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19时30分,随着广州持续多日的单双号限行政策正式画上句点,这座南国都市的交通脉搏重新回归常态,恢复执行既有的货车限行和外地小客车高峰限行政策。11月21日清晨,南方+记者实地探访限行结束后的城市交通情况。

内环路驶向黄埔大道车行迟缓。
清晨8时15分,白云区机场路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记者注意到,与限行期间相比,路面车流量显著增加,形成了一条缓慢流动的“钢铁长龙”。私家车主黄先生一边谨慎驾驶一边告诉记者:“我的车牌尾号是单数,今天终于可以自由出行了。不过送孩子上学花费的时间比限行期间多了近20分钟,看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开车出门了。”

广园东路金贵村路段车龙。 南方+ 欧阳胜勇 拍摄
8时23分,广园东路金贵村路段的车流状况更令人关注。记者观察到,西往东方向的车流已出现明显滞缓,在距离分岔路口200米处就形成了车流“瓶颈”。特别是通往永福路方向的匝道口,车辆排起长队,宛如一条蜿蜒的钢铁巨龙;而内环路往黄埔大道方向同样车满为患,等候通行的车辆排出了近500米的长队。
值得市民特别留意的是,广州的交通管理措施并未完全松绑。根据市交警部门较前发布的通告,为配合即将到来的残特奥会,12月5日至12月14日期间,每日7:30-19:30将实施新一轮临时交通管制。与十五运会期间相比,此次限行范围有所优化调整,海珠区将不再纳入限行区域。其中12月8日开幕式当天,限行时间将延长至24时,以确保赛事交通顺畅。
在执法方面,广州交警也展现了人性化管理。12月5日至7日期间,将实行“首违免罚”的柔性执法政策。在此期间首次违反限行规定的车主将收到教育提醒,免于处罚,给予市民充分的适应期。这一举措既体现了执法的温度,也彰显了城市管理的智慧。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