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11月20日消息(记者张雯雯)近日,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全省重点培育打造“一县一品”区域道德文化品牌的通知》,公布全省重点培育打造的20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一县一品”区域道德文化品牌。其中,宁波江北区“慈孝江北”区域道德文化品牌成功入围。
作为“慈孝文化之乡”,江北慈孝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留存着慈湖、慈江、孝子井等大量慈孝遗迹,流传着“拗孟公”“三孝子”等民间故事。
近年来,江北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推动慈孝文化从亲情小爱升华为社会大爱,构建“深耕土壤、根植基因、共享成果”的全生命周期体系,全力打造全国标杆性道德文化品牌。

慈孝主题活动(央广网发 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的传承,思想引领是根基。江北坚持强化领导干部理论武装,深化“清语亲廉”廉洁家风品牌建设,做强“北岸·星火”“北岸她声音”等理论宣讲品牌。同时以“浙江有礼·礼尚北岸”区域文明新实践为抓手,开发校本德育传统文化项目,优化《游学慈孝江北》区域德育读本,推广校本教材《慈水涓涓》,开设10节区级慈孝德育示范课,通过“中华亲子说”家风家训演讲等主题活动,推动慈孝理念融入日常教育,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良品德。
在筑牢思想根基的同时,江北不断创新载体形式,让慈孝文化可观可感可体验。如深挖有形文化元素,打造慈孝文化园、主题广场、特色展馆等人文景观,推出“慈孝典范慈城行”等专线,打响“慈孝文化游”品牌;重点培育慈城镇文化IP,刊行《古镇慈城》、出版《中国古县城标本——慈城》、创作《慈母爱孝子情》等文艺作品、修订《游学慈孝江北》等德育读本,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举办“寻找新时代慈孝故事”“浙江孝贤”等活动,联动200余所高校开发文创产品,2024年推出“慈孝文化主题月”,让慈孝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活力。

“慈孝文化主题月”活动(央广网发 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惠民利民。江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慈孝文化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让群众切实感受慈孝建设带来的民生温度。不仅建成高品质养老机构,构建“医疗+康养+旅游”产业链,推出丰收慈孝卡;还结合“慈孝村”创建,实施低收入农户微改造行动,改善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服务设施、护理型床位配比和专业护理人员配置,实现康养联合体100%全覆盖。同时推进老年食堂、中央厨房、老年助餐点等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标准化养老服务阵地,深化“慈团子”“驿起幸福”等品牌,完善妇女儿童驿站规范化建设,让慈孝温情浸润千家万户。
为进一步放大慈孝文化的正向引领作用,江北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江北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累计评选慈孝典范50余名、慈孝家庭630户、慈孝之星172名;建立健全道德典型礼遇帮扶机制,设立道德模范礼遇基金,打造“好人”长廊、模范主题角等宣传阵地;依托志愿服务站建立特殊群体服务档案,用好宁波(江北)慈善文化传播中心服务对象枢纽平台,推进“爱在江北”“星星点灯”等精准救助项目,规范慈善管理服务,让向善之风蔚然成风。
经过多年深耕细作,“慈孝江北”品牌建设成效斐然,影响力持续跃升。2009年起每年都举办慈孝相关活动,相关研究报告登上《中国社会科学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江北经验”。通过实施“慈孝文化+”战略,江北推动慈孝与文旅、康养、慈善等产业深度融合,设立5000万元中华慈孝基金,建成34个“慈善村(社区)”,吸引浙商投资超73亿元。借助“五入五慈”行动,慈孝理念深入人心,在基层治理、教育养成、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一系列可量化、可推广、可感知的丰硕成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