风洞优化、平台化普及后,所有品牌的车身比例与空气动力学形态趋于统一,标致过去赖以成名的“结构比例美”显得过于理性,整车缺乏雕塑感与视觉平衡,只有简单的表情图形化设计,缺乏戏剧张力。标志设计经历了“沉默十年”后,迎来了鬼才总监吉尔斯·维达尔 (Gilles Vidal),2016年推出标志3008,如图8所示,正式宣告标志以数字理性回归,即结构张力与数字理性并存的新巴洛克风格。设计中大量采用折线化、几何切割型面,狮爪式灯组强调“精准中的情感”。尤其是推出了充满切割感、层次感和战斗气息的i-Cockpit内饰座舱,用机械质感与驾驶仪式感为用户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在全球数字扁平化潮流中独树一帜。自1964年成立欧洲年度风云车(European Car of the Year,简称ECOTY),标志3008成为第一辆获奖的SUV车型。2020年马提亚斯·霍桑(Matthias Hossann)接过标志的指挥棒,作为Fractal(2015),e-Legend(2018),Instinct Concept(2023)等概念车设计师,主张概念设计语言全面向量产车转移融合,用锐利线条,结构化光影和未来极简科技的设计代表新法式轻奢品牌体验。



图8 标志3008(2016)

图8 机械质感与驾驶仪式的i-Cockpit内饰座舱(2016)



图8 标志概念车Fractal(2015)






图8 标志概念车e-Legend(2018)




图8 标志概念车Instinct Concept(2023)
在全球汽车品牌史中,标致并非最激进的创新者,而是自古典秩序美学起源,在工业工艺获得产品逻辑,转化为被感知的实用价值观,成为城市与文化符号的稳定内核建构者——比例的秩序是核心,克制的优雅比激进造型更具长远魅力,文化价值则是品牌核心资产。其历程——从工艺深耕到技术同质化下的造型突破,从设计领导力到概念落地——或可为中国设计范式提供一面镜子:在理性中注入温度,在秩序中看见未来。
欢迎线上购买《汽车之友》杂志
北京时尚
成都杂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