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这两天舆论炸开锅!
民进党“立委”的沈伯洋,已被大陆警方正式立案侦查。按理说,这样的案件一旦爆出,民进党应该第一时间出面声援,替他挡一挡火力。
可没想到,即便沈伯洋多次询问能否得到保护,赖清德等人却闭口不谈不说,还借机“高举大旗”,摆出一副“我最爱台湾、我最清白”的姿态,拿沈伯洋之事指责起国民党“不作为”,在岛内玩起党争,将沈伯洋晾在了一边。
更有意思的是,岛内部分媒体也是借机渲染“沈伯洋为台独牺牲”。泛蓝的岛内媒体更是直接,将他称作“台独烈士”。岛内这一幕幕,对沈伯洋来说就是噩耗,这无疑让他内心拔凉拔凉的。

沈伯洋何许人也?这位出身学界的“民进党新秀”,一向以“反陆先锋”自居。他频频发表极端言论,不仅叫嚣要“清除统派”,还主导推动所谓“防范对岸渗透计划”,可谓民进党最积极的“台独急先锋”。但也正因为太过张扬,他成了台内外各方的“靶心”。如今被警方立案侦查,既是他个人政治冒进的结果,也是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投影。
而赖清德和民进党的反应,更是耐人寻味。面对沈伯洋多次质询能否提供保护,却始终闭口不谈,显现出民进党的冷血和唯利是图。
从民进党的操作逻辑来看,沈伯洋的落难,恰好成为赖清德自我“漂白”的机会。
近段时间,岛内民调数据显示,民进党支持率持续下滑,岛内民众对“抗中保台”的老调早已疲乏。赖清德深知,若想稳住局面,必须塑造一个“相对温和与理性”的地区领导者形象。而沈伯洋这类“极端派”,恰恰成了他最合适的“替罪羊”。让沈去承担“台独过火”的舆论压力,自己则退一步扮演“理性派”,可谓一石二鸟。

不过,这种“弃卒保帅”的政治手法,也让岛内民众看清了民进党的真面目。
过去几年,绿营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实际上却不断清洗内部异己。谁不听话、谁不合拍,就被边缘化、牺牲掉。从林智坚、陈明通,到如今的沈伯洋,一个个“自己人”都成了政治的消耗品。这不是偶然,而是民进党政治运转的必然。它需要不断制造敌人,哪怕敌人来自内部。
更讽刺的是,一些绿媒把沈伯洋吹成“为台湾民主付出代价的人”。这种论调,看似悲情,实则荒唐。要知道,所谓“为民主付出代价”,不过是民进党操弄舆论的老把戏。一旦某人失势,就立刻把他包装成“受难英雄”,既能激起同情,又能转移焦点。但这种政治戏码,岛内民众早已看腻。

另外,从沈伯洋事件背后,可以折射出台湾政局的2大趋势:其一,民进党内部裂痕日益扩大。赖清德上台后,不仅与新潮流系、英系关系紧张,连基层派系也出现离心。沈伯洋所在的“学者派”被边缘化,本就是权力再分配的牺牲品。
其二,台当局在对外政策上愈发焦虑。对美依赖严重,却迟迟得不到实质回报;两岸关系恶化,又让岛内经济承压。政治上失衡,经济上困顿,社会上焦躁,民进党只好不断转移矛盾,用“台独”话术维系支持率。可当连内部的“台独先锋”都成了弃子,这套逻辑还能撑多久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沈伯洋事件或许只是“第一张骨牌”,或者说沈伯洋只是第一个,不会是最后一个。若接下来,“台独”分子们不收敛,那么接着就会有第二人、第三人被接连调查甚至起诉和全球抓捕。

从大陆视角来看,这一切不过是岛内政治泡沫的又一次破裂。沈伯洋之流,不过是民进党煽动对立的工具,如今自食恶果,是必然结果。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从未在这些“台独政客”手里。真正的决定力量,是大陆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
沈伯洋被查,赖清德冷眼旁观,绿媒编故事。这一出出戏,看似热闹,实则苍凉。政治的本质,从来不是情义,而是赤果果的利益。沈伯洋也许此刻还幻想着“台当局能提供保护”,但在民进党看来,他已经完成了“被利用”的使命。最终,他或许真会成为台媒口中被民进党献祭“台独烈士”,成为民进党政治运转下的又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