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新东方“鼓励吐槽”的传统,让员工借此宣泄一下工作中压力,或许本来就是他的目的之一。你认为呢?
撰稿 | 菲尼克斯
俞敏洪又翻车了吗?近日,俞敏洪为庆祝新东方成立32周年发的一封内部信引起热议,这封本意是鼓励员工的“来自南极”的信件被许多人认为完全无法共情,反而感到是一种炫耀。对此,俞敏洪本人今天(11月20日)做出最新回应。而也有人认为,这封信的背后暗示着新东方的文旅战略方向。
“小作文”又翻车?
2025年11月16日,俞敏洪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祝贺新东方成立32周年。
信中提到:“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

俞敏洪发布的内部信。
借景抒怀,回顾新东方的创业历程,鼓励员工坚守初心、服务好学生与客户,展望未来事业的发展——这本是普通的操作模式,但这封信在网络公开后,很快引起一片吐槽。
“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不少网友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还有人统计出全文共17次出现“我”、5次出现“南极”,但没有对普通员工当下境遇的关照,表示“满篇看下来,整个脑子都是南极”“更像是俞敏洪的自我感动”。甚至连邮件使用的红色字体也被人讽刺为“虚无又狡黠的红字,仿佛在不经意间炫耀着你那被员工血汗染透的成功”。
有自称新东方员工的网友表示完全无法与俞敏洪共情,并调侃“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暗指老板的“诗与远方”与员工的“加班现场”形成鲜明对比。
11月18日,俞敏洪在社交平台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他本人还在评论区表示:前几天一直没有什么信号,这个视频是四天前做的。


俞敏洪发布的部分南极旅游视频。

平台上的“夏古号”邮轮费用。
“鼓励吐槽”有传统
两天之后的11月20日,俞敏洪发文谈到南极坐邮轮的费用:“到南极旅游,不同的船和舱位,不同的价格,从5-30万不等,我和奚志农坐的夏古号,确实是比较先进的破冰级邮轮,12天价格在20-25万之间(不同舱位),而不是外界所说的148万。”

俞敏洪的回应。
他同时还回应:“感谢这几天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允许员工吐槽是新东方的传统,我一直鼓励。员工有不满,我和公司有问题,及时纠正。也有冒充新东方员工在网上发声的,我相信大家也能明辨。”
他表示:打算明年冬天,选择10个左右的新东方、东方甄选的基层优秀员工,加上东方甄选10个优秀会员,由公司支持到南极来看一看。
实际上,就在“南极来信”发布之前不久的11月9日,新东方内部表演中新的“吐槽神曲”又被热传。这首歌的歌词出现了“日报、周报每天折磨我”“过节收到礼盒一个,不用想又是甄选的”“业绩导向、续费为王”“一边休假钉钉还在一直响”等内容,甚至还直接“点名”老板:“受的委屈再大,也大不过俞敏洪。”
俞敏洪在个人社交平台转发了这条视频并配文调侃:“员工骂新东方的歌,最后没有忘记救命,哈哈。”

新东方最新的“吐槽神曲”。
早在2019年,六位新东方员工在内部年会上用《沙漠骆驼》旋律填词的《释放自我》就曾在网络热传。歌词不仅讽刺职场同事,还直接开怼俞敏洪。
当时俞敏洪的决定是:奖励参与创作和演出的员工12万元,鼓励企业中敢于直言的精神和文化,并表示:“最重要的是要直面问题,并且迅速解决问题。”

2019年俞敏洪对“吐槽神曲”的态度。
在为文旅“下盘大棋”?
根据俞敏洪发布的视频,此次和他同游南极的是奚志农。公开资料显示,奚志农是知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和环保主义者、“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拍摄过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向世人揭开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急状况以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做出的艰苦努力,曾获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奖、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年度摄影人物等荣誉。
2024年11月,俞敏洪曾与奚志农有过对谈。后者当时说:“在漫长的野外生涯里,我抵达过很多极致风景的地方,但那样的地方是很少有人能够去亲身体验的,因为他坚持不了几分钟,再美丽的风景,如果人都待不住,你也没有心思欣赏。”俞敏洪的回答是:“下次有这样的地方,你可以带我,我能坚持住。”此次南极之旅,可能是对当时愿望的兑现。

俞敏洪与奚志农同游南极。
有业内人士认为,俞敏洪去南极旅游未必只是休闲度假,而是很可能在为新东方文旅探路。文旅是新东方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被其内部视为新的希望。新东方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文旅业务收入增长了85%。该信件的内容也在俞敏洪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主动展示,“内部信”实为“公开信”,是向外界传递信号。
俞敏洪的好友、当当创始人李国庆11月19日发布视频,就俞敏洪“南极来信”引发的争议发声。他认为,俞敏洪的南极之行意在为新东方开拓文旅这一新增长点,并预言“不出三年,他能在文旅领域闯出一片天下”。他谈及俞敏洪频繁出差、剪辑视频至深夜的工作状态,这次在南极发内部信实为战略伏笔,体现了俞敏洪对文旅赛道的坚定投入。李国庆还透露,俞敏洪曾在私下交流中表达退休意愿,但因团队与管理层坚持,年过六十仍选择“负重前行”。
俞敏洪究竟是在“写小作文”这件事上“翻车不断”,还是在做深层谋划?答案可能不久就会揭晓。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鉴于新东方“鼓励吐槽”的传统,让员工借此宣泄一下工作中压力,或许本来就是他的目的之一。你认为呢?
部分资料来源:极目新闻、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